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未来接收器 > 分节阅读 670

分节阅读 67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共促会的内部事务。除此之外,常务副会长不能够利用职务的便利,为任何会员单位谋取私利,更不许将专属于银河互助共促会内部的消息传递给非会员单位。

各个会员单位之间彼此之间平等,不存在谁统领谁,谁依附于谁的问题;各个会员单位之间应该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如果某会员单位出现了困难,其他会员单位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援助;任何一家会员单位有合作项目,需要寻找合作伙伴的话,应该首先在银河互助共促会内部寻找合作伙伴,只有在内部寻找不到合作伙伴或者无人能够满足合作基本要求的前提之下,才能够在银河互助共促会之外寻找合作伙伴。

各个会员单位对银河互助共促会的问题拥有平等的表决权,表决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任何问题只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会员单位同意的话,就算是通过。银河实业具有一票否决权,但是每年行使一票否决权的次数不能够超过五次。

任何会员单位都有随时退出银河互助共促会的权力,只要提出申请,就可以办理退出银河互助共促会的手续,之后失去会员单位的资格。如果再想恢复会员单位资格,就必须提出申请,等待审批。

任何非会员单位提出加入银河互助共促会的申请,都需要提交申请报告,缴纳申请费用。只有在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会员单位同意申请的话,提出申请的单位才能够成为会员单位。

银河互助共促会的任何会员单位都有按照年度缴纳会费的义务,根据公司规模的不同,缴纳费用从十万华夏币到百万华夏币不等。会费将用作银河互助共促会的日常办公费用以及设立特别资助资金,在会员单位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偿的对其进行帮助。

任何会员单位都不能够参加针对其他任何会员单位的组织或者活动,不得对其他会员单位进行打压。但是通过友好协商,相互兼并的行为除外。

银河互助共促会的总章程非常的繁琐,一共两三百多个条款,每一个条款都用着非常精确的语言,几乎没有任何含糊其辞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是银河互助共促会所有会员单位都需要遵守的一个契约。

这个契约只在银河互助共促会内部起作用,只对各个会员单位的极小一部分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会员单位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当然,有了这个章程在,任何会员单位就没有办法参加所谓的“反银河实业联盟”,银河实业和其他会员单位也都多了一种相互扶持的共生关系,从长远来讲,这对银河实业是有很大好处的。

很多工程,银河实业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总是要寻找合作伙伴的。与其像以前那样,满世界的寻找,还不如在银河互助共促会内部寻找,只要相互之间多进行几次合作,基本上就能够把对方捆绑在银河实业这家战车上,成为利益共同体,和银河实业一起共抗风雨。

银河互助共促会的成立通过银河传媒,在短时间内就传遍了全世界,一时间,议论者甚重。企业、公司之间成立联盟的情况,在商界之中并不罕见,在“公司”这个词出现之前,那些手工作坊,工厂就存在着很多种形式的合作。

公司成立之后,相互结盟的现象也是非常多的,这一点,无论是在近代,还是现代、当代,无论是在华夏,还是在国外,都概莫能免。不过像这次一样,一下子就有一百三十多家公司、企业和单位结盟,共同组成银河互助共促会,这在历史上,还是非常罕见的。

等到银河互助共促会的会员单位名单陆续曝光之后,轰动就更大了。要知道银河互助共促会一百三十多个会员单位之中,直属华夏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央企就占了三十余家,综合实力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非常靠前的企业,比方说美国的ib公司、美国银行、瑞士雀巢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等二十余家也都是银河互助共促会的会员单位,剩下的几十家,也都是在全世界拥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只有极少一部分属于名不见经传的行列。

如果把包括银河实业在内的所有会员单位的力量整合到一切,绝对是一股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银河互助共促会的总部设立在了银河实业高新技术实验园,具体地址就在高新技术实验园的南区某大楼之中。在成立大会结束之后,厉筱潇就开始忙碌起来,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银河互助共促会的大体架构给搭建起来,先将之运转起来。

刘士卿和厉嘉实分别从银河实业、长江实业调集了多名员工给厉筱潇做助手,其他会员单位一看,也争先恐后的把自己人安插到银河互助共促会中,不管怎么说,有一个自己人在里面,总是能够占到一些便宜的。

人多好办事,几天之后,银河互助共促会的官方网站就顺利开通了。刘士卿特意赶了过去,向厉筱潇表示祝贺,同时将两个文件给了厉筱潇,让她帮自己发布到银河互助共促会的官方网站上。

这两个文件是两个招投标文告。这次刘士卿为了祝贺银河互助共促会成立,特意精心挑选的两个工程出来,准备将之与会员单位分享。

这两个工程一个是围海造田工程,另外一个就是千里眼太空望远镜。之所以选中这两个工程是有原因的。前者经过几年时间的勘察,以初江伟为首的团队经过数十次论证,已经选好了第一个围海造田的地方,位于黄海之内。

这个地点在华夏和日本争议海域的华夏一方,距离台湾以及大陆的八闽省都不算是很远,与钓鱼岛的直线距离更是在一百海里之内。不过这里的海水已经比较深了,要在这里进行围海造田工程,难度相当大。

本来初江伟他们一共确定了三个地点,渤海、东海和黄海各一个。渤海的那个距离津门海岸线的直线距离不超过十海里,东海的那个距离舟山群岛的直线距离也不超过十海里,施工难度相对较小。但是刘士卿都没相中,这两个地方在刘士卿利用信号接收器查到的资料中,都没有建设围海造田工程的记录,刘士卿可不想冒险。最后也就只剩下黄海的哪一个让他选了。

在这个点上进行围海造田工程,修建水下城市,从技术上来讲,虽然有些难度,但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的,相反,成功修建并且运营的可能性超过了八成。问题就是前提投入的资金太多,资金想回笼,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

制造太空飞船的事情,已经被刘士卿提到了日程安排之上,这时候,让围海造田工程挤占太多的资金,并不太明智。如果能够在其他项目上少花一些钱,就可以把太空飞船造的更好一些。何况,从经济效益上来看,围海造田工程的利润还没有丰厚到让刘士卿非要独资的地步不可。

而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工程拿出来的原因就更简单了,刘士卿造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地球周边以及宇宙的情况,寻找安全的太空旅行的路线。这个功能只占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百分之一的功能不到,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多很有可能要处在闲置的状态,刘士卿打算为这部分功能的运营找一个或者几个合作伙伴。

最好能够让这些伙伴替他把造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所花费的数十亿华夏币全部垫付出来,这样的话,就等于刘士卿一分钱不花,就造出了一个受他控制和支配的千里眼太空望远镜了,这样的买卖,自然是越多越好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