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338

分节阅读 33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外朝。而同样作为妥协,常选考试也必须考儒家经典,唯有儒家经典能过者,方能入内阁与地方任职。

在炎黄十四年春的明定国是诏中,对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最先改的是中枢部门,因为在天子与中枢士大夫们有关官制改革权力的争夺之中站对了位置,地方路省长官并没有立刻这种官制改革之后,至少在中央层面上,已经建立起了一种适应如今大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政治体系。

这一次明定国是诏最长的部分便是朝堂官制改革,其次则是将原先鼓励工商等新兴产业的政策明确化。在十五年前的明定国是诏中,天子用很隐晦的语言说要鼓励工商,而在这一次,则直言不讳地指出,工商与农业一样是大宋立国之本,是大宋国家富强的根基,从事工商的百姓,与从事农耕的百姓一般,都属于可以参加科举与常选的“良籍”。通过前面的让步,赵与莒算是扩大了自己的统治基础,从此以后,那些接受新式学校教育的特别是他以内库之钱养育的孤儿们,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出仕,而不至于要立下莫大功勋,才能让士林闭嘴。

鼓励工商之外,还鼓励百姓到海外殖产兴业。放在十五年前,甚至放在七年前,这种鼓励海外殖产兴业的措施未必能引起百姓的响应。如今则不然,这七年来有无数百姓迫于无奈流落海外结果发财之后衣锦还乡的故事流传,更重要的是去年东征舰队带来的黄金潮还未消退,因此到各地官府询问相关信息的人络绎不绝,只要胆子大些心思活一些的,都在做着去海外发财的梦。

明定国是诏在最后,针对还专门提出一件事情,那便是要定“御宪”。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三五七、自此绝疆无战事

因为是江南,地气温暖,故此才值初春,那寒梅尚未落尽,山野间便已经有早花怒放叹梅花瘦,这瘦梅也有瘦梅之风味,早花也有早花的好处。”

这般初春美景,自然是少不得有文人骚客,在临安城外的野村别院,煮上一壶茶,温上一坛酒,邀些志趣相投的好友,聚在一处吟诗谈古。三五个书生聚在一处,诗酒之余,便要谈些国家大事,而最近的明定国是诏便成了众人谈论的核心了。

“宋兄,此次来京,据闻是要大用的了,不知宋兄对这明定国是诏有何高见”

被点名的宋兄是个五十余岁的男子,一身青衣,寻常打扮,长得也不甚出奇,不过那双深藏的眼睛却偶尔会露出丝寒芒。他姓宋,名慈,字惠父,原是在江南西路出仕,一直在提点刑狱官上浮沉,仕途算不得顺利,直到四年之前,才成了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司的主官。此次进京,早有靠近天子的朋友告诉他,他的新职务可能是内阁刑部大学士再不济也是一个侍学士。在明定国是诏颁布之前,这是个问的职司,而明定国是诏之后,这个位子职权便甚重了。

“宪者,法也。”宋慈平静地说道。

“宋兄做提点刑狱的,一想便是想到了法上,愚弟想问的可是其余”与他说话的是李仕民,如今的他,意气昂扬,又恢复了年轻时的振作。他是真德秀私淑。虽然如今师徒走上不同道路,但是师徒情份还在,而宋慈当初在京中太学读书时,也深受真德秀赏识,故此两人严格来说有着同门之谊。

“之政说得是。此次官制变革,与随暴秦之设相国、隋唐之立三省六部一般,足以名垂不朽。”另一个人道。

“只恐冗官过多。”又有人道。

“不然,不然,如今我大宋地域胜过南渡前何止三倍,人口胜过南渡前何止两倍。故此牧民之官,自然也得较南渡之前要众”先前那人驳道。

“南渡之前冗官冗兵之祸,乃是王荆公变法之因,结果诸位都知晓。虽说今上赞赏荆公之担当气魄,却对其变法之策颇不以为然。如今官制变革,原先六部扩为十二部倒还好说。但再有内阁却纯是多此一举了。十二部便可处置完的事情,内阁中再设十二大学士。这其不会制使政出多门”

“不然,明定国是诏中说明白。十二部与十二大学士之间关系,十二部禀承圣意制定政策。十二大学士负责具体执行,而且如今我大宋国库丰盈。天子多辟官职,也是为我辈能有个出身。”

“分明是为学智学者吧,我兄读圣贤之书三十载,便是诗词之道都说是旁门,这智学,我兄可曾习得若智学中基础科目不得过,便是科举也不能考上,我兄”

“谁道我不通智学,我如今便在家中买了一堆智学之书,况且所谓基础科目,不过是算学与经济罢了,经济且不论,经世济民原本便是我辈之志向,算学这一科,原先科举中便有明算。\\\”那人不服气地道:“智学学精难,科目繁多浩如烟海,但只是这二门,何难之有”

听得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宋慈捻须笑而不语,而李仕民也是如此。

这二人眼光见识不同,宋慈对于新的明定国是诏中最关注地是最被人忽视的“御宪”一条,而李仕民则对殖产兴业这一条更感兴趣。

不过听得其余人争论,二人也不会傻得去扫了别人的兴头。

“听闻归化的大食人杰肯斯凯带来了西征舰队的消息,那人之政是否认识”又有一人问李仕民道。

这些人当中,李仕民算是交游广地,特别是他与赵景同许多流求一脉的人相识,因此人们要打听消息,首先便会问他。李仕民扬起眉,这却是他感兴趣的,赵景云被发配到了新洋,同时国家开始明文鼓励百姓去海外殖产兴业,这其中奥妙,旁人感觉不到,他却是一清二楚的。

“杰肯斯凯那厮嘴很紧,我前日曾与他一会,问他西征舰队情形,他只说很好,便不吐一字,再问便要我去问那职方司密谍处的霍重城霍广梁地嘴比他只怕更紧,而且现在我不太喜欢见他,只觉得他瞅着人时目光怪怪的”李仕民大声说道。

霍重城的名字让众人寂静了一下,然后纷纷笑言其它,无论霍重城交游如何广阔,牵涉到密谍的,总是让人觉得忌讳。\\\

“杰肯斯凯在兜售他地非洲招商行计划,正找人出钱,准备买上五艘退役的海军战船,再招募一批水员、亡命,深入非洲去寻找黄金与象牙。”有人低声道。

“这厮是化外之民,归化我大宋不久,故此才会如此野蛮”另一人又羡又妒地道:“倒是给他拉上了不少商贾,逐利乃商贾天性,惠父兄,你提点刑狱时,破过不少这类案子吧”

“那是自然。”宋慈点头道。

“逐利乃人之天性。”李仕民对此意见不同:“如今殖产兴业,不就是为的逐利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