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满愿石 > 分节阅读 688

分节阅读 68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开始,对于传说中的英雄如此幼稚嗤之以鼻,甚至将其归类为作者的一相情愿,后来倾向于相信是记忆丧失人格残缺的结果,但是到最后,将这个角色和罗兰、和帕西斯、和席恩放到一起对比之后,竟然起了惊人的变化。

肖恩就是彼得潘,活在自己和别人为他编织好的永无岛里,整天快快乐乐,不去接触那些悲伤的事,然而,正是这种一相情愿的单纯,造成了他人对这里来说还有书中的世界

绝大的伤痛。

本来善的意愿导致恶的结果,或者恶的意愿导致善的结局并非什么新奇的设定,但是在这里,我对在这个经历了六十年代的浩劫、九十年代的激进,如今拜金主义横行、道德崩坏、偶像丧失的年代里,在那些对于“好”与“坏”还带着单纯的有色眼镜,或者带有太多利己主义的年轻读者的眼里能形成什么样的印象非常感兴趣。虽然说满文更像一篇游记散文,没有担负太多传统概念里的“文以载道”。但是毫无疑问,作者其实有把对现实的一些思考写入文中。这种味道,在维烈这个角色身上表现得更加强烈。

维烈

这个角色从深层面上来讲其实和肖恩属于是同一类型的,唯一的区别在于:肖恩是在抗拒长大,逃避责任。而维烈或许是出于魔族长寿无欲的特性,他是在漫长的年代里没有学会怎样长大,以及怎样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基连的“笨儿子”三字确是至评。

然而,偏偏是这样的角色,却具备了主宰一个世界生灵命运的力量,因此在偶尔暴走的时候,就造成了数个种族绵延千年的灾难。

这里我顺带评论一下,关于补救不补救,以及惩罚不惩罚的问题。其实我们现实里,很多事情是不能补救的。但是我们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永恒的渴望,我们希望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可以补救。因此,补救的行为就被定义为“善”,有能力补救却不作为的,就被定义为“恶”。以我的观念来说,这样不仅很狭隘,而且很任性,带有很强烈的本位主观色彩。虽然说普遍的观念是这样以书中的情况及维烈的性格来看,他更多的是不知道怎么去补救,或者说,他出于之前一时任性对这个世界所造成的伤害的恐惧或者不确定自己的补救手段是否会起反效果的态度,陷入了举棋不定的梦魇之中,在他和扎姆卡特合体之后这事情就更不好说了。

私以为,和扎姆卡特的合体就是对这位魔族首相的最大惩罚,尤其是对一个拥有如此这样的性格的正常男性来说貌似比什么囚禁千年惨多了。

帕西尔提斯

这个角色其实枉费多活了那么多年,以我看成熟度不及罗兰,因为肖恩师傅的缘故,也是个抗拒长大,非常任性,以自我喜好评价一切事物的人物。所以这样不成熟的人掌握了超越他的情商所能控制的力量,对他所重视的人来说或许是种幸福,但对于世界来说绝对是场灾难。

对于力量与幸福,力量与责任的这种关系,我倾向于自己的角色托利斯坦所说的那句话:“你渴望更加强大的力量吗要知道,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就要背负更多的伤痛”我想这正是肖恩师徒一系一直所逃避,或者潜意识抗拒的。

在角色塑造上,由于类似罗兰,因此给我带来了似曾相似的感觉,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所受的伤害或许要比罗兰深得多我个人感觉更多的是在肉体上而不是精神上。帕西斯很早就有了超于常人的力量,但在性格上,以类似肖恩的玩世不恭展露在读者面前。相比罗兰,他这种故作轻松的处世态度由于一开始就被读者知根知底,所以反而没有罗兰的形象塑造上的那种由于层层剥茧,最后水落石出来得印象深刻。顶多就是能让同情心泛滥的读者觉得这家伙有点可怜我觉得这个角色的成功不在于他本身,而在于成功衬托了同行的肖恩的那种更为深重的彼得潘情结,他这种略比师傅成熟又比徒弟不成熟的特质,可能就是这一门的师傅被徒弟吃得比较死的最合理解释。

席恩

私以为这个角色相对来说是塑造失败的,其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作者没有把握好自己的感情和技巧的比例。作者有太多的意图,太多的观点想要借助席恩这样的一个角色表露出来,却又被主观上对角色的喜爱所沉溺,以至于作者没有扮演好中立的述说人的角色,在某些可能会被世俗观念评判为“恶”的情节上,为席恩作了不必要的诠释,反而产生了反效果。

在描写手段上,其实作者大可不必以类似罗兰、帕西斯的方式来写席恩,要知道读者在长篇累牍的阅读之后,对一样的模式也有些疲倦了呢。

我想对于席恩这样强大的存在来说,很多事情他完全不必解释,也无须解释。他可以偏执地絮絮叨叨地对着某件不满意的事物大吼大叫,但不需要作者用对于他动作的补充描写填充一些相对婆婆妈妈的味道。

这个角色,相对于我所构筑的世界来说,类似于邪王darkness,否定之主。有点作为全书隐含的故事线存在的味道,然而这两者完全不同。席恩的初始动机就是复仇,其中牵扯着一点点兄弟情深的纠结,他知道世间道德与秩序的含义,不过他蔑视它。他至始至终保持着清醒与理智,即便是干下再骇人听闻的坏事,其实他自身的良心是有受到拷问的或者说,作者的良心是有受到拷问的。从某个角度来讲,这是个罗兰、帕西斯的放大版,区别就在于席恩受的创伤更重,付出的努力最多,获得的成就最大,他的这种复仇的理智即便是在他最弱小最无助的时候都没有动摇过,从写实的角度来说,就带有相当的理想色彩;而邪王这个角色,用正常人的话来评述就是个疯子、变态。他有时候具备超越常人的智慧与理智,有时候又不具备,他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你无法解读他在想什么,他在渴求什么,他对世间万物的诠释有时候精准万分,有时候又晦涩不可理解,带有一种很奇异的偏执与未知。

我想这两个角色在我们两个作者同时塑造的时候,很有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意味。对于这样超越了道德和秩序的拘束的角色,用以前的话来讲,就是类似浮士德的这种资产阶级孜孜不倦追求理性和知性的化身。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人性贪婪的象征像这样的角色应该如何塑造,尚有讨论的必要,虽然我对自己的自认为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笑

拉克西丝

我觉得这个角色从某个角度上来讲,是符合传统观念的一个女人不管怎样才华出众、怎样卓尔不群,在强大之后会感受到一种比男人更深重的不安。尽管她会用其他的事情来将其掩盖。

她想要依靠,想要支撑,即便在别人眼里她是比很多男人还要更加理智的,但是事到临头她还是情愿选择感性。

这不是愚蠢,这是一个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可怜女人。

我个人认为拉克西丝是塑造得很好的女强人角色,这点和我对某角色的定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阳

温和的小资产阶级典型知性女性的化身。在对人情世故及个人的成长度上,远胜其父。从某个角度来讲,也是适合娶回家做老婆的角色,相夫教子的理想人选。

相对其他几个满愿师来说,是塑造得最丰满的一个,偶尔一次的理智暴走发飙刺杀行动,反而使这个角色的存在更加增加了可信度和真实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