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宋 > 分节阅读 205

分节阅读 20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位置罢了。”,赵训抱拳嘿然一笑,露出了闪闪发光的洁白牙齿,和他现在的山贼身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众匪首们虽然窃窃私语了一会,敌意却并未增加多少,打劫客商不成却碰到钢板、结果客商鸠占鹊巢的事情虽然不多,但大家也多少听说过一些,这只能说明那位清风寨寨主太过无能,在弱肉强食的江湖中是得不到同情的。而且,本来了解原清风寨寨主的那些人反而兴趣大增,当初他们以为是原来那个家伙,对其突然玩出这种花样,好奇是好奇,却没寄以太大期望。可是眼前的这位神秘年轻人,却表现出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令他们对赵训接下来的动作增添了不少期待。即使是原寨主的几个亲友,也知道现在不是发难质问的时候,否则他们必然会被好奇心没得到满足的群匪给撕了。再说了,如果赵训真的能给他们巨大的好处,别说那寨主和他们也算不得至亲好友,就算是他亲爹,也是可以谈的,毕竟他们只是贼寇而已

匪首中领头的“王夜叉”还未说话,赵训就从使者的暗示中得知了他的身份,眼神在他身上一扫而过,与传闻中那人的形象足有七八分吻合。赵训上前一步,面露惊喜地看着“王夜叉”,作揖问道,“不知这位大哥可是那位令金人闻风丧胆的都统制王德将军”

第四百三十章假传圣旨

其实若认真算来,“王夜叉”已经年过五旬,年轻的赵训就算叫他一声“大伯”也不为过。但是王德落草这几年来根本就没人相信他曾经是军官,将一向很重视官位的他憋得够呛,现在赵训一下子就叫出了他的名字和官位,令王德大有“他乡遇故知”之感,又怎么会怪罪赵训呢王德忍不住开怀大笑,上前亲热地说道,“果然还是读书人有眼光,不错,洒家正是大宋清远军节度使、建康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王德,不知这位小哥怎么称呼”

其他匪首一片哗然,虽然他们听不懂这么复杂冗长的官名,但对他们来说县官都够大的了,看王德的眼光中除了早有的畏惧外,又不禁多了一点羡慕。

王德现在别提多得意了,当初他就算把人打得求饶,对方只在嘴上承认他曾经是个军官,而他一走,那些混蛋立刻不屑道,“和我们一样老粗一个,还想当官,做梦吧”,把王德气得牙痒痒的。可是他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改变别人的思想,现在终于解决了,不过王德在惊喜的同时,也对赵训的身份产生了好奇,这个年纪轻轻的神秘人物,怎么能够一眼就道出自己的姓名和官位呢

不过王德还没得意多久,就有人阴阳怪气地讥刺道,“什么官老爷啊不过是个败军之将罢了”

王德的那张老脸立刻就挂不住了,北伐失败是主帅张浚不懂军事瞎指挥所致,他只是一勇之夫,已经尽力了但不管怎样,战败总是武将最大的疮疤,王德恨不得立刻宰了那家伙,但他怎么勇武过人,也不敢触众怒,只好打落门牙和血吞。

而这时赵训的话解开了场中气氛的尴尬,“小王奉两位皇兄旨意而来,王德接旨”,语毕神色肃然,从怀中拿出一卷帛书,展开高声朗读起来。

王德早就注意到眼前之人所用的自称居然是“小王”,再看到他似曾相识的面貌,心中已经有了一点不成熟的揣测。而听到圣旨的内容,又看到上面确凿无疑的玺印,王德心下再无怀疑,立即跪倒在地,“末将领旨谢恩。殿下但有所命,末将纵使粉身碎骨,必不敢辞”。王德由于过分激动,连声音都打着颤,赵训的身份太让他震惊了,如果把握得好,他王德这样一个粗人也能成为从龙重臣,就算是当初一直仗着官大压着自己的老对头韩世忠,也不过如此吧

赵训不但有着皇弟的身份,同时还是大宋皇朝最根正苗红的后代,从血统上,他比现在的南宋皇帝赵昚更有资格登上帝位。由于宋代善待士大夫的传统和理学的盛行,宗法的力量不可小觑,说起来当初赵抗要不是当场就杀死了钦宗赵桓造成了即成事实,赵构的皇位只怕也坐不安稳。可是,作为钦宗赵桓唯一的儿子,对于南宋的皇位,赵训无疑有着极其靠前的继承顺位。当然,赵桓死后,由于皇帝隔了一代,赵抗作为前任皇帝的儿子,是比赵训更靠前的皇位继承人选。可是赵抗放弃南宋皇位后,问题就来了,赵构放着剩下的赵氏皇族子弟中继承顺位最靠前的赵训不选,却选择了他的义子赵氏皇族支系虽然赵昚是太祖的后代,但是并不是嫡系的,而且太宗子孙把持皇位的时间太长,正统地位早就转移了。的后代赵昚,赵训心中多少也有些意见。但是,碍于赵抗的威势,再加上当时的赵训的确还很不成熟,他很务实地放弃了这个想法。可是,若赵训真的能在北方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手中再掌握一支精兵,到那时会怎么样,赵抗当时并没有想得这么长远。

而王德粗中有细,却很明显意识到了这一点,现在赵训手上要兵没兵、要人没人,自己只要尽心辅佐,那功劳谁还能抢得过自己说起来,王德愿意这样尽力,毫不在乎“伴君如伴虎”的风险,也跟老赵家的厚道有很大关系,历代的开国功臣大部分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只有宋代例外,而武将地位虽然不如文官,但有大功于国反而没好下场的也不过就狄青和岳飞而已,其中狄青还是被文人气死的,皇帝始终很赏识他。从这一点来看,如果是抱着求取个人功名富贵的思想来寻找辅佐的对象,老赵家绝对是上佳选择。

赵训跟随石贵前去梁山泊历练之前,赵抗交给他不少盖上玺印的空白诏书,这次真的派上了大用场。这种诏书的格式与南宋境内的不同,以防止有人拿着到国内滥用,这一点是当初赵抗和赵昚兄弟俩商议好的。至于在国外滥用,只要能达到削弱敌人的效果,管他乱封多少官呢,实在太不像话的话到时候就不承认好了

这份由赵训自己手书的诏书里说明了赵训来北方的使命联系北方抗金义军和各路豪杰,动摇金军在后方的统治,为日后北伐上面没讲,是指赵国的还是南宋的,就看各人的理解了。扫平障碍。而诏书中当然没有提及王德,南宋现在可是将他当作烈士在供着呢,要是这诏书上把王德的事写进去,岂不是立刻就穿帮了虽然这批盗匪大多没什么文化,赵训也不敢如此冒险,他采取的是另一种手段:赵训在诏书里宣布,只要留在北方坚持抗战,就算有再大的罪,南宋朝廷都会既往不咎,而他们如果能够杀敌建功的话,朝廷也不会吝惜封赏。这样一来,王德战败之罪便被轻易免去,以他此前的官位,很自然地就成为了赵训之下的第一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