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未来接收器 > 分节阅读 604

分节阅读 60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些程序罢了,利用信号接收器,刘士卿可以寻找到很多这方面的成熟而且完善的程序。只要将这些程序和硬件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全自动智能实验室,还是有可能成功的。

这事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在刘士卿还要尽可能的保守秘密,不让太多的人知道他在干什么。以至于,困难的程度无形之中又加大了许多。

从返回燕京市之后,刘士卿就一直在做全自动智能实验室项目。一连忙了一个多月,到了三月底,全自动智能实验室仍然是只有一个雏形,想真正的投入到实用中,至少还需要五个月左右的时间。

就在这个时候,庄飞燕把激光鹰的测试报告发了过来。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庄飞燕亲自带着人,开着银河重工制造的电动力汽车,拉着银河精工制造的直升机,以及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各种尖端的测试设备,带着激光鸟,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天南地北的一顿奔波,一共寻找了数个比较复杂的地域,对激光鹰进行了测试。有时候为了赶时间,他们晚上都不在旅馆睡觉,而是在车上睡觉,即便是这样,时间还是非常紧张,勉勉强强的完成了测试任务。

对激光鹰,测试报告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庄飞燕和她的那些从特种部队上退役的同事们一致认为激光鹰在灵活性、隐蔽性上,要优于无人飞机,在战斗力上,也拥有无人机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844章 就像是一百多年前的帝国列强

由于刘士卿给出的时间比较少。激光鹰的测试是比较仓促的,不过即便是这样,从庄飞燕他们挑选的测试环境中可以看出来,激光鹰的各种性能还是达到了刘士卿的设计要求的,一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

然而一想到制造激光鹰的那段日子,刘士卿就不由得打了个寒战,一只激光鹰就有千余个精密的零部件,制造出来就已经相当的麻烦和辛苦了,可是还要把它们准确无误的组装起来,中间还不能出一丁点的差错,否则的话,激光鹰就有可能出问题,轻则达不到设计要求,重则报废。刘士卿自恃体力和精力还是比较过人的,可是在制作激光鹰的过程中,感觉还是有点支撑不住。

如果想确保公司总部、银河工业园、银河实业高新技术实验园以及分布全国各地的子公司的安全,那么只靠一只激光鹰,肯定是不行的,这个数量要扩大到数十只,如果算上未来公司发展产生的对激光鹰的新需求,可能制造数百只。都有可能。将来,如果条件成熟的话,还要把激光鹰对外出售,到时候,数量就更加的恐怖。即便是刘士卿不亲自操作这件事,而是招募一批熟练工,他可以摆脱出来了,但是对员工却是个非常辛苦的差事,何况,手工组装意味着速度慢,这对于快速的把激光鹰布置起来,是非常不利的。

想来想去,全自动智能实验室的建设还是要加快,从紧。

就在测试报告出来不久,2016年4月1日,国家海洋局正式下发文件,批准了银河实业子公司银河海洋的“赤潮灵”投入实际应用之中。为此,国家海洋局、银河实业和银河海洋还联合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公布了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对试验海域的检测报告。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显示,赤潮灵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环保生物制剂,可以在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形成赤潮的各种藻类,进行破坏,阻止它们在海洋中形成规模,最终避免赤潮的形成。当藻类全部死亡后。赤潮灵中的微生物也将因为缺少食物的关系,逐渐的死亡,从而避免了对海洋产生新的危害。

随同测试报告公布出来的国家海洋局、银河海洋这一年多时间里拍摄的各种影视资料、图片和文件等,除了极少数因为商业秘密的关系,需要进行保密之外,其他的所有资料,都将会对社会公众开放,任何人只要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都可以有偿的进行查询。

得到这个消息后,刘士卿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算起来,赤潮灵是银河实业所有项目中,从立项到投入实际应用,花费时间最长的一个。早在2013年春节期间,他就带着人亲自跳到了冰冷刺骨的东海之中,极其幸运的捕捉到了点砂虾,然后以点砂虾体内的微生物为基础,研究出了赤潮灵。一晃三年时间过去了,赤潮灵终于走完了科研、实验环节,开始投入到实际应用中。

银河海洋先后在赤潮灵这个项目上,投入的科研经费高达五六亿华夏币,其中有一半左右。是在实验阶段的花销。现在,这笔钱终于有回本的希望了。

在新闻发布会之后,贝诗晨在银河海洋内部,公布了治理赤潮的参考收费标准,国内海域,每平方公里为三十万华夏币,国外海域则为每平方公里三十万美元,处理面积达到一百平方公里以上的,享受九五折优惠。当然,如果谁的谈判能力强,能够把多收费,公司自然不会亏待员工,多出来的部分,将和参与谈判的员工,五五分成。

消息一出,国内沿海多个省份就和银河海洋签署了合同,一旦他们的辖区内的海域出现赤潮,就由银河海洋进行处理。这些沿海省份也是为了未雨绸缪,谁都知道赤潮在最开始爆发的时候,面积最小,治理起来,花费自然是最少。事先跟银河海洋签合同,也是为了促使银河海洋能够在赤潮爆发的初中期进行治理,免得赤潮面积扩展到最大的时候,再找银河海洋,花钱就更多了。

东海省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一个和银河海洋签署了合同。没想到合同还没有锁紧保险柜里面,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就爆发了今年第二次的赤潮。东海省海洋局利用海事卫星,拍摄了赤潮所在的位置和面积大小后。和银河海洋的赤潮治理分队,火速赶到了事发海域,投入大量的赤潮灵。第二天,赤潮就明显消退,到了第三天,赤潮爆发的海域已经很难看到尖叶原甲藻等藻类的影子了,爆发赤潮的海域恢复了原来的眼色,重新变成了绿色。

这次赤潮治理的全工程都有记者进行跟踪拍摄,短短三天,赤潮灵带来的神奇变化,迅速的通过电视台传播到了全世界。有一些饱受赤潮之苦的国家,开始派出代表团和银河海洋进行接触。

其实,赤潮丢在那里不管,只要时间稍微长一点,就会自然的消亡。但是赤潮爆发期间,会对爆发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很多能够形成赤潮的藻类都有毒,海鱼、牡蛎等海产品一旦被这些藻类侵袭、污染,重则会被毒死,轻则会成为携带着毒品的污染源,一旦被渔民捕捞,投放市场,后果不堪设想。

正是因为如此。赤潮才成为了最让全世界滨海国家最挠头的海洋自然灾害之一。也正是因为如此,赤潮灵才有了用武之地,才可以在治理污染的时候,为银河实业带来盈利,而不是一个纯粹的赔钱项目。

4月10日,王泽伟带着沙哈里马贾德拉等几位投资部的主要骨干成员,专程赶赴燕京,向刘士卿进行工作汇报。刘士卿在位于第二实验室顶楼的办公室正式接见了他们。

“刘总,我们这次进京,主要向你汇报三件事。第一件,咱们和欧美日汽车制造厂商的谈判。已经宣告破裂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始终未能达成让双方都满意的协议。”沙哈里马贾德拉代表所有人进行汇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