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160

分节阅读 16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铁木真面前崭露头角,也得先学好这胡语了。与史天泽对了几句话,铁木真点点头,这才转过来对着李全:“史都元帅说了,汉人之中,多有大言不实者,这种人被叫做赵括,我给你一杯羊奶的时间,你如果不能展现出你对我地用处,那么你就可以滚了。”

李全恨恨瞪了史天泽一眼,史天泽却是轻蔑地哼了声。

时间瞬间便过去了,李全心中几个念头转来转去,他深吸了口气,然后道:“大汗可是想要那富得到处都流淌着奶水到处都铺着锦绸的南国我可以为大汗前驱”

当李全绞尽脑汁在想,自家该如何说服铁木真时,乌古孙弘毅手轻轻颤抖着,面对眼前的这一折纸。

这一折纸上写着的是一系列密密麻麻的条款,任何一条,放在十年之前,对于金国与大宋关系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

他面带哀求之色,对着大宋礼部尚书程拱手道:“程尚书,何太迫也”

“终究是要签的,乌古孙侍御史,晚一刻又有何益”程满面红光,轻轻握着拳头才能遏制自己的冲动,他哈哈笑道:“如今早一日签上此约,贵国便可早一日调集大军。我大宋使者,前些时日方传回消息,胡人大汗铁木真,召集燕云诸将,想必来年春日便要再度南侵了”

乌古孙弘毅吸了口气,抓起了毛笔,这是上好的狼豪,作为汉化极深的女真贵族,乌古孙弘毅原本对这笔墨纸砚极有兴趣,但此刻却没有丝毫心思。他沾上墨,正要写下去,可落笔之时,仿佛有千钧之力抓住了他的肘部,让他无法下笔。

“快签吧,官家还待我去复命呢。”程有些不耐地道。

乌古孙弘毅还待犹豫,他那笔尖处一滴墨珠却等不急似地落了下去,在那折纸上滴出泪痕一般的印迹。乌古孙弘毅顺势落笔,闭目长叹,笔走龙蛇,写下自己官衔名字之后,将那折纸交与程。

程又递过一份来,乌古孙弘毅已经签了一份,对这份便麻木了,依样签名画押,将第二份也交与程。程看完之后,又是一阵大笑,然后向乌古孙弘毅微微拱手:“既是如此,那本尚书便暂且告辞,过会儿便会送国书送来。”

他说完此话,便再不理会乌古孙弘毅,而是快步离了馆驿,早有马车等在门前,他上了车,那车奔驰如飞,迅速将他载至皇宫之前。

“天子与诸位重臣正在复古殿等候程尚书,请随小人来。”有内侍见着他立刻道。

程微微一怔,接着恍然,只觉泪水显些流了出来。那复古殿为高宗所建,高宗南渡,虽迁续宋室,却总是大宋臣民心中之痛。自南渡以来,凡与金国议和者,几乎尽皆丧权辱国,这百余年之耻,今日总算洗去了一些。

他快步冲进复古殿里,神情几近失仪,见着赵与莒便立刻拜倒:“官家圣明,那乌古孙弘毅果然果然签了”

这大殿中众重臣都是欣喜若狂,他们向那位年少的天子望去,天子却神情淡然,仿佛并不觉得欢喜。

“这不过是开始。”赵与莒在心中告诫自己,他知道,无论是在大宋国内,还是在大宋境外,都有的是更为可怕的敌人在等待他,都有的是更大的功勋等待他建立。他要做的,不仅仅是为一姓王朝的延续,更是要延续这尧都舜壤。

他站起身来,对着大殿中唯一不是重臣的人道:“邓平仲,接下来便要看你的了。”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一七零、满城风雨近重阳

钦定宋金会盟要约次日便出现在大宋时代周刊的特刊之上,为了这期周刊特刊,邓若水与周刊的太学生编辑们忙了一整夜,在还是一片漆黑的凌晨四点,周刊被马车运送至临安各个发放点,得到通知的贩报者立刻将这期周刊一抢而空。

现在周刊的发行,已经有固定渠道,周刊按照赵与莒的指示,将每七天称为一周,分由金木水火土五行加上月、日为主宰,每周金日周一便会出版一期。这一天凌晨时分,周刊雇请的马车便会将报纸送到临安各处发售点,这发售点可能是酒楼,可能是茶铺,可能是书店,甚至可能是勾栏瓦肆,那些需要周刊者再到发售点领取周刊。这个完整的销售网,使得周刊甚至将货铺到了临安周围州府,他们只比临安晚一天便可以拿到周刊,这也使得周刊的发行量日益增长,目前已经到了五万余份。

对于大宋而言,这销量还不是极至,邓若水虽然不好钱财,但对于增加周刊影响力却是不遗余力,以他计算,仅临安一地,周刊最多可售至十万份。

所以,当赵景云醒来的时候,门外已经是一片欢呼之声了。

他揉了揉有些惺忪的眼,招来自家书僮问道:“外头何故喧哗”“大宋时代周刊上说,大宋与金国议和了”书僮也是一脸兴奋,因为激动。声音都有些变了。

“哦。”赵景云倒不觉得奇怪,他坐起身来:“去买份报纸来。”

书僮匆匆出去,但过了好一会儿才跑了回来:“官人,没有了,小人跑了几个卖报之处,都说这一期已经卖完了。”

确实卖完了,周刊编辑公署,如今正被吵嚷着要更多报纸的代售点人员拥得水泄不通,邓若水甚至被吵得缩在屋子里不敢出来。

对于听惯了前线败仗、大宋称臣、称弟、称侄乃至称儿称孙的大宋百姓来说。这一份要约中规矩地每一条都是大快人心的事情。识字的读书人当街被不识字的百姓央着念上边的文字,每念一段,便是一大片的叫好之声。

赵与莒绝对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以后世民族国家的想法之中,这份要约只是无奈之举,只能算是一张为期时间不长的停战协议,因为对金媾和而且没有提出收复失地的要求。他还担忧会在民间招致反对之声。但在尚无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地宋时,百姓对于领土、疆域的感情,远没有对面子来得强烈。

故此,百姓们对要约中匡复失地的兴趣,还不如他们对其中宋金如何称呼的兴趣。

宋金为兄弟之国,宋为兄,金为弟。

这在宋国与金国百余年交往之中,尚是第一次出现。这也意味着如今宋强金弱。百余年的积辱。似乎已经雪了。

赵景云是少数关注要约其余条款的人,他注意到在要约之中,宋金边界重新划分,京东、淮北很明确地划入宋国版图之中,也就是说,忠义军与护卫队夺来的土地,金国已经正式放弃了。

他关注地另一条款,是对待胡人关系之上。宋金并未结盟对付胡人,而是说在两国任何一方与胡人交战时,另一方须得保持“善意中立”,这是个新奇的说法,暗地里意味着什么却有待观察。

在另外一条款中,金国须得广开榷场,与宋国交易,不禁宋国铁器、瓷器、丝绸、棉布、呢绒、酒类等各种物产在金国销售。入境所征税额。不得超过这些物产本值之半成,也就是百分之五。当赵景云看到这一款时。歪着脑袋想了许久,也想不明白这一款究竟是何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