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287

分节阅读 28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织厂开工。棉价上涨本是让赵与荃高兴的事情。可是他的棉花尚未脱籽。就算是脱了籽。他在洛阳的工厂尚未开工。谁知道等他的工厂开工之后织出来的布还能卖的什么价钱

“老爷。洛阳城里的郎大官人来访。”

这一日他正在刚布置好的书房里生着闷气。忽然管家来报道。这位郎大官人是赵与荃来到洛阳之后结识的第一批朋友之一。名为郎永和。与他一般。也是自南方迁来的。借着光复的时机。在洛阳郊外买下了座庄子。不过他本钱少些。庄子有的三千余亩。全种的都是棉花。赵与荃闻言心中一动。原先二人有个口头的约定。在赵与荃的棉织厂开工之后。要收购他的棉花。

他此刻跑来拜访。莫非是他家的棉花已经脱籽

“郎大官人好兴致。这般天气里竟然跑到我这乡下来了。”出门将郎永和迎进书房。赵与荃笑道。

“赵兄敢情是在屋中高坐久了。忘了时令。如今已经是草长莺飞之时。正是外出踏青访友的好时节。北人粗鄙。这附近除了赵兄之外。郎某还能去访的谁来”

听的他连吹带捧的。赵与荃虽然明名言不由衷。心中也不禁有些畅快。二人寒喧了一阵之后。郎永和终于将话导入正题:“赵兄。不知你家工厂何时开

“棉花尚未好”赵与荃有些为难的道“赵兄为何如此死心眼。谁说棉花不好便不能开工”郎永和露出一丝奸猾的笑来:“如今棉价高涨。开工纺棉又有什么收益。倒不如去做棉衣、棉被、药棉。比起纺成棉布的利润岂不更大”

赵与荃听的心中一动。踌躇了好一会儿。最近棉产品价格走势确实怪异。棉布虽跌。棉花、棉被和棉袄却在涨。而现在各的郎中用于清洗伤口患处的药棉、药酒的价格。也明显在涨。赵与荃不是不通世务的毛头小子。从这个收购的力度来看。定是朝廷在准备一场大战。而要用棉衣棉袄的。又只可能是东北了。这倒是好买卖。只不过朝廷收棉被棉袄特别是药棉。都有明确的质量要求。比起棉布来要细致的多。

这一关却是不好过。

“此事只怕”赵与荃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然后便是摇头。郎永和却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朝廷那帮子人。赵兄莫非还不清楚临安的衮衮诸公便是再清廉。他们又能管的到这京西省来不成虽说省中大员油盐不进。可这左近小吏。还不都是当初的那些货色么钱钞开道。有什么难的。赵兄。此事便包在我身上。只要赵兄有意。我保你的棉花都被收去。而且收个好价钱”

赵与荃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那郎兄家中的三千亩棉花“实不相瞒。小弟也想搭个顺风船。与赵兄一起卖了。”郎永和道:“除了小弟之外。这左近家中有棉田的。都打着一般的心思。只不过赵兄家中棉花最多。故此托小弟上门。大伙统一要价。油水均沾”

听的他们都参与进来。赵与荃这才放下心。

离开了赵与荃的庄院。郎永和骑马便赶回了洛阳。他回到家中。早有三个人在家中坐等他的消息。一见他进门。那三人中一个笑道:“如何”

“自然是成功了。花花绿绿的金元券。哪个不爱”郎永和大笑道:“借着他宗亲的面子开道。再有曹兄你的人脉。此事必成。诸位手中棉花够不够。要不要乘着运作此事的机会。再到各的去收上一些”

“打年前发觉往徐州调运粮食物资时。我们便开始准备了。如今左近能收的都被收了。”一人道:“量上是弄不出什么花样来。现在就的想办法让朝廷在质上定位高些了。”

众人的目光都盯着那姓曹的。姓曹的拍着胸脯道:“此事便包在我身曹满屯上。既是有宗室扛这个黑锅。我们还怕什么”

众人自是一片恭维。郎永和心中却是冷笑。此人不过是生了个好姐姐。有个姐夫是实权小吏罢了。

送众人出门之后。郎永和想了想。没有立刻回自家。而是背着手在洛阳街头行了会儿。莫说与临安、徐州比。便是与同样是两年多前收复的汴梁比。洛阳的街头还是那副死气沉沉的模样。街上行人并不多。乞丐却不少。灰扑扑的土路两旁。时不时可以看到他们呆头呆脑的身影。

“这贼厮鸟的城市。便是寻欢作乐的销金窟。也当不的两浙路的一个县城。”郎永和骂了一声。叹了口气。

京西省再往西便是陕西省。那边的情形与京西相差无几。贫者流落街头乞讨为生

他正想着的时候。突然听的有人在街头高喊:“快报快报。汴梁、徐州招工。凡有力气又勤快之人。皆可随我来报名。到的的头便发安家费用。保你两年置房三年娶媳五年便可回家买的做个富足翁”

那高喊之人不过二十余岁的模样。尖嘴猴腮。单从外表来看。绝对看不出是个可靠的人。但他手中挥舞着一叠纸片。那都是金元券。虽然看票面都是面额极少只当一文的小钱儿。却仍然让街边的乞丐们眼睛红了起来。片刻之间。便有一大群人围了过去。吵吵嚷嚷的。纷纷自夸自己勤勉力大。

郎永和觉的好奇。汴梁徐州缺劳力之事他也有所耳闻。只不过何时招到洛阳来了。他也顾不的乞丐肮脏。挤进人群中去看热闹。只见那个尖嘴猴腮之人大模大样的搬了个小木凳儿坐下。自耳边摘下支笔、一盒印泥。他身边还有个伴当。正从个布口袋里拿出一叠子纸来。

“看到没有。看到没有。这便是契约。会写字的只要在这上边签上字。不会的只要报出名字我们代写。然后再按上一个手印。那么你便可以成为汴梁或者徐州工厂里的工人”那尖嘴猴腮者道。

于是至少数十只手都伸到那人伴当处。郎永和也拿的一张纸。还未仔细看。就听的一个好事者念了起来。

“本人志愿进入徐州有福厂。服从厂方工作安排”

那人念的嗑嗑巴巴的。郎永和等不及。自己摊开纸看。却是几家徐州、汴梁工厂的录用契约。契约里一大堆规定。总之无外乎所有被雇用者都的服从东家。若有纠纷须向东家提供高额赔偿。再就是东家给予一定的安家费用之类。放在临安、华亭和金陵。乃至在徐州、汴梁。这样的条款对于被雇用者都过于苛刻。可放在洛阳这一带。大量的劳力无所事事。乃至成为乞丐。总不过是受人使唤。只要管吃管住。到哪儿都不是效力

故此。人群中立刻有人大叫“我我”。拿了笔便签上自己的名字。再用印泥按了手印。立刻那尖嘴猴腮者上前发了两张金元券与他。那人便兴奋的挥着两张少的可怜的纸币:“真的。真的。果然是真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