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金手指 > 分节阅读 18

分节阅读 1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稍稍洗漱之后,赵与莒便来到孩童们中间,这些人在十年二十年后将是实现他计划的骨干,他必须让他们习惯于他的命令,因此所有喊口令之类的事情,都是他自己做的。随着他一声令下,孩童们分作两行,左行为男,右行为女,开始齐步前跑。

绕山一周,若是按后世的长度来算,也有三公里。最初的时候,这些孩童们只能走完这段距离,不过如今已经习惯了,便是最幼的女童耿婉,也可以慢慢跑回来。

除却买来的二十一个男孩、十四个女孩之外,还有赵子曰、欧八马和赵与莒,一共是三十八个人。这近四十个人跑起来,那脚步者便隆隆作响,加之赵与莒有令,要众人步履统一,故此这声音极为整齐。

早起拾肥的老汉停下手中的活,注视着这队伍越跑越近,超过他,又向前跑去。老汉吸了吸被寒风冻得通红的鼻子,捏着自己的胡须,不解地摇了摇头。

队伍很快便绕山转了一周,这条路原本是崎岖不平的土路,他们最初跑步时没少扭着脚。后来赵与莒领着这帮孩童,利用下午的功夫,挑来碎石将路铺平。虽然这路宽不过三尺,仅够两人并肩而行,却是他们挥汗费力铺出来的。

这恐怕是赵与莒领着这些孩童们完成的第一件建设。

一路奔跑,除去随着赵与莒喊左右左之外,这些孩童们都是肃静无声,偶尔有早起的樵夫或者乡民见了,他们都是高傲地昂起头来,仿佛不如此,便不能证明自己与众不同似的。

这也是赵与莒对他们的要求,虽然现在他们还不怎么明白。

孟希声跑在队伍的最前头,吸着清冷的气,他觉得自己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如今的生活,是半年前他被卖时想都不敢想的。与其余孩童不同,他出身是金国官宦人家,因为祖父获罪而破家,他只有十一岁,不曾被斩首,而是发卖为奴。

当时他以为自己从此万劫不复了,被石抹家买走运往大宋的途中,他数次想跳水轻身,因为看守得紧才未得逞。他一直记得最初见到大郎时的情景,大郎那句“凡是我说的便都是对的,凡是我交待的便要坚决去做”,当时曾让他暗暗好笑,对于这个七岁的小主人,他并不如何服气,但如今却完全不同了。

不仅是大郎对他们这些僮仆极宽厚,更是因为他所知所学。奇怪的数字、水轮磨坊、缫车,虽然说穿了都不稀奇,但为何唯有大郎才会这些,别人都想不到

“不过,大郎他买了我们,又教了这许多的本领,究竟是何用意”在欢喜的同时,孟希声也有疑虑,他出身官宦,又遭逢大变,自然有些早熟,担忧的事情比之其余孩童也要多。

在他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前,他们今日的晨跑便结束了。郁樟山庄的大门就在前边,赵与莒喝了声“立定”,所有孩童都收步站住。

山庄门前又站着几个人,赵与莒皱了皱眉,当看到这几个人当中有霍重城时,他的眉头才放开。

“进庄,齐步走”他下令道。

孩童们昂首挺胸迈步前行,赵与莒向赵子曰挥了挥手,赵子曰明白,立刻出列跑向霍重城,赵与莒自己则随着孩童们一起进入了庄子。

霍重城笑嘻嘻地看着这一幕,心中却惊疑参半。这位郁樟山庄的神童,他早就见识过,也曾听人说起郁樟山庄的种种怪异之处这早晨带着僮仆丫环跑步便是其中之一,只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霍重城真正亲眼见到了,心中的感受极为复杂。

“这位赵大郎是极有见识的,目光长远,目光长远啊。”他身旁的男子捻须道:“阿城,你既与这赵大郎结交,便要多多来往才是。”

“爹爹这话说得,不过是晨跑罢了,与目光长远有何关系”

“让你读书你不读,整日就知游手好闲。”霍重城的父亲霍佐予板起了脸:“回去请教授将任文公、陶侃注2之事说与你听,你便知道了”

正这时,赵子曰迎了过来,霍佐予微笑相对,乘着父亲不注意,霍重城撇了撇嘴,对着赵与莒做了个鬼脸。赵与莒却象没看到一般,神情平静地进了庄门,留下霍重城捏着自己的脸。

“尊客可是霍学究注3”赵子曰身为仆人,自然是做了个深揖。

“正是霍四。”霍佐予笑道,倒没有瞧不起赵子曰,虽然他被尊一声学究,自家却明白身份,那讼师算不得德高望重。

“小主人请学究和霍大郎入内一叙。”赵子曰侧身相让:“请。”

话说某日大郎问完那三大问之后,总觉得心中颇有失落,似乎尚忘了什么,思前想后,又翻了翻自己书桌上写满字迹的白纸,他才终于恍然:“列位看官,可曾忘了推荐票么”话音刚落,便听得一片“不曾忘”之声,大郎心中喜极,再去看推荐票数,不由黯然长叹:原来除了作者会跳票,列位看官大大也会跳票,若不然,为何不见推荐票数涨呢

注2:任文公为西汉末人,知天下将有变,令家人每日负重绕屋奔跑,后果遇战乱,别家人或被乱兵所杀,或因饥寒而死,唯有他家,兵至时负粮奔逃如飞,得以幸免,传在后汉书方士列传。陶侃则有名得多,在广州时每天早上将百块砖搬到家外,晚上又搬回屋内,以防止自己因为过于悠闲而懈怠,后果都督荆襄位极人臣,传在晋书陶侃传。

注3:宋时称读书人或有学问的人为学究读者战斗的刑天提供,在此再次拜谢。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十九、算帐上

宋人喜讼,其时史料中载:“今人往往于荒山闲地,任其弃废。至于兄弟析产。或因一根荄之微,忿争失欢。比邻山地偶有竹木在两界之间,则兴讼连年。”注1

两浙之地地狭人稠商旅如鲫,百姓之间的争端极多,因此讼师也便多了起来,他们组成业嘴社,传授技艺交游拉拢,凭此一技竟能生财乃至富甲一方,霍佐予便是其中佼佼者。

能于百人之中称尊,必有其所长。霍佐予原本是个秀才,屡科不第便寻了这个行当谋生,他平生最自负者,便是自己的目光敏锐,往往能见人之所不能见。他早知道郁樟山庄有位神童,也从儿子霍重城口中听说过赵与莒智断偷瓜案之事,因此颇想来见见这个年方七岁的孩童。冬至节次日,赵与莒便令老管家赵喜奉重金来见,请他勾通罗村之事,他满口应允下来,原因无它,不过是觉得这位郁樟山庄的少主人行事老练,象是有高人在指点。

今日一大早来郁樟山庄,他便是将自己了结此事的计策告知赵与莒,顺便也见见这位闻名已久的人物。之所以大早便来,也是因为从罗村人的口中听说了郁樟山庄晨跑之事,想来看个究竟罢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