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桓侯再生 > 分节阅读 394

分节阅读 39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到了他的名字张劭,与原先历史中名字“张绍”读音相似,但意思却大相径庭,取美德高尚之意绍:意指继承;劭:美德高尚。

十日之后,天色初蒙蒙泛亮,天空中仍可见繁星点点。阵阵寒风吹拂得人脸面上隐觉刺痛。

庐江城北30里处

“姐夫,不必再送了,你回去吧”夏侯霸勒停跨下坐骑,声音稍显低沉地说道。

“也好”我驻马转过身,指着策马静立一旁的张渭。对夏侯霸说道,“子峻带着大哥亲笔手书的文牒,一路上不会有什么麻烦。跟那边也已联系过了,只要到了粱郡,就会有人接你回许昌。”

“恩”夏侯霸点了点头,也没有多说什么。依稀的晨光下,他的表情显得很复杂兴奋中,似乎还带着几分苦愁和担忧。

“仲权,只做你自己。莫要在意他人如何议论。”大概猜出了他心中所想,我淡然说道。

身为一名武将。在战场被擒确认是一件面上无光的事情。但以我的立场。实在是不宜劝说太多,否则很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恩”夏侯霸勉强笑了笑,抬头直视我说道,“姐夫。姐姐就拜托了,只望你能待她一直这么好”

“臭小子,还用你说”我探手朝夏侯霸地胸口捶了一下。笑骂道,“一路小心”

“啪”夏侯霸双手合抱成拳,深施一礼后,打马朝北面奔驰而去。

向我行礼后,张渭等四骑紧紧跟上了夏侯霸

十一月中,襄阳方面几乎日日传书至庐江。接收汉中与援手张任之事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再加上南中以及新兵征募这些事。简直让荆州刺史部忙得个不可开交。

不过,陆逊、简雍、马良等人都是才干非凡之辈。在他们的统筹之下,一切进展仍算颇为顺利。

西川方面:简雍跟造访襄阳的严颜一番深入商谈后,与其达成了密议我方承诺协助张任剿灭叛贼刘璝,为刘璋复仇。而张任则承诺在大局安定后,西川各郡县接受庐江朝廷的辖领。

自十一月十五日起,荆州刺史部开始向张任提供粮草兵械的援助。同时,廖化将统军西进务川,从侧翼形成对刘璝所部的威胁,以减轻张任所承受的负担;贺齐引进西进迁陵,负责护卫粮草辎重的供给。

但在今年之内,我方不会出兵入川。北伐战事的所带来的军力、民力的疲惫,短时间内还未能消除,草率出兵只会有害无益。

南中方面:孟获地死,对南中无异于一场八级地地0震,将原先的所隐藏的矛盾全部引爆。

孟获之弟孟优欲承兄位继任大首领一职,并力主集南中蛮各部洞所有青壮再伐荆州,为孟获报仇。然而,由于武陵一役使得南中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大逆转,许多原本就对孟获不满地部洞首领再不愿屈居人下,纷纷与孟优分庭抗礼。年轻的孟优控制不住情绪,出兵攻打了一个较为敌对的部洞,从而引发了南中内部地大混战,数十个部洞参与其中。

借着这混战的机会,陆逊以杨峰为代理人,不声不响地拉拢了十六个部洞,形成了一派“亲汉”势力的联盟,等待着一举掌控局势的时机。

荆州的新兵征募一事,倒是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但并非是没有人愿意应募,相反,是应募的人数远远超出了征募限额。按照事先安排,此次应从扬州征募两万人,从荆州征募三万人,合计五万人。

然而,功民制的颁布推行,加之此次参与北伐地将士所获得的优厚封赏,极大地激发了荆州青壮投军地积极性。仅荆北襄阳、上庸、南郡等四郡的应募合格兵员就超过了三万,不得已之下,只能下令荆州扩征至五万人,并严令独子不得应募。

而汉中方面,在荆州刺史部的配合下,张鲁顺利地重掌了巴中和巴西,正准备北进接收汉中郡。不过

巴中,汉昌县

“啪”地一声,张卫面色铁青,狠狠地将一封绢书砸在了地上:“都是哪里的狗才,居然如此造谣生事。若是让我知道是谁,非把他们一刀一刀地剐了”

“莫不是刘备又生悔意,不愿让系师复得汉中”一名五斗米教的祭酒说道。

“汉中本就是大哥的。谁还能指手画脚不成”张卫怒气更盛,破口怒喝道。不过,看在往日与荆州军建立起的良好关系,张卫其实已经稍有控制,否则以他的火暴脾气,肯定是直接指名道姓地斥骂。

“二弟”张鲁倒是面无怒色,平平淡淡地提醒张卫收敛怒气。

“哼”张卫不便拂自己兄长脸面,闷哼一声后,把嘴闭了起来。

近段时间以来。张鲁虽然接收了巴中和巴西,并派遣大将杨任引军进驻葭荫关。扼住了东、西两川的连接枢纽。但过程却远比结果要来得复杂。

事实上。在张鲁准备着手接收汉中之前,各郡县就已谣言百出,随着时间地推移,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开始。谣言是倾向于张鲁,直称张鲁身为旧主,理应复掌汉中。有不少谣言更是直道刘备意欲杀害张鲁。图谋枭取汉中。同时,以杨松为首的一部降曹的旧臣也积极联络张鲁,声称愿助其抢先控制住汉中,以拒刘备于门外。

但,随后事情的进展却让许多人大跌眼镜接收汉中的正是张鲁,而传言中心怀不轨觊觎汉中的刘备,居然没有半点异常的反应。甚至于荆州刺史部还在配合张鲁。

此时,谣言竟莫名地掉转了风头。开始倾向于刘备。无数流言声称曹军所以会仓皇撤退,正是因为朝廷大军北伐成功,大将军刘备才是汉中恢复安宁的首功之人。故而,汉中应由刘备派人接掌,而非一直蜗居巴东无所作为地张鲁。杨松等人也似乎有了顺应“民意”的意思,跟张鲁的联络也不那么殷勤。

也正因为这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弯,才使得张卫暴怒不已。

阎圃不动声色地上前拣起绢书,奉还给了张鲁。

“永和,此事你怎么看”张鲁向自己的头号智囊请教道。

“以圃之愚见,前前后后所有的流言蜚语,都是曹操在搅鬼”阎圃不紧不慢地回道。

“都是曹操”杨昂错愕地说道,“那他到底想帮谁总不会是刘大将军吧”杨昂曾被朱桓所救,对刘备军倒是很有几分好感。

“曹操并不想帮任何一方,所想要的,只是汉中大乱,而且是越乱越好,最好能够挑起系师与刘大将军之争”阎圃胸有成竹地分析道,“一旦争斗起,且不论谁胜谁负,可以确定地是,汉中将永无宁日。如此一来,曹操便可解除一面的威胁。

以系师在汉、巴两郡的威望,很难想像当真会有如此多地谣言。而且谣言的风头转向这般整齐,若非是有人故意安排操纵,实在难以解释。”

“曹操狗贼,屡次与我方为难,真恨不得生啖其肉”张卫本非心机深邃之人,听阎圃这么一说,怒火迅速转向了曹操。

“也或者可能是刘备在搅鬼呢”先前那名祭酒质疑道。

张鲁抬眼看了看那祭酒,淡然说道:“应是曹操,而非刘大将军”

“七天了,杨松那厮还没有回讯。大哥,下面该怎么办要不,咱们就直接杀过去吧”张卫急切地询问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