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248

分节阅读 24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召来李云睿,对他吩咐了两句,李云睿拿出怀表,与赵与莒对了时间后向前行去。赵与莒道:“九时正,准时出发,诸卿莫急。”

众人纷纷拿出怀表,对了对时间,离九时也只差十分钟左右。

看热闹的百姓见天子和朝中重臣都进了那车厢中,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动静,只见着车厢边上地玻璃窗被纷纷打开,不时有人从窗子里向外张望,最前边的还免不了向他们招手。

时间眼看到了九时,车站高处地大钟开始敲响,百姓们意识到这铁车即将开动,都开始欢呼起来。

只见那车头处的烟囱原本淡淡的白烟迅速变成了浓厚的青烟,机车头部开始发出轰鸣,那声音几乎与雷声相当。紧接着,车头处发出一声“呜”的长鸣,那是司机拉响了汽笛。

所有人屏住了呼吸,眼着这个巨大的铁家伙,虽然天子大力倡导下,已经习惯了听从天子的临安百姓都相信这东西可以跑动起来,但相信与亲眼看到完全是两回事。当机车带着后边的车厢,真的缓缓开始移动时,不知有多少人倒吸着冷气,惊呼苍天

便是车中的百官、军士、工匠,也是惊奇地看着外边,他们不觉得自己在动,而是觉得车站和车站上地人们在向后移动。

严格来说,这列机车已经是相当成熟地型号了,从第一台蒸汽机车出现到现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已经跨越式地发展了三代。许多发明,原本应该经过长时间地探索才能取得正确的结果,因为赵与莒的缘故,都没有再走过去的弯路。

大宋炎黄三年七月十八日,在临华线铁路贯通之后的第二天,这条铁路上响起了火车的轰鸣。“旅者号”机车,拉着八节车厢,六百名乘客,开始了它的第一次行程。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六三、凡路所至皆吾土

“轰隆,轰隆,轰隆”

火车的轰响声很吵,车厢里原本因为秋老虎而显得闷热,但是当火车真跑起来后,这种闷热便消失了。

赵与莒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目光扫过一个个臣子,这些年纪老大的朝中重臣,现在一个个趴在车窗边,呆呆地望着窗外,倒有一半人嘴巴合不拢来。

当们当中有些人乘坐过蒸汽轮船,但火车还是给他们带来了惊讶,这种震憾,让他们无法想象。

临安车站外前来看热闹的百姓也是如此,即使有军士、差役维持秩序,他们仍然跟着车子跑了许久,直到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变成远方的一条小线。

刚出临安站时,火车的速度并不快,也就是每小时二十至三十宋里,因此群臣可以看到,自己随着这趟车穿过临安城东北,然后便看到巨大临安城留在他们身后。当出了临安城并接到前方正常的信号后,火车开始加速,片刻之间便加到了每小时八十宋里。

临安到华亭府的这条铁路,全长是三百余宋里,每隔着一百步,便在道路两侧各有一名禁军士兵,三百步为一里,也就是说,整个沿途,共是一千八百名禁军。火车从他们身后经过,风吹得他们衣袍猎猎地响,他们却没有一人回头观看。

赵与莒注意到这一点,心中甚为欣慰,这些原先的大宋禁军,经过二年多时间的调教整训,如今也展露出铁一般的纪律了。

“陛下,如今如今这速度是多少”魏了翁不知何时反应过来,他不顾失仪,来到赵与莒面前,颤声问道。

“约是每个钟点八十里吧。”赵与莒笑道。

最初制造出来的试验机车当然跑不得这么快,不过有了能跑的机车,接下来的改进工作就要容易一些。最主要的是如何提高蒸汽机的热利用率,赵与莒估计这辆蒸汽机车的效率,应当与他穿越来地那个时空之中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蒸汽机效率相当。若是条件许可的话,它可以跑出八十公里左右的时速,也就是一百七八十宋里,现在这个速度。只是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全力罢了。

即便如此。这个速度也远胜奔马。最重要地是机器不知疲倦。只要有煤。有水。爬坡时有沙。那么这机车便可以一直跑下去。

道路两侧地风景渐渐看多了。群臣也从最初地震惊中清醒过来。见魏了翁在赵与莒身前奏对。便纷纷围上来。若说这机车有什么不足之处。噪音太大肯定是其中之一。特别是对一些人老耳聋地老臣来说。不凑近些。根本听不清楚魏了翁与皇帝在说什么。

“陛下。这铁路果然是利国利民地营生。如何能让陛下内库独占其功。况且陛下内库多有用途。臣想为这铁路用尽。实在令臣不安。故此臣请自户部国库转一千万贯至内库。这铁路便转由户部经营。陛下以为如何”

当听得魏了翁这番话时。众臣就象刚刚看到火车动起来时一般神情。个个目瞪口呆。好半晌无言语。

能在这节车厢中地。无一个愚笨之人。火车既能开动。他们在惊讶之余。立刻开始盘算这其中地利益。以临安城中马车为例。原本看上去不起眼地马车行当。如今每年可以给临安城带来数十万贯地收益。而这行程更远。特别是既能载客又可拖货地火车。其中所蕴藏地利润便可想而知

如今这条铁路经过地是临安、嘉兴、华亭三府。这三府都是新兴地工业区。以临安为例。因为钱塘江地淤塞。大型海船想要靠港已经有些困难。即使是扩建码头。也不可能改变水深不够容易搁浅地事实。故此。如今临安进来地货物。特别是自流求等海外来地洋货。大多数都是转至华亭府新建地大港。在此分装小船。再从长江转至运河。然后进入临安武林码头。中途多耗费时间不说。也给本来就被运煤运粮运盐等船弄得拥挤不堪地临安运河段增加了负担。但这条铁路投入运营之后。这些货物完全可以在华亭府落岸。然后用火车转运。以这八十里地时速。一天便可运至临安。其中节省地人力、物力和运力。更是不知有多少。

魏了翁如今对数字甚为敏感,刚才在他心中默算了一下,保守地估计,若是将洋货全部自华亭运至临安,一年的收入少说也有二百万贯,而这还不包括客运的收入可以想象得到,今后华亭与临安之间人员往来会有多么频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