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宋 > 分节阅读 223

分节阅读 22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说到这份上了,他也就不再反对,毕竟这项制度就其本身来讲,应该还是很适合赵国这个特殊国家的。

江晨星原本就支持赵抗的决定,如今虞允文也发话表示支持,原有的反对意见自然很快就消失了,赵抗便离开徐州返回了临安。虽然事情闹得很大,这一制度只不过是试行的,如果赵抗发现其存在明显漏洞的话,仍有改动的可能。这样一来,即使日后赵抗进行修改,也算不上失信于天下了。

赵抗这次回来后,除了礼仪和书法外,吴太后还对其展开了音乐方面的教学。虽然音乐不像那两样那么有用,但一来可以调节心情、改善气质;二来身为君王,连音乐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可是会被人笑话没文化的。而且吴太后对赵构在诗词书画上的天赋可是很了解的,心想赵抗是他亲生儿子,学起来应该很快才对,但结果却令她大跌眼镜。赵抗在这方面,简直比猪还蠢,进步慢得可怜。而且不止是音乐,经过吴太后测试,在赵构擅长的领域中,赵抗除了书法和文章还稍微有点潜力以外,其他方面可以说是毫无天赋可言。

一心思念亡夫的吴太后很不甘心,她甚至不顾嫌疑,将刘檀请了出来给赵抗当老师。刘檀虽然恨意未消,但也不敢违逆这位太后姐姐的意思,她可知道这位姐姐并不像外人认为的那样心慈手软。

第三百六十八章卷土重来

刘檀在赵构死后,在这几个方面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人了,但她面对赵抗这块榆木疙瘩,也是无可奈何。她也想不通,为什么平时聪明绝顶的赵抗,在这几个方面简直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说实话,要不是赵抗长相与赵构相似,她们二人可能还真要怀疑他们是不是父子了,差异怎么会这么大的但事已至此她们也没有办法,吴太后不得不放弃了她的“赵构重造计划”,心情一度也变得很低落

不过对赵抗来说,这可是好事,因为学习课目的减少,赵抗估计只需要最多一个月便能学完了。赵抗跟刘檀约好,到时候一起去淡水,刘檀现在虽然见到赵抗时还是冷冰冰的,但她毕竟是年轻人,情绪恢复起来很快,现在她的恨意比起当初赵构驾崩时已经消减了一些。再加上这也是赵构的遗愿,她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赵抗并不太担心北伐军的情况,虞允文虽然经验尚浅,但是用兵稳妥,绝难大败。而虽然目前北伐军的战斗部队已经不足八万,但是虞允文大量使用了战争机械,从而使得十万多工兵在战时可以发挥出不下于正规军的战力。而且虞允文还大量征发目前已收复五州之地的青壮从军,即使不算民夫、海军和普通工兵,他手中的可用兵力也一下子猛增至十五万之多。

而且封赏石贵等人以后,通过梁山泊的关系,北方各路抗金义军乃至那些规模较大的贼寇盗匪,都表示愿意服从赵国的领导,总兵力恐怕不下二十万之众。虽然他们的实际战力有限,但只要他们能拖住金军的后腿,在虞允文看来收复中原还是大有希望的。就算不太顺利,巩固已经占领的地盘,那还是没问题的。

金军方面也是应对神速,各路援军陆续抵达后,金军总兵力更胜从前,已经超过了二十五万,其中精锐的骑兵就有十万以上。而且这次完颜亮御驾亲征,再加上他此前歼灭了赵军大部分的骑兵,这可是自金赵交战以来的头一次,所以目前金军的士气也是非常高昂。

纥石烈志宁现在已经成为了完颜亮的左膀右臂,一直随侍左右,深得他的信任。而布萨忠义则带着临时征集的十万“签军”,前往后方清剿那些抗金义军去了,要不然金军的补给线实在是太不安全了。目前看来,由于年轻的缘故,纥石烈志宁显然比起布萨忠义来,有着更美好的将来,因此暗中示好的将官日益增多,但都被纥石烈志宁一一回绝。他现在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他向完颜亮提出的那个计划,他要彻底歼灭赵军主力,至少也令其在数年内无力用兵,从而为金军大举南下争取时间。

由于这段时间,赵军的主要精力都花在整顿军队与联络义军上了,再加上金军进兵神速,两军再度形成了对峙局面。赵军实际上除了徐州城一座空城以外,没能前进一步。再蠢的人也看出来了,目前双方都出动了本国半数以上的机动兵力,可以肯定,这一战将决定未来十年内天下的形势

由于目前手中的骑兵已经不多,虞允文放弃了主动进攻的打算,将车兵与有限的骑兵用于保护后方的粮道。而完颜亮正如虞允文所料的一样,又使出了老伎俩,派出数万轻骑迂回到赵军后方,试图切断赵军的粮道。虽然由于赵军早有防范,他们未能得手,但也将赵军对付骑兵的两大利器骑兵与车兵几乎完全定死在后方。这样一来,虞允文便被迫单靠步兵在平原上对抗金军精锐的骑兵,这令他异常忧心。天才归天才,也不过是一个人而已,总有无助的时候。而更令虞允文头疼的是,完颜亮很明显学乖了,他完全放弃了正面决战的想法。只是不断地用轻骑轮换骚扰,以消磨赵军的士气。而当赵军主动求战时,他则闭营坚守,将赵军官兵气得连牙齿都要咬碎了,他们还从没这样憋气过。

别说他们了,连一向沉稳的虞允文都忍不住砸了几个茶杯,当然,是在没人的时候

他也想过强攻金军的营寨,但是金军还有十多万步兵,出兵少了是肯定不可能攻下来的。而如果倾巢而出,那么金军只需用轻骑迂回到背后两面夹击,赵军必然溃败。而且没有战车搭载,单靠人马拖曳的攻城器械,一旦出现在开阔的平原上,简直等于在告诉金军“快来打我”一样。而如果只靠步兵强攻,就算金军不用骑兵包抄,赵军也未必攻得下来。

虞允文知道这么一直拖下去的话,金军虽然要付出很大代价,但金国的国力毕竟远在赵国之上,自己未必耗得起,更何况金军的援军还在不断赶来。无奈之下,虞允文终于派出使者向南宋朝廷以及身在临安的赵抗求援。

就在大家都陷入焦虑不安的时候,一向冲动的江晨星则显得很沉静,令熟悉她的人暗自揣测她是不是吃错药了。她在虞允文派人求援后不久找到虞允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什么将营地前移”,虞允文惊愕道。原来江晨星的建议是向军营向金军方向缓步推行,以压缩金军骑兵的活动空间。但是虞允文却立即便否决了她的提议,“不行,离开徐州太远的话,万一对方突袭徐州城怎么办要是徐州失守,我们后路被断,那么士气一定大受影响,就实在太危险了啊”

“大人请放心,徐州城坚,就算只靠临时征募的精壮,守上几天也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只要不离开徐州超过二百里距离即可,以我们近卫师的脚力,就算全副武装,也最多只要两天就能回援,大人勿虑。”,江晨星解释道,“而我军目前的困境如果持续下去,那么必败无疑,穷则变,变则通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