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170

分节阅读 17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句话便让众臣吃惊不小。

“计算五年田赋平均收入,再除以所有田地总数,不收丁赋,只收田赋,故此赋税并不重。”耶律楚材不动声色地解释道。

满朝公卿面面相觑,自古以来,按人头收丁税便是国家朝政的一项重要收入,可流求竟然取消了丁税立刻有人便想起,如今大宋土地兼并也是极重的,若是也摊丁入亩,那些无地、少地的平民百姓负担必然大大减轻,而那种土地连阡接陌的大地主,则须得多缴税了。

“与民争利”立刻有人在心中暗想,若是天子在大宋也准备推行摊丁入亩,那么便以此与天子抗争。

能在朝堂之上的,十之八九都是地主,摊丁入亩便是要他们多出税钱,这让他们如何肯

赵与莒不动声色地向耶律楚材使了个眼色,此时抛出摊丁入亩来,只是打草惊蛇,让这些豪强利益在朝堂上地代言人不反对他地另一项政策,故此这并不是重点,象一条鞭法一样,时机成熟。他自然会推出来。

“故此流求税收主要来自于工税、商税、矿税。”耶律楚材便又继续说下去:“流求此三税收取方式与大宋颇有不同,故此税赋虽多,却不扰民,而且官府既收取赋税,便须以此赋税为商务实。”

随着耶律楚材地话语,朝堂中百官都安静下来,商税对于大宋财政地重要性,在此朝堂之上的百官尽数明白,听得耶律楚材一一讲解,百官中有微策颔首者。有摇头晃脑者,有皱眉捻须者,也有冷笑不屑者。

“国与商。当相辅相成。商以税输国,国以力助商,故此流求商船出海。若有险阻,流求海岸护卫队必至。”到得后来。耶律楚材甚至赤裸裸地宣称,流求的武力,是流求商人的后盾,流求商人的税赋,又是流求武力的后勤。

国家重商主义集大成者,便是后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赵与莒虽然记不得全文,但其中大致内容还是写成小册,加上他自家的一些看法。留在流求。而耶律楚材是见过这本小册子的。这几年将流求地发展与这小册子一一应证,让他不得不惊叹。赵与莒见事之远。

“这这”耶律楚材这番话令朝堂诸公都是怦然心动,经过这大半年时间周刊等不遗余力地鼓吹宣传,陈亮叶适功利之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这些朝臣的认可,而且他们自身家族、至亲,便有许多产业,除了地产之外,不少人也与作坊、商铺有这般那般的联系,若是朝廷公然支持这些产业

这令朝臣中地一小部分觉得极是振奋。

赵与莒一直在观察朝臣地神情,看到这些人满面错愕、疑惑或者是复杂神情时,他心中有些快意。

耶律楚材的谈话用了足足两个钟点,流求公署支持商家、商家依律纳税,公署再将这税金用于维持公署运作、新产品研发、百姓教化与生计等诸多方面,从而形成一种往复循环,这一切都从他口中出来。朝堂上的群臣或许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这种赤裸裸地利益结合,但是至少有一点,他们明白流求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民力不竭而国用充足。

“流求之制,或有可取之处”新鲜东西见识多了,朝臣们也在心中隐隐产生这般念头,只是此时时机尚未成熟,谁人也不愿提出来,成为风口浪尖的弄潮儿。

“好罢,诸卿可都听明白了”耶律楚材说完之后,赵与莒笑道:“如今诸卿都知道,流求缴纳这许多财税,不是与民争利而来,乃是为民生利而致。与民争利自是大错特错,但为民生利,或者有可借鉴之处。前几日真德秀给朕上得一封奏折,便是要在淮南东路兴盐场,为民生利朕已经准了。”

真德秀乃理学大家,在朝堂时向来鄙薄言利地,但到了地方,他却又是一个实干能臣,颇能为民造福,众人听得天子将真德秀当作榜样拿了出来,既是佩服天子气量,又暗暗觉得好笑。真德秀在两淮绞尽脑汁想着为推行理学而使民大治,结果却成了天子用来推行功利之说的样板。

“诸卿在朝,国家大事,尽决于朕与诸卿,诸卿上奏之时,也须细细思量,自家所奏之事,是否能为民生利”

赵与莒一边说一边看过去,发现那帮子台谏言官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他又道:“利有多种,义为其一,能授民以大义,亦为利矣,能教化黎庶,亦为利矣,能为往圣续绝学而为后世开太平,更是利之大者。为往圣续绝学,非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三皇之时,刀耕火种,后人驯服牛马以恤民力,便是为往圣续绝学;孔子之时,经书书于木简,有幸一睹者极少,后人造纸以载圣人之言,印刷以传圣人之道,这也是为往圣续绝学了。”

他这番话其实偷换了概念,但用在此处却是再贴切不过,群臣连连点头,便是那些想要跳将出来指责天子的谏官,如今也缩了回去。

“此事便就止打住,接下来便是流求这二千四百万贯的用法了。”赵与莒看了看众臣,慢悠悠地说道。

“臣有本上奏”

“臣有本”

“陛下,臣有一议”

随着他这话声一落,早已蓄势待发的众臣都跳将出来,朝堂上登时吵成了一片。赵与莒不但不生气,反倒微微一笑,就怕这些人不争,他们越争,那么自己此次推出的“为民生利”之说效果便更好。

崔与之抬头看了赵与莒一眼,二人交换了一个眼色,崔与之咳了一声,他虽说还只是参知政事,但为三参政之首,虽无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位,加之声望又高,故此一咳之下,众臣都安静下来。

“陛下方才所说为民生利,听得臣极惶恐,臣在蜀数十年,每每自省,便觉为民生利处实少,侵扰黎庶实多。”崔与之看了看众臣,然后面带微笑:“臣觉得,过去一年,满朝诸公为民生利,极是辛苦,这二千四百万贯中,一百万贯当与吏部、礼部,为公卿百官之恩赏。”

大殿中当然是会心的微笑,一百万贯,这却不是一个小数目国朝优容士人,厚待官吏,不过便是清官,也不会嫌天子赏赐太丰。

“京东、淮北之地,饱经战乱,民生凋蔽,如今百废待兴,各赐一百万贯,却不是真接奖赏吏民,而应用于以工代赈,既有助民生,又不至养出骄惰之心。”

“淮南方经李全之乱,真德秀治此,捉襟见肘,况且天子曾与之有言,凡淮北所有,必与淮南,故此也应拨支一百万贯,以疏浚运河、修拓道路。”

“临安,行在之地,天子寓所,不可不重之,故此亦应拨支一百万贯,修筑水泥道路,安置无业之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