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239

分节阅读 23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负怀华,但在流求却清楚地知道,天子在郁樟山庄中培养出来人少年,大多数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别人不说,与他交好的陈子诚、陈任、孟希声等诸人,都不是普通人物,至少在学问上可以与他相较短长。而且这些人比他年轻,与天子关系也比他亲近。故此。他还不曾想到,赵与莒会首先重用他。

再细想起来这几年赵与莒授意他在各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他恍然大悟,明白了赵与莒的安排,心中既是感激又是钦佩:天子思虑之远,布局之深,实是古所未用。

“陛下是要将臣放在建康知府之职上”感激钦佩之余,耶律楚材也有几分激动,他虽然接受了流求学术,并且成为这个被士大夫们称为“智学”的学术派别的代表人物,但骨子里,他仍然保留了传统士大夫那种治国平天下地责任感,总觉得自己既是学了一身本领,就要以之兼济天下。君王以国士之礼待我,我必以国士之能报之,这是他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一个想法。

“朕有此意,只是朝堂那一关还得努把力”赵与莒点点头道。

建康连临安近,本身又是人口数十万的大城,在如今大宋地位特殊,被高宗皇帝命为“陪都”,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交通都甚为便捷,这样一个地方,若是采用新制度进行建设地话,其示范效果绝对不会比徐州与楚州的对比来得差。不过这样一个重要地方,朝中保守派,甚至包括崔与之等三位宰辅,会不会同意还未必可知。

即使宰辅处得过,在大朝会时,免不了还会被谏官以“专用私人”抨击。若想让这则任命真正通过,就象他自己说的,朝堂那一关还得努把力。

薛极那里自是不必说的,崔与之也可以说服,只有葛洪这老儿处,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回到宫中,耶律楚材才告辞而去,赵与莒就听得耿婉来报,参知政事葛洪求见。

“这老儿来此”赵与莒拧着眉,葛洪为人还是不错,在私德方面也没有什么大的让他不满的地方,虽然功利心重了些,可他赵与莒刚刚亲政的时候,不就曾大力倡导功利之说么,只是在这半年来才倡导得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所谓“智学”。想了想,赵与莒道:“请他至博雅楼见吧,他定然有事前来”

葛洪确实是有事前来,这年余时间里,他明显瘦削了,精神虽然尚好,但比起以往说的话更少,与朝中大臣地往来也不如以往多。在赵与莒接到的报告之中,他可以说是深居简出,能不出来找麻烦就不出来找麻烦。

只是在前日,乔行简曾去拜访过他。

“葛卿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今日来见朕,有何教我”见着他一板正经的模样,赵与莒心里有些不舒服,但面上却还是温和地与他玩笑了一句。

“臣这些时日一直在想,陛下欲在建康建工厂中心之事。”葛洪也算是熟悉了赵与莒的脾气,对他的玩笑不予置评,而是直奔主题。

这正是赵与莒思考了几天的问题,听得他提起此事,赵与莒坐直身躯,微微前倾:“卿莫非有异议”

“臣绝无异议,臣来时专门去户部寻魏了翁请教过,魏了翁也以为,再开工业中心,有百利而仅数害,这数害也只是怕与旧有工业中心竞争罢了。虽然如今炎黄二年的户部财赋数据尚未出来,但魏了翁根据各地情形推测,因为兴办工厂的缘故,临安、徐州二地财赋,比去年可能要增加五成有余,全国增幅将至二成。”

“工厂之利,已有明证,臣在江淮国闻中看到,楚州真德秀也撰文以为,广开工厂,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地仁政。”

真德秀那篇文章赵与莒也看过,而且在那篇文章中,真德秀公开承认,当年与天子的赌约,不必等到最后时刻,已经证明是他输了。当然,他也再次强调,输的是他真德秀个人,而非理学,是他还没有学到家,未能承前启后的缘故。

“那卿此来”赵与莒抿了抿嘴,闻弦歌而知雅意,葛洪此来,定然是为派谁去建康主持此事了。

这是个很明显的肥缺,不仅会经手大量的钱粮,而且建康府的条件比起徐州、楚州都要好,甚至比起临安都好,这种情形之下,在这个职缺上取得成就功业也不算什么难事。这般一个职务,自然会有人要争取,而葛洪此来,便是为争取这个职务的。

果然,葛洪道:“臣是为主持建康事务之人而来。”

“臣以为,建康之事关系重大,为防地方阳奉阴违,主持事务之人宜兼任建康知府。”

“臣以为,在建康建厂之事,为此前所未有,需得耐心坚忍、饱学开明之人任其职司。”

“臣以为,建康建厂之事,牵涉甚广,若非大名望之人不可为之。”

“故此,臣向陛下举荐一人,以此人去建康主持此事,必能事半功倍,有助于陛下之大计”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五四、尔曹身名俱成灰

博雅楼中,一切都静了下来,刚才还慷慨呈辞的葛洪,这个时候已经抿嘴拜倒在地,垂着头,不敢看赵与莒。

他是在报出举荐之人名后便拜倒的,赵与莒一直没有做声,只是看着他,足足过了五分钟了。

“卿起来吧。”赵与莒终于说话道:“起来好好说话。”

“多谢陛下。”葛洪起身时身子一软,还是赵与莒动作快,伸手将他掺住,葛洪告罪之后,这才坐了下来。

“朕觉得很好奇,说实话,朕不明白卿为何会举荐此人。”赵与莒回到座位,端起茶水,缓缓啜了一口,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向葛洪问道。

“臣虽不如崔相公,却也有三分公心。”葛洪简单地回应道。

“那么卿能否告诉朕,为何卿不举荐乔行简呢”赵与莒慢慢地说道。

葛洪面不改色,仍然极简单地回答:“臣觉得此人比乔行简适合。”

赵与莒又是好半晌不说话,盯着尚在冒热汽的茶杯,过了会儿,他慢悠悠地问道:“当初卿在皇宫之前,好端端的训斥霍重城,莫非便是提醒霍重城要盯紧卿么”

葛洪脸色终于变了一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