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宋 > 分节阅读 210

分节阅读 21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天竺思想与文化上的成就虽然很高,但赵抗对此不感兴趣,而至于其他方面,天竺就显得乏善可呈,赵国引进的一些大都是从遥远的大食或是更远的西方传来,天竺只是起了二道贩子的作用。但其中也不乏重要的技术典籍,比如大食“医中之王”阿维森纳所著的医典,在被翻译成中文之后对中国传统医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至于由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则早就被陆仁无耻地剽窃了,并已在现在的赵国成为了最主要的记数方法,而代数方程也一样是早已得到推广

由于与西方的交流日益频繁,而且现在中国商人采取了主动走出国门的方式,少量的古希腊文化科技成果也从大食由于教会的打压,很多成果在西欧都已经绝迹,但是西方国家众多,这些成果典籍在拜占庭与埃及等地仍有留存,失传的并不多,损失比满清文字狱要小得多。传入了赵国,虽然由于数量不足并没能将“可重复、可检验”的科学精神带到中国,但还是先后对赵国和南宋等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比如借助火来防止瘟疫蔓延,这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特斯的重大发现对于降低中国人口的非正常死亡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不过令赵抗扼腕的是,它传入得太晚了,要不然那次大地震中怎么会死那么多人

而张府老管家教授的朴素经济学知识,也对赵抗治理国家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比如,他原来是仿效大宋的成例,采取禁止私宰耕牛的方法来增加国内耕牛的数量,可是收效甚微。而现在他却开始以高价收购耕牛,这样一来养牛的人数大大增加,不但解决了耕地的需要,赵国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肉牛养殖业,有力地配合了赵国全民营养条例的推行。采取经济杠杆调节各种产业之后,消极怠工的人数大大减少,生产效率自然大大提高,虽然看上去显得混乱了不少,但与以前相比却显得更有生机和活力。不过有一点却是现在的赵抗所没有想到的,那就是商人阶层含工场主和农场主的崛起。与南宋的商人只是有钱,却没多少政治地位不同,在赵国这个自由开放的国度,商人阶层崛起不久,就对政治权利产生了强烈的渴望

另外,已死数年的陆仁也贡献良多,陆仁由于记忆力不佳的缘故,基本上没搞出一样现代科技成果来,但像绑腿一类的实用小发明一样对赵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要说这几十项之中,哪种贡献最大在赵抗看来,毫无疑问是马路了。对于缺乏马匹的赵国来说,陆路运输只能依靠车辆牛车、驴车、手推车等等,所以道路状况对其影响很大。而赵国的领土大都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降水量极其丰沛,也即是说,道路在相当多的日子里都是泥泞不堪,难以通行,这不但影响了陆路运输的效率,也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而现在呢赵国所有的道路都按照陆仁临终前的建议,将路中央垫高,有效地防止了雨后积水导致路面淤积,并大量使用煤渣等废料作为筑路材料,大大降低了成本。只用了两年之前,赵国几乎所有的道路都改成了马路,总里程也增加了一倍有余,这令赵国的运输损耗大大降低,还同时腾出不少空闲人手投入到农耕之中。而其他的一些发明或诀窍的运用,也或多或少地派上了用场,所以虽然赵国一百多万青壮被征入军队进行筛选训练,但官府的亏空却逐年减小,今年更是略有赢余。再加上随着地震废墟的彻底清理,赵抗又减少了两千多万贯的损失,目前赵国就算再维持十年的军国体制,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当然,赵抗没那么白痴,真要训练十年,那些青壮都该老了

陆仁的遗泽并非仅仅这些而已,他当初的专业是生物化学,这自然在古代派不上什么用场,可是简单的营养卫生制度却被他在去世前整理了出来。赵抗将其推行数年之后,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不说别的,光夜盲症的消失这一点就令赵抗获益极大,这使得赵军的夜战传统有了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可能。而赵国军民的体质都有了明显地增强,这无论是平战,无论是于国于家,都是大大有利的。

尽管如此,赵抗并没有全盘照搬,医术已经堪称当世第一人的他对于营养卫生,也有着他自己的想法

第四百四十一章民族政策

经过赵抗的试验和研究,他发现注意营养卫生在短时间内固然有利于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但长期这样的话,反而会降低人体的适应能力,甚至会导致身体机能的“退化”。所以赵抗一方面做好普通居民的营养卫生工作,另一方面则在主力部队中增加了适应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不定期地让将士们吃生食、忍受污秽的环境、甚至忍受难捱的饥饿,如果承受不住病倒或是忍受不了的话,则将被从主力部队中除名。这项工作才开始没多久,等到完成之后,北伐就可以开始倒计时了。

这两年来赵国的变化很大,一方面为了扩军备战,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掌握领地的实际情况,赵抗于半年前开展了赵国建立以来的第一次人口普查。虽然到现在也没有完成,但是根据已收集来的资料分析,现在赵国的人口如果连奴隶和外国过来的流动人口也算上的话,恐怕已经突破一千万了,即使只论经济实力,在东方各国之中也仅次于宋金两大巨头。

在这一千万人口中,汉族约六百万人,而说以汉语来进行判定的汉人则超过了八百万,其中获得国民资格的要稍少一些,但至少也有七百五十万人,这个初步的结论很清晰地显示出了赵国目前的民族构成。作为新兴的多民族国家,不解决好内部的民族矛盾是肯定不行的,除了一直在进行的汉语汉字推广工作以外,赵抗还三管齐下,总算解决了这一历史上的大难题。赵抗的第一步举措就是尽力维持汉族作为赵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并不断强化,因为从史料中可以看出,从古到今,还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主体民族人口不足总人口一半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民族和睦的,而主体民族的力量越强,多民族国家内部才越不容易爆发民族间的冲突,五胡乱华就是很有说服力的反例。为了保证这一点,赵国当初并没有急于扩张,而是在不断引进大陆汉人移民的同时稳步蚕食,始终保持汉族的人口优势,这才没有出现类似当初秦灭六国后因消化不良而迅速解体的情况。

相较第一步举措而言,第二步举措则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那就是通过宣传等多种手段,消除民族间的歧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赵抗一直在尽力淡化以血缘作为判断依据的汉族概念,而不断突出强调以文化作为判断依据的汉人概念,使之取代汉族成为新的主体民族判定,这无疑将大大增强其他民族的向心力。因为血缘是改不了的,而文化则可以学习,他们便有了融入大家庭的可能。尽管如此,赵抗却毫不犹豫地否决了某位大臣提出的优待“蛮夷”的提案,这又是为什么呢

“给少数民族以优待,其实等于在变相地说他们不如汉人,这种歧视性的优待,和嗟来之食有什么区别”,赵抗驳斥道,“当然,他们由于本身的经济文化比汉人落后不少,适当地扶持是必要的,但却不是你们所说的那种方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