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皇后起居注 > 第212节

第212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我也得将钱投进去,在里头占上一两分股。”朱秀荣盈盈笑道。

“傻孩子,有娘在,哪里会让你们吃亏?”张清皎忍俊不禁,“桐桐,你可长些心眼罢,将自己的银钱都好好收起来,别让大哥儿二哥儿哄一哄就给出来。便是他们要借你的私房钱,也得给借据才行。”

朱厚照和朱厚炜听了,赶紧给自己辩白。他们平日里虽然手松些,却也是算着月例用的,从来不会乱花钱。要不是这次需要动用大量的银钱,他们哪里会想到借钱呢?

朱秀荣笑眯眯地瞥了瞥他们:“娘放心吧,要不是我也觉得投资船队有利可图,才不会将银钱拿出来呢。”三兄妹间,哥哥和弟弟都是花钱散漫的,她自然得将银钱看得紧些。不然,若是他们三人都只知道花钱不知道挣钱,迟早都得将爹娘攒满的库房败得一干二净。

母子四人说话间,李广已经应召而至。张清皎笑对他道:“恐怕这段时日都不得空见一见你带回的那些夷人,只能等下一回再说了。你且带着他们歇息一段时日,等到运河解冻了,就跟着王献去广州府。听闻广州府造海船尚有些传承,有宝船的营造法式图在手,应该迟早能造得出当年的大船来。”

李广听了,心中震动不已,立时便跪了下来:“奴婢叩谢娘娘隆恩。”

“在宝船造出来之前,你便领着夷人去西方,想法子将那火铳和火炮都带回来。这回朵颜部犯边,应当不算是甚么大事。但被人视作肥羊,边境屡屡遭到侵扰,这种日子不可能长久地忍耐下去。迟早须得有一战,用这些新武器好好地教教那些鞑靼部落做人的道理。”

“奴婢明白,必不辜负娘娘的期望。”

李广离开后,张清皎又唤来了王献和张鹤龄,与他们提起远航船队之事,让他们做好积极配合的计划。在她看来,朱祐樘虽然已经替日后做了铺垫,给朝中重臣都下了诱饵,但若想真正打动他们、说服他们绝非简单之事。因此,第一回 远航完全不必惊动他们。等到李广他们回转,带回足够令人激动乃至于疯狂的利益的时候,他们的信念才会彻底动摇。

就像当年皇庄扩张那般,若无实打实的粮产量与税赋数字,朝中这些老臣怎么会同意她的计划?便是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猛然跳出这个时代的局限,看到更为长远和巨大的国家利益。在没有证据的时候,他们会忧心失败,会时不时地便想到前车之鉴。但若是能给出证明,他们便将会是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

鸿胪寺客馆以及后宫中的些许小动静,并未引来朝中众臣的关注。如今他们几乎每个人都紧紧盯着北疆,盯着驿道上送来的每一封急报。数日后,宣府与居庸关先后八百里加急送来军情,说是朵颜部约有上万骑在长城外流连,对宣府与居庸关两地虎视眈眈。紧接着,隆庆州送来了急报,说是朵颜部有数百人竟然绕过长城守备,悄悄地攻了进来!!

朱祐樘立即命宣府与居庸关各调遣两千人,前往隆庆州增援。圣旨刚送出宫,他便紧急召见内阁众臣商议对策。接连几日,乾清宫都整夜整夜地亮着灯火,军情与诏令时进时出,每个出入的人脸上都是凝重之色。

万岁爷忙得连回坤宁宫一趟的片刻闲暇都抽不出来,坤宁宫内的气氛也变得格外沉重。张清皎倒是生活起居一切如常,只时不时让人将何鼎唤过来,问一问朱祐樘可有好好用膳,晚上可有好好歇息。

“你只管将我的话转告万岁爷——军情确实紧要,但他的身子骨更紧要,必须按时用膳、按时歇息。若是他做不到,便回坤宁宫来,由我来监督。退一步而言,就算他仗着年轻能苦熬,也不能拖着内阁与六部尚书一起熬。那些可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家,经不起这么点灯油似的熬。尤其是王阁老,都已经八十余岁了,千万得注意身体。”

何鼎赶紧应是,回了乾清宫便一字不落地将娘娘的话带给了皇帝陛下。满面疲惫之色的朱祐樘不由得失笑,扫了扫跟着他苦熬了这段时间的重臣们。他可不敢让王恕留下跟着一起熬,但平日里就算再有精力的人,熬了这几天后瞧着也都像是在硬撑,面容皆仿佛苍老了几分。

“罢了,皇后说得是,众位爱卿先回去休息罢。眼下不过是数百人犯边,咱们也无须如此紧张。”他看似轻描淡写,但心里也知道,数百人确实不值当他们君臣如此尽心竭力地商讨对策。他们更担心的是,隆庆州不过是一个幌子,朵颜部还会联合福余部、泰宁部南下。到得那时候,数万骑齐齐压境,便少不得一场大战了。

这一夜,朱祐樘终于回到坤宁宫。许是因着心爱之人在身侧,他难得睡着了,一夜无梦。第二天他刚去奉天门上早朝,隆庆州便八百里加急送来得胜的喜讯。满朝文武听着那报喜的军士说,隆庆州知州王守仁靠着皇庄的坞堡和里头的农夫,竟然想方设法斩首二十余级,表情都不同程度地有些恍惚。

要知道,在这年头,每回与鞑靼部落交锋,斩首超过十级以上就已经是了不得的小胜了。兵部也根本不会计算自家将士的战损率,只靠着斩首来判断军功。因为如果连战损率一起算上的话,是胜是负根本没有办法说,有可能连惨胜都算不上。这次王守仁就靠着一群皇庄里的农夫便能斩首二十余级,听起来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这边厢众人都恍恍惚惚难以置信,随后接到消息的朱厚照却是喜出望外,一跃而起:“真的么?!小王先生带人斩首二十余级?!他可有受伤?!我的那些宦兵还好么?皇庄里的农人呢?可有死伤?”

“殿下放心,王知州只受了些小伤。殿下派去保护他的宦兵悍勇无比,杀敌将近二十人,只战损了两三人。受伤的人虽有不少,但都保住了性命。皇庄里的农人伤亡也并不惨重。说来也是那一小队鞑靼人轻视了皇庄的坞堡,轻视了王知州训练出的农人,更轻视了这五十名宦兵的缘故。”给他报信的是王守仁身边的仆从,说得更加详细清楚。

朱厚照想起那些跟了他那么多年的宦兵,脸上顿时再无喜色。他为这些宦兵费了许多心思,与他们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无论是折去了哪一个,他都心疼得很。在他看来,这些宦兵的性命自然比鞑靼人的首级重要多了,毕竟他们可都是他亲自带着操练出来的。

战损都有两三人,受重伤的还不知有多少!那些该死的鞑靼人,他迟早会让他们付出足够的代价!

作者有话要说:明明是休息日,还是得加班干活,泪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發※呆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蓝细菌、嗣羽 20瓶;發※呆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86章 奉召出京

许是王守仁的战绩有些惊人, 充分证明了隆庆州并不是块人人都能咬一口的大肥肉, 而是一块硬骨头;又许是宣府与居庸关的援兵已经迅速来到隆庆州境内防守, 没有给任何人可趁之机——很快,朵颜部便撤离了隆庆州,也不再徘徊于长城脚下。

朱祐樘遂派了兵部尚书刘大夏以及司礼监大珰萧敬一同去隆庆州,检验王守仁的战绩并清点当地的战损情况。刘大夏一直看萧敬不太顺眼, 但如今两人都身负皇命,勉强算是搭档, 也只得结伴同行了。

北疆终于稳定下来, 朝中上下无不松了口气。因此事一度耽搁的各种朝中事务, 亦是有条不紊地逐一处理完毕。二月中旬, 天候刚回暖些, 通州码头便勉强恢复了通航。御马监掌印太监王献奉命南下,李广带着那几个夷人悄然随船同往。等到几位阁老腾出空来,想瞧瞧鸿胪寺客馆里的夷人时, 才发现人早就已经离京了。

上回李广离京的时候虽算不上人尽皆知,却也并没有刻意瞒着任何人。这回他悄悄出京,将消息瞒得极紧,足以令人禁不住多想几分。不少对海外商路感兴趣的世家勋贵越发蠢蠢欲动,只恨不得赶紧着人缀在他身后,想方设法分一杯羹才好。

此时又到了宗室们离京的高峰期, 乾清宫几乎每日都会见着一位前来辞别的宗室。某些心思细腻、记忆力极佳的言官突然想起来:兴王朱祐杬好像去岁就没有按惯例回封地,一直逗留在京城。今年他似乎还没有回去的意思,迟迟不曾递上辞别的折子。

说来, 去岁其实有些特殊。岐王年前崩逝,大过年的时候接到消息,皇帝陛下立即派兴王带着底下所有弟弟前去主持丧事。前前后后忙忙碌碌,自京城往德安府一个来回便已经是四月中旬了。等到后续的事都办完了,诸位亲王的哀戚之情稍稍缓解,就已然到了七月份。紧接着又是皇帝陛下的万寿节,而后又是中秋节,再接着是重阳节。这些节日过着过着,不知不觉间,其他宗室都已经入京了。

兴王朱祐杬就这么在京城里停留了整整一年,没人敢在这种时候找他的麻烦。可去年能如此,并不意味着今年也能如此。当时大家顾及皇帝陛下痛失弟弟的心情,不敢轻易触他的逆鳞。如今却不一样了,岐王崩逝已经一年有余,就算皇家兄弟再如何情深,也该遵循祖宗法度才是。

兴王要是再敢拖延下去不离京,那就是心怀不轨!他还有甚么可辩驳的?明明其他宗室都毫不留恋的回封地去了,怎么就他还意图不明地待在京城里?

已经许久不曾大展拳脚的言官们盯紧了朱祐杬,摩拳擦掌地打算掀起一次大战。却没料到,就在他们刚送上几封折子,打算探一探路的时候,朱祐樘忽然召集内阁与户部尚书周经,说他打算委任兴王朱祐杬、益王朱祐槟以及衡王朱祐楎、寿王朱祐榰四人完成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首辅刘健问:“陛下有何打算?”

“前些时日,诸多宗室纷纷上折子,说是他们都想投献王庄,将田地交给皇庄进行管理。这是件好事,说明他们对朕和皇后非常信任。但上折子的宗室太多,几乎遍布各地,御马监与皇庄那头一时有些忙不过来了。”朱祐樘道,“再者,涉及宗室田庄,须得谨慎行事。仅靠着御马监与皇庄管事给他们丈量土地、签订契约、更换鱼鳞图册,很容易生出不必要的事端。”

“如果有人意图不轨,打算挑拨朕与宗室之间的关系,说不得甚么时候就能寻得空隙。毕竟御马监和皇庄管事身份地位太低,遇到棘手之事很难及时处理干净。因此,朕便想着,由祐杬他们四个出面,分别领着人前往各地处理投献之事。他们是朕嫡亲的弟弟,有他们坐镇,想来应该没有甚么人胆敢趁此机会生乱。”

几位阁老沉吟片刻,也都觉得这大概是最稳妥的法子。先前只是零星宗室投献王庄,便是生出些许乱子,也容易及时处置妥当。这一回涉及到数支宗藩,几十位亲王郡王,万一有人从中作梗,引发诸多宗室的不满——若不及时处理,极有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宗室离心尚是轻的,要是有人趁乱生出叛意……

没错,他们防的就是宁王一系。这次朵颜部南下的事还没查清楚,宁王朱宸濠还没有洗脱嫌疑呢。要是朱宸濠真的有不轨之心,绝不能给他任何兴风作浪的机会。与宗室叛乱相比,兴王、益王等四位出京又算得了甚么呢?

得到内阁的赞同,朱祐樘便命翰林院拟定圣旨。户部尚书周经袖着手立在旁边,有些疑惑为甚么这件事明明与他无关,皇帝陛下也要将他唤过来。他正想询问,便听朱祐樘道:“趁着这个机会,正好也将益王他们几个的封地位置定下来,划定他们的田庄直接纳进皇庄之中。他们虽然没有就藩,但也都是朕的弟弟。朕总不能厚此薄彼,让他们少了这份收益不是?”

周经顿时觉得有些肉疼。要知道,给藩王划定了田庄,就意味着这部分田庄都不能缴纳田赋。这回还不是给一位亲王赐田庄,而是从益王殿下到申王殿下,足足七位亲王啊!这得划出去多少顷上好的田地啊!这得少收多少田赋啊!!

因为实在是太过肉疼,周经周尚书决定再挣扎一下:“陛下,这于礼不合啊。益王殿下等人尚未就藩,怎么能给他们赏赐田庄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