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154

分节阅读 15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如今撤帘荣养,如何能健康长寿便是最关心的事情了。“呵呵。”赵与莒淡淡一笑,目光向园子里飘了过去。

正在玩羽鞠的是杨妙真与一位宫女,此时杨妙真脸上。已经没了那笼中鸟一般的神情,眼睛闪闪发光地,脚步移动也极迅速。事实上后宫之中,论及羽鞠无人是她对手。她的反应速度与力量,都远非这些豆芽菜般的宫女可以比拟。

“母后,儿在入宫之后便常有一惑。”见着杨妙真那笑容。赵与莒也微微笑了,这是真挚的笑。却不是方才应付杨太后地那种笑,然而不是最精明之人,发现不出这一点。

杨太后正盯着他,见他这笑容,眼睛微眯起来,唇际挂上一丝抓着小孩儿做坏事的狡猾。她扫了杨妙真一眼,慢悠悠地道:“官家天资聪敏,若是连官家也想不明白。这世上只怕无人能明白了,哀家这老妇人能有什么见识,官家不要误我了。”

赵与莒被她堵了回来,脸微微涨红,杨太后哈哈大笑起来:“好罢好罢,难得见着官家面红耳赤,哀家便听你一回,你有何事,尽管说来,哀家可不是那些顽石朽木的朝臣。用不着你拐弯抹角。”

听得她将自己与杨妙真调笑时说朝中大臣地讥讽之话都说了出来,赵与莒神情不变,只是目光却一凝。杨太后说出这话便立刻有些后悔,摇了摇头,颇有些懊恼地道:“人越老,倒越发不会说话了,那顽石朽木,却是贤妃陪哀家说话时说的。呵呵。”

“母后。儿常想,大内禁地。阴气重而阳气衰,故此后宫多有病弱者,若是多动动,便能好些。”赵与莒抿了抿嘴:“母后不是在教那些小宫女们识字算数么整日坐着,对身体也没啥好处,不如让妙真每日带她们练一会儿羽鞠如何”

“果然是有了媳妇忘了娘。”杨太后噗地一笑:“这才多大的事情,官家作主便是,贤妃么她的性子哀家也算是晓得了,呆在宫中确实是憋闷了些。”

说得最后,她微微叹了声,然后摇头道:“连这江山社稷,都交与你了,还有什么事情不允你的”

赵与莒心中真正有些感动,又听得杨太后说道:“哀家知道,你便是怕那些朝臣,他们管天管地管皇帝,还要管到这后宫中来,这些时日为选宫女以实后宫之事,闹腾得你不得安生吧”

赵与莒点点头,这事情确实弄得他有些烦躁,宋代宫女,多出自文武世家,也有少数象杨太后这般起自民间的,朝中群臣如此鼓噪,倒有几分象是在为自己女子拉皮条一般,而且他们的目的是以此来分杨妙真、韩妤之宠,想到这里,赵与莒便觉不快。

“哀家觉得,此事便依了他们。”杨太后摇了摇头:“免得他们纠缠不休,来日令其将备选女子送入宫中,哀家与贤妃、阿妤一起挑选官家此事便交给哀家来办吧。”

看到杨太后面上一丝狡猾的笑容,赵与莒先是一怔,然后恍然,恭恭敬敬地向她行了一礼:“多谢母后。”

“你我母子,虽无血肉之实,却有血肉之情。”杨太后叹了口气,又欣慰地一笑:“史弥远这一世,便是在选你上于我大宋列祖列宗与江山社稷有大功。官家日夜勤政,一些琐事便由哀家为你挡了,也好让你多有时间陪陪贤妃与阿妤,哀家还想早日见着皇孙呢。”

太后为官家选取宫女一事,迅速传遍内外,朝中诸臣纷纷荐女,一时之间,群雌粥粥,杨妙真虽是不喜此事,但被太后按着,却也不得不寻芳赏艳。不过这也有好处,她原本是外向地性子,整日与这些备选女子打交道,至少不觉得憋闷了。

真德秀是九月二十日离开临安赴任的,李仕民回来时他已经离开,故此李仕民满肚子疑惑,却无处可解。

“曼卿兄,惜哉你我才疏学浅,不能解心中之惑,我有意赴楚州向真公求教,只是路途遥遥,来去耗费时日,而且多有险阻。”这一日在群英会饮酒时,他向赵景云抱怨道:“若是能有法子一夜飞渡南北便好了。”

陪他二人的霍重城听了之后笑起来:“你们两个去流求久了,定然不曾在临安看报纸吧”

“报纸”

他二人回临安时间尚短,故此报纸虽然看过。却还不曾养成期期都看的习惯。霍重城叫来一个伙计,不一会儿,伙计拿来两份最新一斯的大宋时代周刊来,翻到“国风”栏目中。指着一个消息道:“你们且看看。”

二人捧起报来,只见上头写地却是一则消息,在临安新有一家商铺开成。这家商铺名字极为古怪,叫做“大宋轮船招商局”。

“这报纸为何连商铺开张之消息也报上去”李仕民发牢骚道:“荒谬。人心不古,人心不古”

霍重城微微一笑,这篇消息,作者却是他自己。赵与莒虽未曾与他官职,却依然委以重任,并允诺今后朝议合适之时,必要赐他一个出身,并追赠他的父亲。赵与莒交待过。临安城中有哪些新鲜之事,他收集到后经过润色,便以“梁校”之名发在周刊上。

赵与莒的用意很简单,当每日读书人都能在报纸上看到新鲜事物时,他们自然不会那么保守,对于新鲜事物的容忍度便会增强。到时再推行一些制度上地改革,多少可以减轻一些阻力。

为了促进这个国家变化,他可谓是不遗余力了。

“你二人继续看下去,先不急着下断语。”见李仕民与赵景云都盯着自己,他笑道。

二人再看下去。发觉这“大宋轮船招商局”主要职司,却是进行运河货运。南渡之前,这大运河为南北交通之要,河上帆如云桨如雨。靖康变后,两淮成了战场,加之再无那么多漕运,而且黄河又改道,故此两淮之间地运河段不仅失修淤衍。航运也远不及以往。

“真公去了楚州。官家又光复了淮北,想来这轮船招商局便是因此而开。”去了流求一趟之后。李仕民眼界渐开,不再象当初那般迂腐,他赞道:“真公之名,由此可见一斑,官家委之与淮南事,实是慧眼得人”

赵景云继续向下看去,只见这轮船招商局承揽的客货运送,不仅仅是临安至楚州地,还包括到徐州如今徐州还算是战区,据说金人正在励兵秣马,准备重夺徐州。

看到后来,他们都注意到下面一段文字:宝庆元年十月一日,轮船招商局首航徐州,计程收费,若是全程到徐州,每人收钱十贯,至楚州,每人收钱五贯。

“好贵的船价。”二人都是咋舌。“你们只见着船价,却未见着这船了。”霍重城笑道:“这船为江南制造局新研制,帆桨两用,船速极快,而且途中有流求水军护卫队护航,不必担忧行程安危,贵一些自是难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