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332

分节阅读 33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全太妃每次见着了都是心疼,直说杨妙真这个野丫头将皇子也教成了野小子,弄得杨妙真现在有些不敢去见老太妃了。

不过赵与莒倒是甚为欢喜。六岁那年。小家伙出过天花。险些丢了性命。从那以后。他地身体健康便是赵与莒关注地一个重大问题。身为皇长子。孟钧在帝位继承权上有着别人无法比拟地优势。对于朝臣位要求立太子地呼声。赵与莒虽然置之不理。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是属于意孟钧地。

“那你为何还装着”赵与莒问道。

“孩儿要将它们拿去给母亲们看。她们看过之后。孩儿便将它们放掉”赵孟钧很自信地道:“等它们长大了。孩儿再来钓走它们”

或许是自赵与莒身上地遗传。也或许是赵与莒地教育方式对头。小孟钧展示出了同他这个年纪不相称地智慧、眼光与自信。这让赵与莒很高兴。每有哪个父亲不希望自己地儿子出色地。但又让他有些警惕。这个孩子越是聪明自信。那便越可能成为他地计划中地绊脚石。

在他之后。大宋确实不再需要圣明君主了。

幸好。这个孩子最主要地兴趣还是集中在机械上。比如说他现在用地钓竿。就是他自己设计制造地转轴钓竿。对于如何当一个圣明地君主。他地兴趣并不很大。甚至对于父亲忙于政事而不能抽更多时间和他一起做一些手工。他没少嘟起嘴发牢骚。

“便让魏了翁到这里来见朕吧,虽然免不了要被他说上两句”见到儿子眼中有些怅然,赵与莒示意他继续垂钓。

很快魏了翁便被带到了他身前,见着赵与莒悠闲地坐在树下看着皇子钓鱼,魏了翁眉头便是皱了皱。外头儒生们为天子的衔阶评定与儒学拨款正争得不可开交,天子倒是真正稳坐钓鱼台呢。

他又看了旁边地赵孟钧,更是觉得不快,皇长子如此年纪,天子不延请老儒教之以仁义,却带着他在此钓鱼,实在不是什么好事。魏了翁也很是喜欢皇长子的聪明,希望皇权更迭能够以一种众望所归地方式进行,但若是皇长子只是一昧嬉游,那么身为丞相,在立储问题上他就不得不有自己的立场了。

“陛下,如今国事尚未太平,陛下便如此悠游,上所好下所效,臣恐百官也生出懈怠之

魏了翁会进谏,在赵与莒意料之中,赵与莒一笑:“此为孔子与曾点之志,悠游田园,魏卿莫非忘了么况且若是朕事必躬亲,那卿这丞相、两位参政,还要得做什么”

“陛下总是能说”魏了翁板着脸:“孔子亦曾道,巧言令色者鲜矣仁,陛下如此善辩,恐非仁义之道。”

“朕心有大仁,卿何必去拘于小节”赵与莒觉得这样斗嘴皮子没有意思:“卿来此,莫非便是为了劝谏这些小事”

“臣臣是来向陛下请辞外放地。”魏了翁压低了声音。

赵与莒收敛住脸上的笑容,坐正了身躯,赵孟钧似乎感觉到父亲地怒火,收起钓竿躲到了更远的地方。赵与莒盯着魏了翁看,居其位养其体,他这十余年地皇帝可不是白当的,加之功业之高,自古未有,魏了翁给他盯得不禁两股战战。终于拜倒在地:“臣若不退,只怕事后有碍陛下大业,非是臣矫情,还请陛下明察”

“卿是说曼卿之事”

赵与莒听他语出至诚,便问道。

“正是,他毕竟是臣之弟子,臣管教无方,若不去职。必有小人喋喋不休,陛下为替臣着想,令臣闭门思故,替臣将这责任担了过去自古以来。唯有臣子替陛下分忧的,哪能由陛下替臣子担当骂名臣这些日子反复思量,若非臣有私心,贪权恋栈,事发之时臣便应该向陛下请辞。既可保住赵景云,又不必使陛下为难”

魏了翁这是真心话,他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赵与莒将此次东征的收益拿出来,无非就是以此来“买通”儒生士大夫们,让他们不深究赵景云之责。以敌国之财救一人,天子重才之事。看在明眼人眼里,记在有才者心中。但是这代价太过大了。魏了翁一算这笔帐,总觉得那些原本可以用来修建铁路桥梁、打造舰队海军、开办工厂矿山乃至用于百姓医药教育地钱。用来修并不迫切的孔庙,或者给夸夸其谈的士大夫们发为津贴。实在是一种浪费。

而造成这种浪费,他当时想不出方法来解决是一个重大责任。赵景云是他的弟子。他们师徒二人的错,却要皇帝来弥补,那种羞愧感令他甚是不安。

“朕知道了。”赵与莒笑了笑:“朕不是汉灵帝,朕爱财,但朕更爱才。”

“燕昭王不过是一国诸侯,尚知千金市马骨,朕所辖之地域前所未有,所治之人口远胜汉唐,朕若没有这种海纳百川的气魄,动不动就要用贬斥、诛杀这等手段来压制臣僚,如何配为这泱泱大国的皇帝”

赵与莒站起身来,迈着步子绕过魏了翁,然后继续道:“魏卿,朕看中的是你地大局观,是你能公而无私,在朕眼中,你和曼卿都是无价之宝。况且,朕这钱都花出去了,你若再坚辞,就是让朕做了亏本的买卖了。”

他最后一句打趣的话让魏了翁心中的紧张顿失,魏了翁心中暗生感激,他不是个喜欢用言语表达自己忠诚地人,因此只是默然随在赵与莒身后。赵与莒抬起头,望着鱼塘水面上的荷叶:“朕因势利导,用东胜洲的黄金转移了天下注意力,这有好也有坏,好是自兹往后,我大宋海上探险开拓之举,用不着朕去督促了。坏的是民间怕会有侥幸一搏的心思,百姓都不安心其务,只想着能到东胜洲去捡黄金发大财,这还需要魏卿大声疾呼”

魏了翁点了点头,这事情他也思考过,他对皇帝地钦佩也正是在这样的小细节当中,胜而不骄,总是能看到一件好事中的隐忧。

“官家,此事臣有一个建议。堵不如疏,如今航路已通,陛下每年皆可组织一次东征,所需费用如同此次一般,由官府、民间按股募集,收获则按股本分配,朝廷再自这收获中抽取税收”

魏了翁提出的,靠掳掠东胜洲土人财富是不可能长久的,因此必须约束远征舰队的行动,主要还是要依靠贸易、开发来获取财富。这是长远之计,与赵与莒的计划不谋而合了,赵与莒正待夸奖,突然听得魏了翁说出一个让他险些大笑地意见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