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皇后起居注 > 第127节

第127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比如,这究竟是皇帝陛下的想法,还是皇后娘娘的意思?若是后者, 皇后娘娘对于皇帝陛下的影响是不是有些过甚了?从皇后娘娘这几年所行之事来看,她绝非一位安安分分守在后宫的寻常女子。莫非……

若是张清皎知晓他们此时在想什么,定然会觉得自己很冤枉。要知道,她可是阖宫上下唯一对此事表示反对的人。她能怎么办呢?劝不服任何一个人,别说朱祐樘、周太皇太后了,就连王太后和仁和长公主都不站在她这边啊!

阁老们默默地回去安排立太子之事了, 礼部赶紧递上了兴王成婚的仪注。因着时间较赶,便安排兴王在正月初三的时候尚冠,尚冠后搬出皇宫住进诸王馆。正月初八行纳征礼, 正月二十九日亲迎。

朱祐樘批阅了他们的折子后,便命萧敬负责跟进此事。萧敬前些日子就已经开始监督工部营缮司修缮诸王馆了,尽量按照亲王府的规制进行改建。除此之外,他还担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那便是带着坤宁宫的李广一同清点目前皇室在京中的产业,确定其中有几处适合改建为亲王府。

尽管藩屏之制尚未改动,但朱祐樘与张清皎都觉得该未雨绸缪,先将一些产业留出来备用。否则,若是日后不够地方修建亲王府,又该如何安置皇弟们以及散布各地的藩王们?当然,他们主要考虑的是皇弟们的住处,至于其他藩王,约莫不那么容易回京,短时期内也无须替他们发愁王府的问题。

幸而,前几年抄家的蛀虫足够多,积累了不少产业。不仅安置皇弟皇妹们绰绰有余,剩下的产业还能再规划一番。张清皎已让李广将所有产业的营造法式图、位置大小以及估价等等信息都整理成册,方便日后参考使用。

正月初三,朱祐杬举行了尚冠礼,随后辞别宫中的长辈、皇兄皇嫂与弟妹们,正式迁居诸王馆。虽说以后还能天天相见,但留在宫中与搬出宫的感觉到底截然不同,皇弟皇妹们望着他远去的背影,都颇有些惆怅。

正月初四宫中举行小宴,朱祐杬再度出现的时候,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周太皇太后立即将他唤到身边来,仔细询问他在诸王馆里过得如何。朱祐杬自是回答样样都好,不仅地方很宽敞,吃穿用度也与宫中没有任何差别。

“如此我们便能安心了。”王太后微微一笑,眼角余光瞥见邵太妃眼眶红红的,心底不由得一哂。这邵氏的性子可真是数十年一日从未变过,明明催着兴王成婚的是她,满心舍不得的也是她。既然这般矛盾与纠结,又何必逼迫兴王赶紧成婚呢?

“皇兄不仅让萧伴伴负责修缮诸王馆,还特地吩咐他比照我的居处复原寝宫。我进了寝宫后便惊呆了,那一瞬间甚至觉得自己突然回到了东一所里。所有的物品都是我惯用的,也几乎都在原来的位置,处处都无比熟悉。”朱祐杬笑道,“幸而皇兄想得周到,我原本对诸王馆还有些陌生,待在寝宫里便觉得自在了。”

朱祐樘颔首道:“你是头一回出宫,难免会觉得处处不适应。寝宫是起居坐卧之处,若能让你觉得自在,应当很快便能习惯在诸王馆的生活了。如今诸王馆便是你的府邸,你如果想添置甚么,便尽管让人来禀报皇后就是。”

“那日后便须得烦劳皇嫂了。”朱祐杬立即向着张清皎行礼。

张清皎笑道:“我不过是暂时管一管诸王馆的事罢了。等你娶了王妃,便该由王妃来打理了。”眼下离兴王的婚期也没有几日了,她需要做的事情无非是按照藩王岁禄万石的标准给诸王馆的用度定大致的预算罢了。

小宴结束后,众人再一次依依不舍地送别了朱祐杬。即便是素来心大的朱祐梈也禁不住嘀咕道:“原本还觉得二哥离宫是件好事呢。再仔细想想,离开皇宫离开大家,独自一个人住在一个陌生之地,怎么都不会觉得舒坦。”

朱祐樘揉了揉他的脑袋:“长大之后,每一个人都须得成家立业,离家独立生活。正因如此,你们才该趁着自己年纪尚幼,好好珍惜眼下与兄弟姊妹们朝夕相处的日子。唯有珍惜这份情谊,日后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才不会随着时光与距离而变淡。”

朱祐梈等几个小的听得连连点头,朱祐榰忽然认真地问:“若是我不成婚,是不是能一直留在宫里,留在母亲和皇兄皇嫂身边?”如果成婚便意味着必须出宫,必须离开母亲和兄嫂,那他宁愿不要妻儿,永远陪伴着他们。

他的想法似是为小家伙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大家都跟着嚷嚷道:“我也不成婚,我也想一直住在宫里!”就连仙游长公主也忙不迭地跟着道:“皇兄,我不出嫁,我也要一直住在宫里,每天都陪着母亲和皇嫂!”

朱祐樘挑眉道:“成婚是人生大事,哪有不成婚的道理?眼下你们虽是这般想的,但不过是因着你们尚且年幼,不明白成婚究竟意味着什么而已。等再年长几岁,想到今日这番话,指不定你们便都会觉得后悔了。”

旁边的仁和长公主与朱祐槟等年纪长些的弟妹望着这群小的,脸上都带着戏谑的笑意。啧啧,这般幼稚的言语,也只有这种年纪才能想得出来了。等到他们再长一两岁就会明白,无论他们成婚与否,都不可能长长久久地留在宫里。因为皇宫归根究底并非属于他们的家,而是专属于皇兄的家。便是皇兄希望他们都留下来,朝廷文武百官与长辈们也不会允许的。

倒是张清皎从朱祐榰眼底瞧出了坚定之意,不由得暗自想道:若是这孩子当真不想成婚,也不想离开母亲,又何必逼他呢?日后允许他将姚太妃接到亲王府里奉养,随时都可进宫,不是挺好的么?

************

正月初八,朱祐樘命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为正使,少师兼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刘吉任副使,捧持节册为兴王妃行纳征礼。顺带封兴王妃刘氏之父三品虚职,封刘氏之母为三品诰命夫人。

就在兴王朱祐杬的婚事正按部就班进行的时候,内阁终是经不住朱祐樘的再三催促,将奏请立太子的“要事”托付给了英国公张懋。张懋是武将出身的勋贵,并非文臣,自然不理会他们的弯弯绕绕,很是高兴地接过了重任。

于是,不久之后,以张懋为首的“文武群臣”等数人上表请册立东宫。上表中从国本与宗社的角度,以洋洋洒洒数百言着重说明了立太子的重要性。末了诚恳地劝谏皇帝陛下务必要立刻、赶紧立皇长子为太子。他们不仅给皇帝陛下上表,也给周太皇太后和王太后分别上表,希望两位能赞同册立东宫之事。

接到上表后,朱祐樘轻轻勾起唇,怎么也抑制不住唇角的笑意,批道:卿等摅忠为国,请建皇储,兹实宗社大计。顾方幼龄,未可俞允,待稍长议行。

说实话,皇帝陛下当然希望能立刻下旨册立太子。但册封东宫这件事若想做得无可指摘,怎么也须得是臣子们“三催四请”,他才能“勉为其难”地答应。虽说每个人都明白,这一切都不过是早已安排好的过程而已,但这样的过程依然不能省略。

兴王成婚的前两日,张懋再度领着文武群臣等人上表请册立东宫。针对皇帝陛下所说的皇长子尚且年幼的问题,他们以皇长子是天纵之资,未来必定会在皇帝陛下的教养下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储君等等为由,再度劝谏册封太子。

眼看着胜利就在眼前,朱祐樘一面想着大胖儿子的笑脸和自家皇后无奈认同此事的模样,一面不紧不慢地含笑批道:预建皇储以定国本、安人心,诚急先务之事。湏待年龄稍长,进学成德,方可举行。今兹所请姑已之。

作者有话要说:张懋表示:这样的好任务给了我真是棒棒哒,才不理你们那些文人满脑子都弯弯绕绕的呢!

咱们陛下两次批复都引自《孝宗实录》

现在是走流程做做样子,再上一次表就该答应了,然后咱们啥都不懂的照照就是太子了~

第278章 确立太子

转眼便到了兴王成婚的正日子, 心情格外愉快的皇帝陛下身着衮冕, 坐在奉天殿上俯视着在底下行礼的弟弟, 殷殷嘱咐了数句。朱祐杬抬起首来,仔细地端详着他,而后又再度躬身行拜礼。经过这段时日的思考,他已经暗自下了决心, 希望能以自己的方式全孝悌之义。等到有一日不得不作出选择的时候,再说其他罢。

因着朱祐樘事先已经准许, 朱祐棆与朱祐槟等皇弟纷纷去了诸王馆观礼。几位皇妹倒是没有过去凑热闹, 一则她们皆是未婚的小姑娘, 无法轻易出宫;二则仁和长公主也即将出降, 姊妹四人更珍惜彼此之间相处的时光。

张清皎依旧将小姑娘们带在身边, 领着她们处理宫务。周真与王筠亦是每日入宫,趁着她们的婚期都尚未彻底定下,希望能在皇后娘娘身边学得更多的经验。更重要的是, 她们都隐约意识到,而今的平静不过是表象,皇后娘娘心中一直在计划着一些她们根本无法想象的“大事”。

虽说小姑娘们都猜测不出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事”,却不妨碍她们心底无比雀跃,同时也无比期待。有机会追随着嫂嫂干大事,让她们心底也不由得升腾起了几分雄心壮志——或许, 她们这些内宅女子能做的事,也不会比男儿们差呢?

张清皎了解她们的性情与人品,也有意将她们培养成为志同道合的襄助者, 自然不会太过避讳她们。只是如今时机未到,她须得照顾小家伙,精力也有些不济,因此无法开展而已。但是,她的目标却是从来不曾改变过的,且也一直在朝着目标坚定地前行着。

兴王婚礼结束后,皇弟们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宫中,直奔乾清宫向朱祐樘述说着他们的所见所闻。听说一切都很顺利,朱祐樘表示很满意,好不容易才将这群激动的小少年打发回东西五所——

最近,在王太后的示意下,朱祐枢和朱祐楷终于搬出了母妃的宫殿,同样住进了收拾妥当的东西五所。两人一个像是从笼中放出的鸟儿,一个像是被雌鸟赶出巢穴的幼鸟,反应犹如两个极端。朱祐樘索性便将他们都塞进了文华殿,通过进学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顺带养一养他们的性情。

对于皇帝陛下而言,长兄如父,养弟妹们与养儿女也没有什么差别了。朱祐杬成婚,他在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不免觉得怅然。弟妹们长大了,终究是要离开皇宫的。等到他们陆陆续续离宫后,这宫里可就不像如今这般热闹了。不过,幸而他还有卿卿,还有他们的孩子。尽管他们的小家庭不会那般热闹,但却更加温馨,更加令他心中安稳。

不过,等到朱祐樘回坤宁宫的时候,远远便听见自家儿子的嚎哭声,顿时无奈地想道:是他太想当然了,便是他只有这个大胖儿子,每日也已经足够热闹了。不哭的时候怎么看都觉得可爱,哭起来简直是天地为之变色,谁都休想安生。

震天的嚎哭声中,张清皎很是淡定地轻轻揉着小家伙的脑袋。许是觉得受到了安抚,小家伙的哭声终于渐渐地小了,抽抽噎噎地说着谁都听不懂的咿呀声,偶尔蹦出一两个极像“爹”或者“娘”的音调来。

“大哥儿这是怎么了?”朱祐樘上前来,接过宫人递来的干净巾帕,仔细地给小家伙擦着糊满一脸的眼泪鼻涕以及口水。小家伙已经对他的小名“大哥儿”有反应了,小脑袋挪了挪,用红彤彤的大眼睛望着自家爹爹。

朱祐樘只觉得心都要融化了,立即将他抱了起来,轻声哄了起来。

张清皎无奈地望着父子俩:“应该是方才翻身太快,滚了一圈,将他自个儿吓着了。不过,他翻身总算是利落了,之后可以试试让他坐起来了。”据李宫医所言,民间有俗语,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小家伙的动作发展稍稍超前了些,胳膊腿儿都格外有力,无须他们太过引导便自个儿能抬头翻身了,想必坐、滚、爬、立和走都不需要太过担心。

“这回是真能翻身了?”朱祐樘很是欢喜,赶紧将大胖儿子放在榻上,“来,大哥儿,翻一个给爹爹看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