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183

分节阅读 18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义军部将问道。

“困兽犹斗,如今蒙胡气力未竭,追上去必是硬骨头,这硬骨头还是交与牙口好的去啃吧,我们么反正功劳已有了,天子少不得要重赏一番,留着气力收拾河北蒙胡。”彭义斌嘿嘿笑道:“那个严实,老子早就瞧他不肃眼,天子有旨,这般汉奸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与此同时,一队金国骑兵自微山湖西岸全速疾奔,为首者正是完颜陈和尚。

“蒙胡大溃,正是为国报仇之机,诸位多劳累些,若是取了战功,天了和合达平章必不吝赏赐”完颜陈和尚一马当先,回头振臂大呼:“男子汉大丈夫,当提三尺剑,为国立不世之功,此正其时也”

“杀胡”他身后的金国骑兵都是大呼。

完颜陈和尚见士气又振起,他转过脸来,面色略略有些狰狞。因为连夜赶路的缘故,他的眼中满是血丝,但精神却仍然很好,跟在他身后的,虽然只有一千二百骑,却是自近十万金军中选出的最精锐敢杀之士,他们每人三匹马,这一路狂奔而来,中途不停换马,故此还略有余力。

“须得斩杀老虏,若是放他归去,他在大宋吃了大亏,必要自它处补回来,我大金却没有宋国的手段”完颜陈和尚心中焦急,他深深知道铁木真对于蒙胡地重要性:“若是能杀了老虏,蒙胡不唯群龙无首呸呸,分明是群蛇无首,而且定然会内讧,老虏诸子争位,我大金收复失地,匡复旧都,指日可待”在小清河南岸,一支同样规模地骑兵也在突进,带队的人双目闪闪发光。

从他之侧前方,一名骑士狂奔而来,那人风尘卜卜,身上地尘土足足有一寸厚。远远的,带队之人便下令警戒,等着这骑士到得面前。

没有下马,这骑士累得伏在马背上,虚弱得象是一个病人。但他眼睛却还是炯炯有神,大声报道:“蒙胡败了,残胡正逃向东平”

“快,快”为首的骑士大声呼喝起来:“今日晌午之前,须得赶到东平,我与姜烨那小说说了,若是放走了蒙胡,我便不是飞将王启年,而是爬虫王启年”

“嗬爬虫王启年,这名头挺响亮的,王参领,不如你便叫爬虫王启年吧”有一人大笑道。

“我叫爬虫王启年,你们便不是咱们流求的飞骑军,而是流求爬虫军,那些铁疙瘩的炮兵,怕是要笑得你们抬不起头来”王启年在马蹬上踏直站起:“有谁愿做爬虫军的”

回应他的是一片马鞭抽在马臀的声音。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一九四、捷报飞作满城喜

临安城的早上原本是很安静的,因为新天子登基之后,宵禁时间改为夜十二点至晨四点之间的缘故,临安人的夜生活更为丰富,很多人都通宵达旦只要不在这段时间内在街头乱逛,官差捕快不可能闯进家中来。\\\\

故此,原本到了早晨七时之后,累了一天的人都会乘机睡个回窝觉,九时左右,各处街巷中人才会增多。

不过这种习惯渐渐改变了,随着流求开设的工场、工厂越来越多,雇用的临安市民也越来越多。依着天子颁布的钦定十时工作制诏,这些流求产业的每日工作时间是十小时,一般是晨八时至夜八时,中间留有两个钟点的午饭时间。因此,早上七点之后,便有行人匆匆赶路,为的便是在开工的钟声响起之前,抵达维系自己生计的所在。

此时临安有一百五十万人口,其中相当多数是官宦人家的家人奴仆,还有数十万驻军及其家属。除此之外,临安的“客户”数量也不少,驻军家属、客户构成了流求产业的主要劳动者,以这半年来为例,无论是在丝厂的女工还是水泥厂的男工,已经开始习惯工厂里的严格纪律,包括对他们个人卫生方面的起初他们认为极“苛刻”的要求。华夏的百姓适应力极强,而且他们原本就爱干净,临安的卫生状况,在赵与莒来之前便远远好于这个时代欧洲的任何一座城市。

原本是作坊云集的武林坊一带,现在慢慢变成了工厂,几乎每日都可以听到工人们开挖地基、建造厂房的声音。大量砖石、水泥需要,同时带动了临安周边几个府县砖厂、采石场的发展,而流求人开的采石场因为采用火药爆破、机械打磨的缘故,很快便在竞争之中脱颖而出。不过这个市场实在太大,流求的采石场、砖瓦厂也无法垄断全部,故此那些小地砖窑、石场。也迎来一个发展的兴旺时期。

而这种兴旺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需求,那些因为种种原因失了土地的百姓,开始向这些地方聚拢,寻找可能存在的生计若是在流求开办的厂子里,这种生计很极好,有宿舍有医疗。工钱也算是丰厚,还专为他们开办了在士林间极受欢迎地“养老储蓄”,使他们在老年或伤病之后,依然可以从流求银行里取得自己的一小份收入。而且,流求厂子还会开办所谓“工厂子弟初等学堂”,就象是家中田地宅院可以传给子女一般,只要这些新加入的工人在工厂中干活超过二十年,他们的子女在工厂子弟初等学堂中顺利毕业。又不曾有违法乱纪之行径。那么他们的子女便可在流求工厂中获得一份工作。

终身制员工,在流动性强、自由散漫的西方文化中是较少的,而在求稳、相对保守同时又重视忠诚的华夏文化圈中,却是让因为失去土地而心中茫然地百姓接受工业化地一个妙招。

邓若水便在一篇评论中谈及此事,以为若能推而广之,则“男有分,女有归,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同之世至矣”。\\

赵景云聚精会神地看着这篇评论,只觉得邓若水虽然说得极是美妙。但实际操作之上,却还有种种弊端。只是此时他尚无法看出这弊端罢了。他正思忖之间,突然听得街上爆仗齐鸣,最初还只是三两声,接着便是连成了一片。

在临安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流求产的爆仗不但相对安全,而且更加响亮,一般人家过屋乔迁,或者是店铺开张,总得放上个几百上千响。可是象现今这般。全城都响成一片的。却是绝无仅有。

“想来是”

赵景云抬头放下笔,才站起身。石良飞也似地撞开他的门:“赵曼卿,大捷,前线大捷”

“果然大捷,军报如何”尽管前线大捷是赵景云意料之中的事情,可消息传来还是让他精神一振,迫不及待地问道。

“还不知,要等周刊加刊出来。”石良喘着气道:“人都涌向周刊公署了,只等那儿放出消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