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152

分节阅读 1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极不该的,他向来以冷静自持自诩,可近来似乎太过顺利,他心中不免有了骄躁之意。

而且,真德秀方才舍身求死,也让他看到了理学的另一面。

在后世的历史之中,崖山之后,数不清的读书人自杀殉国,其中便有理学之士,比如朱熹之孙,他虽然阿附贾似道,攀附权贵,但当元兵破城抓住他时,他说岂有朱晦庵之孙屈身事虏者,便从容就义。

理学空谈义理固步自封虽是不对,可这尚气节,却不能说是错。

“真卿还在生朕的气么”赵与莒抿了一下嘴,先开了口。

“臣不敢,臣有罪,陛下圣。”

这“臣有罪、陛下圣”,下面跟着便是“可鉴临、一片心”,原是刘过为岳飞抱不平之词,真德秀引此,颇有孤忠悲愤之意。

赵与莒既是想开了,自然不会再与他一般见识,只是一笑置之:“真卿,朕知你博通古今,想向卿请教一事,朕不记得在何处见过,实事求是这句典故出自何处”

真德秀微微一怔,然后道:“应当是汉书河间献王传。”

赵与莒又问道:“此句何意,对还是错”

“这”真德秀细细思索了一下,然后如实答道:“当是于事实之中求得大道之意,对或错臣鲁钝,未曾深思过。\\\\”

“呵呵”赵与莒笑出声来。在他穿越的后世之中,这句话便是乡野老农也知道是对的。

想了想,他又道:“朕知道,朱晦庵推崇孟子,然而孔孟之言,或有不一至者,譬如说,孔圣要日三省吾身。想来是以为人有过错须得自省,孟子曰人性本善,既是本善何来过错”

“咦”真德秀又是一怔,天子唤自己来,难道说只是为令自己为他解惑么

“朕以为,要知孔孟之语孰对孰错,须得实事求是方可。”赵与莒道:“孔子曾言。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可见世事无常,须得应时而行。”

“陛下所言,另辟蹊径,臣臣实在是不明白。”

“真卿,今日你知道朕为何会大怒么”赵与莒摇了摇头道:“那淮南总管一职,朕原是属意你的。”

“啊”这话再次让真德秀大吃一惊。官家厌恶理学,见我有如寇仇,为何会有以我为淮南总领之心”他心中暗想。

这淮南总领却不是普通职司,与彭义斌那京东总管更不可同日而语。这可是辖理淮南两路军政事宜的要职,以前时去这两路须得担心金人南下,可如今夺了徐州。便是断了金人南下之路,以淮南之富庶,是极好做的所在

“臣惶恐,不知不知官家究竟是何用意。”思来想去,想不明白天子所言何指,真德秀直截了当地问道。

“朕是这样想的,朱晦庵之学好不好,是否比得过朕所倡地陈亮、叶适之学。\\\\\只需二者择地相试,比较一番便可知矣,这便是实事求是了。”赵与莒指着御屏上的地图:“朕也不瞒你,李邺、刘全所行之策,便是朕推崇的陈亮叶适之学,他们在淮北,淮北之地,较之淮南何如”

“不如。”真德秀渐渐明了天子之意。他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回答道。

“朕原意是想。你治淮南,刘全治淮北。你为饱学宿儒,刘全不过一介草莽,淮南为安乐之处,淮北为战乱之地,此二者,你据优势”

“臣安肯占这便宜”真德秀断然道:“臣治淮北可也”

“先休说大话,且听朕为你说来。”赵与莒摇了摇头,盯着真德秀好一会儿,看得真德秀有些莫名其妙,这才继续道:“朕知道你治泉州颇有所成,也知你曾在淮南仕官,声望极佳。但淮北非比淮南,你知政不知军,若是误了朕之大事,自家声败名裂事小,我大宋中兴大计,便全为你所误了”

真德秀心中一凛,不再插嘴,只是仔细听道。

“朕虽有此意,但有一事却始终担忧。”赵与莒目光突然变冷了起来:“淮北孤悬于外,北有胡虏,西为金国,若是以你治淮南,你为了争过淮北而不顾大义,断淮北与行在之路,这大好江山,岂不为你所葬送”

“臣岂是此等人”真德秀勃然而起:“陛下,臣愿以身家性命为质,必不至误事”

“哼,你为着理学昌明,能当着群臣让朕颜面扫地,还有什么事做不来的”

以赵与莒这一年对真德秀的观察,此人虽是执拗于理学,却不是不知大是大非之人,之所以连番刺他,无非是激将之法罢了。果然,真德秀面红耳赤,抗声道:“那是陛下下戏耳,陛下屡屡戏臣,臣不堪受辱,故此犯颜以求去陛下既不信臣,为何又要与臣说这些”

“呵呵还是被卿识破了。”

赵与莒摇了摇头,然后笑道:“朕囊中便只有这些人物,若不用你,便要自流求抽人来,你放心淮南淮北尽是流求之人”

“臣”真德秀一顿,一时不知如何说话是好。

他不是太后,故此对流求之人与赵与莒的关系知道得并不是很多,只是知晓流求人中,相当部分都是天子幼时家中私人,包括那位流求国主的贤妃,都是如此。与流求之人谈话、辩论之时。他也见识过那里人地学识,耶律楚材的博学、陈昭华的尖刻、韩平的善辩,心中也颇为钦佩。那李邺刘全二人虽说未曾听闻过,但想来天子肯将他们挑出来,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时间已经到了正午,太阳直射在这选德殿前,使得殿中暖洋洋地,让人身上极是舒服。赵与莒微微伸展了一下身躯。面带微笑看着真德秀,等待他想明白来。

这段时间之中,真德秀面上神情一直是变来变去,极是精彩,赵与莒也不打扰,只是静静等着。足足过了十分钟,真德秀才猛然抬头:“陛下。臣依然坚信,朱子之学并无谬误,臣愿在淮南为陛下行朱子之学,也愿与那淮北比试一番”

“臣一介庸材,不识天子远虑,故此有朝堂失仪之举,臣不甚惶恐,不敢求天子之赦,只愿为天子牧守一方,以彰天子爱民之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