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242

分节阅读 2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虽然国朝重士大夫,朝会列班之时丞相甚至位于皇子之上,但象这样一位王爷竟然如此多礼,还是让萧伯朗摸不着头脑。

陈贵谊既是有意与他结交,自然少不了点拨他:“那人便是高丽王,一个多月前送到临安来地,倒是个脑子活络能忍能说的人。”

虽然陈贵谊说得很含蓄,但萧伯朗立刻明白,这位被“送”到临安的高丽国王在临安城中并不怎么受人尊重。萧伯朗这也才恍然。为何觉得他说话腔调有些熟悉。在流求尚有数以万计的高丽矿工、筑路工,还有数量更多的高丽女子。说话正是这个腔调。

“陛下怎么把他弄来了。”高丽王被秘营夺来的事情,萧伯朗两耳不闻窗外事,故此一无所知,因此免不了吃惊地问道。

“高丽权臣崔氏将他困在江华岛,陛下以为以臣子凌迫主上,实为不仁无礼之至,故此将他救出来。”陈贵谊狡猾地笑道。

便是萧伯朗也明白,赵与莒虽然满天下地推行大宋的仁礼和忠孝义智信之道,却还不会无聊到去将一个没有生命危险的外国国王抢来的地步。再仔细一想,这个国王在高丽时便只是一个傀儡,但在高丽民间声望还颇高,崔氏二代权臣,虽然敢为废立之举,却不敢取而代之,将他掌握在手中,不怕崔氏不低头。

而且如今无论是高丽王族还是权臣崔氏,都有求于大宋,为了让大宋帮助他们,又害怕对方为大宋所用,自然免不了争先恐后地出卖高丽权利,以讨好大宋君臣了。

因此,那位高丽王爷,对于萧伯朗这样一个吏部侍郎也恭敬有加,便是理所当然地事情。虽然作为藩国之王,他的品秩很高,远远胜过萧伯朗,但论及他在大宋天子心中的地位,只怕连临安城的守门吏都比不上吧。

过了十分钟左右,随着大殿中爆仗齐鸣,这次国宴算是正式开始。赵与莒神采奕奕地起身致酒,他没有说太多废话,只是感谢去年众臣为国尽忠,勉励大宋重臣在新一年中继续兢兢业业。萧伯朗没有专心去听,他此时的脑子里完全在想如何用轮渡方式解决火车过江的问题。

流求的新发明虽然大都是在赵与莒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完成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萧伯朗、欧八马、敖萨洋各自形成了各自的长处。萧伯朗擅长地是机械、蒸汽机等格物方面的东西,他到目前为止的发明,也都与这些有关。欧八马的长处在机器地工业化应用,对于蒸汽机和其余机器的改进、实用化上,他做得比萧伯朗更好。而敖萨洋则擅长炼化、武器制造,他改良地火药配方,如今已经取代了旧的黑火药,运用在火炮和新式火药武器之上。

赵与莒在这晚宴上并未呆多久,群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放松放松,他却不成,在众人开宴不久,他便命宫中的声乐舞女为众臣献艺,自己却退到偏殿去查看公文。

“陛下,这是红雷辽阳发来的消息,已经译出来了。”

李云睿将一张纸呈到他的面前,赵与莒一边看一边皱眉道:“目前还无法与红雷直接联系上么”

“我们派出的其余细作远远见到过他,但为了谨慎,并未派人去与他联系。”李云睿低声道:“他传来的消息,臣觉得有些不对”

“朕看到了。”赵与莒看着那译出来的消息中“蒙胡与金人之间先后有数次使者往来,据说是金人遣使劝降严实”之句后,便皱起了眉头。

若金人遣使劝降严实,如何会做得如此不小心,被“红雷”所得知,而且既是数次往来,显然其劝降并未成功,严实为何不杀了来使向蒙胡表示忠心

“我们在金国的细作如何说的”赵与莒放下纸问道。

“确实有遣使劝降严实之事,只是我们在金国地细作说,是严实主动遣人来协商地。”李云睿道。

“这其中必定有问题莫非蒙胡与金国暗中结盟了”赵与莒思忖了好一会儿,然后冷笑了一声:“有意思,金国的完颜守绪想来是吃多了亏,心有不甘了。”

“这是连接数次收到地有关蒙胡大元国的情报,大多是红雷提供的,少部分来自其余细作。”见赵与莒看完之后,李云睿又呈上一本小册子:“蒙胡伪元国的情形,记得甚为细致,不过都不是什么核心消息。”

赵与莒翻开那小册子,一边看一边点头道:“已是难为他了,这般去冒了极大的风险,能得到这些消息,朕已经觉得他立了大功。”

李云睿知道赵与莒所说的“他”,就是指潜伏入蒙胡内部代号为“红雷”的细作,因为在铁木真死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赵与莒接不到来自蒙胡内部的直接消息,无法分析蒙胡下一步会采取什么策略,只能从金国处间接得到一些情报,故此甚为恼火,乃派出“红雷”。这位“红雷”也不负厚望,果然传回了不少蒙胡的情报,包括蒙胡分裂为四个汗国、拖雷汗国自立为大元、伪元在辽阳大肆屯田准备开科取士等等,甚至还包括了蒙胡辽阳屯田一年收获的多少。红雷得到这些消息之后,用密码写在纸上,埋到预定的地方,然后这边细作便去取来,再传回临安,虽然比较耗时耗力,却总算让赵与莒对于蒙胡的情形不再是一抹黑了。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五七、盘点盈亏运筹忙

高丽国王满脸都是笑容,见着谁都施大礼,有修养好的便还个十足的礼,也有修养不是那么好的,拱拱手,甚至只是轻蔑的哼一声。无论别人待他何种态度,他都能面不改色。

这不是到大宋才练出的本领,崔氏父子执掌高丽大权数十年,他能够在这二位权臣手中王位稳固,靠的便是这份隐忍的功夫。而且对于他来说,临安比起高丽至少有一点要好,那便是这些大宋官员再对他不尊重,也不会要取他性命,他不必担心哪天夜里突然闯进一队士兵来逼他退位。

而且,若论物质享受,在大宋临安当一个闲散藩王,要远胜过缩在江华岛上吃苦。

但他心中还是有些不足,他希望能回到高丽去,只不过不再是那个傀儡国王,而是名副其实的高丽之主。到了大宋后,他多次听人说起当今大宋天子是如何除去权臣史弥远之事,在他看来,赵与莒想到的计策并不高深,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赵与莒有流求的支持。他幻想有一日,自己也能靠外力支持,恢复高丽王室的权势。

大宋天子祝酒之后,他原本想快步出来拜谢的,只是赵与莒没有给他这个机会,立刻退席去了偏殿。接下来便是宴乐,礼部的几个不大不小的官员在他身旁作陪,虽然言语很是殷勤,不过高丽国王明白,这种殷勤只是大国对小国的恩赐,而绝非尊重他这个高丽国王的身份。

这让他心中有些烦躁不安,到大宋都已两月了,虽然结交了一批朝臣,对他的计划却没有任何帮助。现在的大宋,天子威权之重前所未有,朝臣们只是天子决策的顾问与执行者,而所有大小事务的最终裁定权,牢牢掌握在那个年纪轻轻比他的女儿也大不了多少数岁的宋国皇帝手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