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1895淘金国度 > 分节阅读 565

分节阅读 56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法国人。美国人准备孤注一掷了”西线增兵十万,伊松佐河增兵二十万,威尔逊仍然想在伊松佐河找开局面。以体现美国军队的能力和地位。

而为了打开局面,潘兴也不得不在伊松佐河战呈僵持,而大战又可能即将由阿拉斯加来开始结束的情况下,派出特使选择与阿拉斯加合作一次,也才有了亚得里亚海这一战,在这一战,美国军队也终于露了一回脸,除了空军参战,二十万登陆部队也有三分之二是美国军队,现在正纵横在巴尔干西部,美国军威终于得到了一次最完美的展示。也间接造成了德奥的处境越发艰难。

德国人现在当然很不好受,从东线上撤回的田万德军多半用在了伊松佐河与巴尔干,只有少部分勉强抽调到了西线。使他们在西线的兵力捉襟见肘。兴登堡防线都摇摇欲坠。

更严重的是他们已经没有了预备队,因为战事不利,国内厌战情绪也越来越重。旧迟年8月口月,德军再损失旧万人、大炮四余门及机枪刃力余挺,而国内经济又濒临崩溃。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

月,兴登堡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冲突,不光是国内民众,军队当中也是反战抵触情绪越来越重。

让他们更受打击的是,塞尔亚湾之战和亚得里亚海之战使得巴尔干局势风云突变,已经糜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们也无能力收拾了,德国上上下下都似乎感觉到了寒冬的到来。

至口月中旬。从法国西岸到阿尔卑斯山到亚得里亚湾东岸一线地区都变成了战场,远远超过了双方原来预定的战役计划。赫格似乎忘了他的前面还有索姆河德军,一味的要求自己的部队向索姆河后方的兴登堡进军。他将最后的预备队投入了战斗。

因为近旧天时间他们只推进了旧英里。于是赫格下达了他那著名地“身陷绝境”的命令:“除了决一死战我们别无出路。每一次部队都必须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我们身陷绝境并相信我们的事业地正义性,每一个小人都必须战斗到底这道命令的语言是激昂的,但是兴登堡用德国重炮和一个福克轰炸机联队死死的守住了这道防线有旧万英军伤亡。

与赫格的鲁莽不同,虽然美军的战斗力不太好,但经过这么久,多多少少也正常了,在伊松佐河,再次得到援军的美意联军进展比较顺利,由于巴尔干战事牵制了大量德奥联军,使得他们在亚得里亚海东岸取得了一次很大的进展,在去年月第十二次伊松佐河之战。意大利被德奥击溃时丢失的威尼斯被夺了回来。并且一路推进,于月底包围了德奥重兵屯集的布尔扎诺。

双方这次在两大战场投入了不下4四万兵力,但是让人无奈的是,这里远超巴尔干的大战却只配成为从属,最终决定这场战争胜利的是巴尔干。在这里,如万士兵却如同抱薪救火一般,除了使得战斗更为激烈以外就只有一个牵制德具大军兵力的作用。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巴黎市民每天都枕着隆隆的炮声入睡。浪漫的法国人已经个“儿热惧中艰难度着一封封阵卢翻知书被寄回后东普鲁士的容克贵族城堡到英国科次福德楼市,许多家庭的男人只能存在与人们的记忆之中。

民族的仇恨加深了。对战争的痛恨也加深了。曾经自诩为现代文明发源地的欧州正在验证另一句话”现代文明同时也产生了规模更大、伤亡更多、破坏力更强的战争。欧洲人再也没有自负的资本,因为他们此刻只能靠别人的救济生活。英法两国平民生活所需的粮食、布料甚至是煤炭大部分都必须靠阿拉斯加和美国供应。

德奥保土情况更糟,东地中海完全被阿拉斯加海军为首的舰队控制之后,加上现在爱琴海马其顿和色雷斯一带为协约国控制了,他们的海上补给早己断绝,唯一的就是通过内陆搜刮。

同盟四国的乌克兰大粮仓旧侣年糊的收成被强行送到了德国,但是这些粮食却没有全部用来改善民众生活,因为其中成送到了前线。以前德奥等国还能向阿拉斯加购买物资,自从阿拉斯加参战后,他们就断绝了所有来路,即使他们的潜艇仍然可以威胁大西洋和波罗的海,但无事无补,他们无法解决自己的困境,又掐不断英法美阿的补给,他们的国内已经完全无法支撑太久了。

战事不利,在厌战情绪和生活质量每况愈下的刺激下,口月底拍林爆发了反战游行,最后演变成暴乱。甚至以忠诚著称的容克军官团也有一部分人参与到这场暴乱中。虽然最终没有酿成革命,但德皇威廉已经体会到他那位俄国表兄在临年时的胆战心惊。德国首相巴登似乎已经嗅到了苹命的味道,于是上书德皇威廉改善民众生活以及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他们无法改变但是战争如何结束

他们连自己的田境都无法化解了。德国此时又有何能力去化解保加利亚的危机。正是因为这诸多原因,最后德国不得抛弃了保加利亚这个盟友,只能希望保加利亚能够撤入奥匈境内。

但可以退么,斐迪南一世不能退,也不想退,成为流亡国王,寄人篱下,保加利亚存下这口元气有也等于无,更让他担心的是,他走之后。协约国完全可以扶植其他野心分子成为保加利亚的新国王,到时候斐迪南就真正什么都没有了。

斐迪南不想走,就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守住索菲亚,赶紧征集新兵,保住现在的地盘,他仍然是名正言顺的保加利亚沙皇。另一条路就是投降,不过投降之后,协约国会否再愿意让他留在沙皇宝座上就难说了,毕竟他实际上出生于维也纳,也是在奥匈方面的支持下当上保加利亚沙皇的。

不死的斐迪南心存侥幸,命令东部北部的新军及少部分正规军残军,向索菲亚城东集结,意图在德军支持下拼死拖住这二十万协约国军队,争取时间让他征集更多新兵。

但是这只是一个愿望,无情的事实彻底击破了他顽抗下去,继续当沙妥的美梦,而直接击破他梦想的却不是协约国军队,而是来自那些保加利亚的军队。

月旧日,当那些新军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向索菲亚靠拢。去与拥有大量坦克,大炮的协约国军队拼命后,却拒绝听从命令,斐迪南一世数次施压,最后不但没有让这些新军屈服,反而迫使军队哗变。

虽然原因,过程与历史及时间都有些不同,但结果却与历史一样,历史上的保加利亚最后也是因为国内的军队哗变而崩溃,最终成为了这场战争中同盟国方面的第一个失败者,而在这个时空,同样是因为哗变,斐迪南的统治走到了尽头。

月应日,哗变的军队成为起义军宣布成立共和国。斐迪南一世大惊失色下,只能立即指令他的内阁马林诺夫政府派出代表团与起义军进行谈判,不料谈判代表中的亚历山大斯坦姚炮利斯基却加入起义军并成为共和国总统。这又是一次按照历史轨迹前进的事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