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皇后起居注 > 第81节

第81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知何时,伺候他们的宫女太监都退得干干净净。偌大的永宁宫捶丸场上,只剩下帝后二人。两人就这样静静地拥抱了片刻,脸上都染了轻微的绯色,连带着身体也仿佛燥热了不少。

张清皎好不容易才想起了险些再一次被他们遗忘的捶丸:“万岁爷先击一次,给我做示范如何?”

朱祐樘轻轻应了一声,终是有些不舍地放开了她。他挑了一根球杆,不紧不慢地抬杆击球,直奔三十步外的球窝而去。只可惜,这一击并没有将球直接送进球窝,而是在几尺之外停了下来。于是,他又上前补了一击,夺得头筹。

轮到张清皎的时候,她格外谨慎。毕竟三杆打进才能算一筹,她只有两次尝试的机会。第一杆挥出的时候,力道略有些重了,跳过了那三十步外的球窝,奔向某个五十步之外的球窝。她索性便放弃了开始的目标,成功地在第三杆打入:“各得一筹,平局。”

朱祐樘挑起眉:“如今是平局,结束的时候却未必了。”虽然他不是什么捶丸高手,也不像父皇那样对捶丸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但他好歹曾经为了讨得父皇欢心仔细研究过捶丸的规则,也陪着他和皇弟们顽过几回,怎么会输给头一次顽的初学者呢?

“那咱们不如打个赌如何?我赌自己胜,万岁爷想必也是赌自个儿胜罢。”张清皎从筹筒里拿出一筹把玩,眼里带着狡黠,“不过,既然是打赌,那便需要彩头。不知万岁爷能给我甚么彩头呢?”

“那便看你想要甚么彩头了,只要我能给的,卿卿尽管提便是。只是,这彩头未必能够实现。”朱祐樘笑道,语中委婉地透出了他的自信,“当然,卿卿也须得给我彩头才行。”

“好!万岁爷若是赌输了,便每日陪我顽半个时辰的捶丸,直到我觉得腻烦为止,如何?若是我赌输了,每日都给万岁爷亲手做羹汤点心,持续到万寿圣节的时候,给万岁爷做一碗寿面,如何?”

“一言为定。”

清脆的杆击声渐次响起,时而夹杂着轻轻的欢笑。立在永宁宫外的肖尚宫看了一眼沈尚仪,两人又不约而同地望向闭目养神的戴义:本以为在方才的情景下,两位主子会即刻回宫,想不到竟然真的在里头专心地顽起了捶丸。之前她们亲眼目睹的亲密场面,难不成真的只是他们的错觉?

“永宁宫的事,半点也不能传出去。”戴义忽然道,眼皮撩了起来,瞥向周围静默无声的宫女与小太监,“万岁爷与娘娘每日的行踪,谁都不许乱传。不然,若是让前朝那些老古板知道了,定然恨不得用脑袋撞柱子劝谏万岁爷不能玩物丧志。”

“这怎么能算是‘玩物丧志’?”肖尚宫皱眉道,“先帝喜好的玩物多着呢,他们弹劾了二十几年也不见有甚么用处,更没见多少血溅朝堂、以死劝谏的。如今咱们主子性情宽容温厚,他们便当万岁爷好欺负不成?更何况,万岁爷和娘娘不过是在闲暇的时候略动一动消磨时光罢了,总比沉迷于求仙问道或者甚么奇奇怪怪的玩意儿强多了。”

“不少言官的脑袋都是泥雕木塑的,哪能与他们讲甚么道理?”戴义轻哼一声,“他们自个儿在家里娇妻美妾、红袖添香、饮酒作乐,转身到了朝堂上便一个个都成了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了。不用圣贤的行为举止来约束自个儿,反倒想让万岁爷活得没有一丝人气儿,成为他们想象中的圣人,呵呵——”

他生平最厌恶的便是伪君子,其次才是真小人。与伪君子相比,真小人都能称得上“可爱”了,也更容易对付。毕竟,他们贪图的是利,恋眷的是权,目标很明确也很简单,很容易便能处置干净。

而某些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伪君子追求的是名声,而且是借着污蔑主君的声名来给自己营造正直君子的形象。像这种无限追求声名、完全不做实事之辈,于国、于民、于君都毫无意义。只可惜,想要拔除他们却并不容易,因为他们不会留下甚么世人难以接受的把柄。而且,这样的人前仆后继,每隔三年便有新鲜人出现,从来不愁后继无人。

“无论那些大臣心里怎么想,我觉得万岁爷眼下便很享受这样的日子。不似从前,为了自保只能困守清宁宫与文华殿。都说他性情稳重,喜静不喜动,喜琴棋书画不喜游戏骑射——我却觉得,这未必是他真正的性情。说不得,仅仅只是因为习惯了而已。”

闻言,肖尚宫的神情也和缓不少。她听着里头的笑声,勾起嘴角:“是啊。顽一顽捶丸,荡一荡秋千,一起散步赏花,一起外出踏青,才是这般年纪的新郎新妇应该过的生活。咱们娘娘可真是煞费苦心了。”

她们都能瞧得出来,娘娘一直有意让万岁爷陪着她一起“动”起来。否则,以娘娘那样的性情,也不至于好奇心如此浓重,对诸般游戏怀着异乎寻常的热情才是。不过,见过娘娘投入的模样之后,她们偶尔也会想道:或许是她们误会了罢,娘娘也许确实隐藏着活泼好动的一面。否则又怎么能解释,每一回的游戏她都乐在其中的事实呢?

永宁宫外,众人满脸凝重,小心翼翼地警戒着,唯恐教人知晓两位主子“不务正业、沉溺玩乐”;永宁宫内,帝后二人格外专注,聚精会神地为了胜负和彩头而战。

最终,这一回的捶丸比赛,以朱祐樘的险胜而告终——五筹比四筹,险之又险地获胜了。满脸遗憾的张清皎当场便答应,第二天就给他做艾青团。在喜悦之余,皇帝陛下难免警醒了几分——绝不能小觑他家皇后娘娘,若他日后不专心练习,彻底荒废了本便没有多少的捶丸技艺,说不得什么时候就会输给她。

略作思索后,皇帝陛下笑道:“既然卿卿答应给我做吃食,那我便投桃报李,每日陪着卿卿顽捶丸罢。”一箭双雕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果真?”颇有些不甘之意的皇后娘娘瞥了他一眼,转嗔为喜,“迟早有一日,我定要赢回来。”

“……”没想到此举倒是激起了自家皇后的好胜心,皇帝陛下一时间无言以对。

作者有话要说:明代的捶丸是很流行哒

妇孺都玩~

第168章 获得支持

第二天午膳后, 张清皎果然让御膳房准备了艾叶与糯米粉。她只打算做最简单的式样, 不包任何馅料, 因此御膳房能做的准备也有限,只是事先将艾叶焯水蒸熟捣碎罢了。但这也已经省了她不少功夫了,剩下的只有揉粉团一道工序而已。

虽说工序很简单,但皇后娘娘仍是在坤宁宫内摆出了架势。首先, 她换了身衣裳,将袖子捋上去用绸带绑好。而后, 着人准备了泡茶的泉水来揉粉团, 先用筷子搅拌, 再放捣碎的艾叶, 最终以沾满糯米粉的手来揉动。毕竟糯米粉团的黏性大, 若是手上沾了水有了湿意,便很容易被紧紧粘住。

不紧不慢地揉了片刻后,皇后娘娘又用了捣年糕的小锤子击打, 增加粉团的韧性。直至额角微微出汗,她才将柔韧的青色粉团拿出来,切成大小相同的剂子,再揉成了一个个圆滚滚的小团子。

小团子做成后,不再送回御膳房,而是用坤宁宫庑房里的小炉子蒸熟。一个又一个蒸笼垒在上头, 不多时便徐徐地散发出清香气。那是大家熟悉的艾草的味道,却没有焚烧驱虫时那般浓厚,反倒是若有若无的。

“真奇怪, 本来不觉得艾草能做点心吃,便是做了也会尝着苦涩。但眼下闻着这股子清香味,竟是勾起了腹中的馋虫。”肖尚宫摇了摇首,笑道,“娘娘这是从何处学得的?应当不是北直隶的风俗罢?”

“这确实不是咱们北方的风俗,而是江浙一带的风俗。”张清皎重新更衣,盈盈笑着选了一支凤钗插戴上,“我也是偶尔从书上得知了做法,今天是第一次试做。在送给万岁爷之前,我可得先尝尝滋味如何。若是不好吃,宁可自己都吃了,也不能让万岁爷受罪。”

“娘娘怎么不想着赏给我们呢?”沈尚仪笑着接道,“臣也是江浙人,已经许久没有尝过艾青团的滋味了。闻着它的清香,却不能品尝,心里真是煎熬极了。万岁爷和娘娘若是受不得它的味道,便都赏给臣罢。”

“奴婢也想试试……”云安接道,“这味儿实在是有些勾人。”

待到艾青团熟了,张清皎便让人呈上了一屉。一共五个碧绿色的团子,在小蒸笼里冒着热气,清香袭人。张清皎夹起一颗,在蜂蜜里蘸了蘸,放入口中。唇齿间都是熟悉的香气,艾草的涩味以蜂蜜中和,正正合适。

她满意地勾起唇笑了,将剩下的四个团子亲自摆了盘,吩咐司膳给乾清宫送去。见周围的众人仿佛有些失落,她便又轻笑道:“方才做的那些艾青团,都是万岁爷的,咱们谁都不能轻易动。但眼下时辰尚早,再做一回也来得及。”

大家的眼睛又一亮,立即有人自动请缨,去御膳房要艾草与糯米粉。张清皎吩咐道:“这艾青团远不如宫里的点心精致,咱们也就是尝尝鲜罢了,一人一颗足矣。算一算,再做五六十个团子便够了。可稍微多取些,给乾清宫的萧伴伴、何鼎等人也备上。”

乾清宫里,朱祐樘早就已经闻见了似有似无的清香气。毕竟,坤宁宫的庑房就在两宫之间,离乾清宫的距离也并不远。果然,过了不久,司膳女官便提着食盒过来了,里头只有一大一小两个碟子。

四个碧绿色的团子安放在晶莹剔透的白玉碟中,有种纯净的美感。旁边是琥珀色的小碟蜂蜜,以白瓷碟盛着。朱祐樘举箸夹起艾青团,放在蜂蜜里蘸蘸,而后细细品尝。

实话实说,除了艾草特有的清香味外,这艾青团的口感并不算太出众。但偏偏也正是这样的清香味,竟令人有些欲罢不能,便是连吃了好几个,也半点都不会觉得腻。只要想到这是自家皇后所做的点心,皇帝陛下便觉得,这应该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团子了。

没办法,感情就是这样任性,可以罔顾事实,得出完全不切实际的结论。与御膳房以及司膳做的那些精致漂亮而又美味的宫廷点心相比,朱祐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皇后做的艾青团。原因无他,只是因为这是皇后特地为他做的而已。其中蕴含的饱满情意,是无论什么都比不上的。

************

寒食节那天,各宫又接到了来自坤宁宫的帖子。碧绿色的彩笺上绘着三两枝柳叶,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了湖光与堤岸,旁边写着简短的几句话: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西苑踏青,正当此时。

尽管前几日刚一同赏花游玩过,这张帖子仍是引来了诸宫的兴趣。周太皇太后也恍然想起,她似乎已经足足有将近两年不曾踏足西苑了。去年此时,先帝病重,她哪里有心情去西苑避暑呢?想不到,时光飞逝,转眼又是暮春初夏的时节了。

“说来,以往都是去西苑避暑,倒是不曾在这种时候特意去瞧过。”她让女官收起帖子,思索片刻,“也罢,就趁着这一回踏青,搬到西苑里住一段时日罢。等到七月过后,再回来也不迟。你去问问其他人,想不想随着一同去?”

女官奉命去仁寿宫各处询问了一番,众位太妃都颇为意动,纷纷表示想随着太皇太后同去西苑避暑。周太皇太后又想起了慈寿宫里的王太后,特意遣人去问。作为儿媳,王太后自然不敢怠慢,很是欢喜地表示必须同去。不过宪庙其他太妃都须得照顾儿女,怕是不能同去了,甚为遗憾。

不多时,张清皎便也听闻了此事。她特意去了一趟慈寿宫:“母后,儿臣也想去西苑避暑。只是宫中事务繁忙,恐怕不能眼下便陪着祖母和母后过去,还得过一段时日方可在两位跟前侍奉。”首先需要表明的自然是孝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