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204

分节阅读 20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疑了好一会儿,他原本是想建议关闭流求银行的,至少要取消流求银行与那些不法豪族的契约协议。但想到在前些时日稳定临安货币与粮价中流求银行近乎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又改了口。话只说了一半。说完之后。他自己也苦笑了起来,正如天子所言,“是药三分毒”,这流求银行既有利于国民,又平添了不少麻烦。

“魏卿有长进,若是半年前。魏卿第一句只怕就是令流求银行歇业了。”赵与莒微微一笑,心中的愤怒已经平复下来,他对土地兼并并没有魏了翁那种反感与恐惧,但是对那些豪族打着流求银行和天子招牌胡作非为极为痛恨。

“陛下,不可因噎废食的道理臣还是懂的。”

赵与莒背着手,听得他这话,转过身来对着他点头道:“正是卿有此一念,故此朕肯放真景希出京,却不肯放卿出。朕身边需得有魏卿这般人物。识大体。不逢迎,朕方能察知政务得失。唐太宗之魏征。极谏至矣,却不知变通,凌迫人主至甚,故有死后倒碑之憾,卿胜过魏征多矣。”

赵与莒这番话,与其说是夸赞,倒不如说是勉励,魏了翁听得也是大为感动,躬身行礼道:“陛下明君,古之未有,臣愚钝,能为陛下察缺补漏,实为此生之大幸”

一刹那间,赵与莒觉得与魏了翁也颇为君臣相得。他想起一事,笑着道:“朕听闻卿提点地方时,曾有一首醉落魄,朕尝见之,颇为喜爱,卿知道朕最好何句否”

魏了翁心中转了转道:“陛下说的可是那首人日南山约提刑懋之陛下最好之句,应是”

他原本是想说最后一句“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这是点睛之句,但这位天子行事却与常人不同,现在正在谈土地兼并之事,他却突然提到自己这首词,想来也与土地兼并有关。念头转了来转去,他迟疑着道:“可是商行贾坐农耕织之句”

“卿果然聪慧。”赵与莒点头道。

“商贾行商,农夫耕种,这为亘古之理。”过了会刻之后,赵与莒又道:“与之相对,地主兼并土地,也是亘古之理。数历朝得失,国家衰亡,无不由兼并而起,历代君王,严令不得兼并,可兼并却是屡禁不止,何故如此”

魏了翁肃然答道:“君王虽禁兼并,然兼并者多为士大夫,如今朝堂之上公卿百官,有几家不是连阡接陌田宅广大”

这话直接将矛头指向朝中地官僚士大夫了,赵与莒知道魏了翁是感激方才自己对他的赞勉,所以才说出这至诚之语,此话一出,若是传了出去,魏了翁只怕立刻要成为众矢之的。

“卿为真君子也。”赵与莒忍不住又赞了一句:“朕便是要禁兼并,朝臣牧令,也免不得阳奉阴违,只怕兼并未禁成,百姓怨声又起了。”只是兼并不禁,必成大患,陛下,臣有一策可解兼并。”思忖好一会儿之后,魏了翁咬咬牙道。

“哦卿说来听听。”

赵与莒很是好奇,土地兼并可以说是华夏历代之顽疾,历朝历代,莫不衰于兼并。以汉论之,西汉时若非土地兼并严重,王莽也不必推行改制,更不会种下灭亡之果;东汉末期兼并更为严重。那些各地的豪强甚至建立坞堡,致使中央可以直接控制的田地大为减少,乃有割据之害;唐朝衰弱也与兼并有直接关系。当唐朝能维持府兵之时,兵锋所指所向无敌,而均田制一旦破坏,自耕农锐减,无法维持府兵兵源,唐不得不用战斗力相对较低的募兵甚至是异族雇用兵来捍卫边陲,乃有安禄山之祸。可以说,土地兼并问题便是中央王朝的癌症,几乎完全不可治愈。可魏了翁却说他有策可以解决兼并。这让赵与莒刮目相看,若真如此,自家便用不着如此辛苦筹划大宋地百年大计了。

“陛下命臣为钦使,点校天下土地,授臣以专杀之权。”魏了翁杀气腾腾地道:“臣为陛下除此祸患之后,陛下再斩臣以慰士大夫,解百官之怒。”

这话他说得赤诚。赵与莒原本想嘲笑一番。但还是忍住了。以魏了翁地脾气性格,和他对历史地了解,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他的极限了。他一片赤忠,君王不宜打压,而是应该安抚才对。

“魏卿。兼并之事虽大,可为此失了朕一个宰相之才,却是极不值得”

这是赵与莒第一次称赞魏了翁乃宰相之才,也算是对他忠诚的勉励。他来到魏了翁身边,拍了拍魏了翁地肩膀:“况且朕有卿相助,便是借卿之头解了这次兼并之祸,二十年后呢朕的子孙呢商贾要贩卖,农夫要耕种,地主要兼并。这是亘古之理。朕与卿阻得了一时,可是却不能阻得一世”

“若是陛下推崇理学。行教化之道,使得人人皆圣贤,此事便”魏了翁听得心中感动,藏在心底深处地话便脱口而出。

赵与莒回到自己位置上坐了下来,似笑非笑地看着魏了翁,魏了翁情知说错了话,也不禁神色一沮。

“当初朱晦庵之才,所授弟子之中,尚且不是个个都为圣贤君子。”赵与莒叹息道:“朕也希望天下官民百姓都是君子,但卿知道,这不是朕好理学便可得之。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也不过七十二罢了魏卿,空谈误国啊。”

魏了翁低下头,默然不语,他也身为理学大师,自然不会被天子两句话轻易说服,但他却承认,至少天子所言有其道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怕还是需要另想办法。

“此事非一朝一夕可解之,卿先放下吧,先解决掉眼前问题。”赵与莒宽慰他道。

魏了翁抬头看了赵与莒一眼,又看了看旁边的座钟,自下朝时求单独奏对至今已是一个多钟点过去了。时间早就到了正午,他腹中感觉到饥饿,天子却还是很有精神的模样,倒不象是刚刚见到时那般疲累了。

“朕不是在工部下设了劝业司么”赵与莒沉吟了好一会儿,然后轻轻敲打着桌面道:“魏卿,户部能挤出些钱来,朕让劝业司将这些失地之民聚拢入城,安置于工厂之中这般的话,工厂等于是替国家背下这负担,朕觉得,当为工厂减些税负才可。”

“陛下明鉴”听得天子有了应对之法,魏了翁心中欢喜地说道。

报纸上有关“革新”的争论已经进入到另一个阶段,从最初的要不要革新,变成了“怎样革新”,历代变法之事都被拿了出来,比较其得失,总结其教训,其中所提最多的便是王安石变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