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宋 > 分节阅读 48

分节阅读 4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对魔军的挑战却是置之不理,令赵抗极为光火。魔军一旦全军出动,他们便会主动后撤,你要敢追他就给你来一场精彩的“hr”战术表演,而如果不追,他们又会故技重施。而金军轻骑中不无既远又准的神射手,魔军的哨兵被射死射伤不少,而吴璘虽然卖给赵抗一些神臂弓,但一来数量太少,二来训练的时间还太短了点。原“吴家军”中的精锐在射术上自然不差,但他们的人数太少,而进攻哪个位置的主动权又落在敌人手中,很难正好对上,所以几天下来,魔军的伤亡要明显大于金军。这样一来,魔气原本高昂的士气逐渐变得低落下来。

赵抗现在的处境相当尴尬,本来他想靠己方擅长的夜袭来个针锋相对,但是金军扩大了警戒的范围,在营地外面加设了外哨。这样一来,你要夜袭就得先把外面的哨卡拔除,但那样一来便无法收到突袭的效果了,赵抗可不会冒这种难以预测的风险。

以骑制骑是最常规的做法,赵抗也尝试了一下,但是一来本方的好马大多疲惫不堪基本都是原金军重骑兵的战马,那次实在被累坏了,再透支的话估计它们不死也废了。;二来由于成军时间太短,在骑射上比起金军轻骑兵来说,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再加上金军的骑兵数量至少是魔军的三倍以上,那箭雨的密度自然也要大得多。玩对射没多久,赵抗便因为实在难以承受巨大的损失而放弃了这种笨办法。

剩下的方法自然是强攻了,可是那一万多人不听调遣,赵抗手中的兵力便不足以攻下金军的营寨,何况这样做的损失肯定不会小,不到万不得已赵抗是不会这么做的。而在这种与强敌对峙的局面下,赵抗也不敢贸然处理内部的问题,他只能暂时隐忍。

而随着金军通过一次次的小胜恢复信心,游骑的活动范围迅速增大,这下连魔军中侦查的斥候们都开始感觉到了压力,警戒范围因此而被压缩了不少。这更是令赵抗一肚子火,也就是从此之后,魔军在选拔斥候时极为重视单兵及小队作战能力,并且渐渐成为了一项传统。

不过,这样一直耗下去肯定不行,金军在内线作战,无论是兵力还是物资都是源源不竭,自己可做不到这点。于是,在所有的笨重物资都运过淮河之后,赵抗终于召集众将,准备向金军营寨发起主动进攻。

可是魔军刚要准备强攻,金军却主动出击了,虽然由于轻骑速度极快,数量本就不多的攻城器械部队几乎全部被迂回而来的金军骑兵一扫而光。但是身陷险地的金军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双方的伤亡都超过了万人,考虑到骑兵的成本要远高于步兵,赵抗这边还占了点便宜。

预告一下,下周一会有大爆发

第一百章杯酒释兵权

接下来的两天里,金军的攻势依旧猛烈,只是他们再也不敢使用大范围的迂回,以免被魔军各个击破。由于经验的累积,魔军对于应对骑兵越来越有经验,赵抗已经不自觉地将此当成了绝佳的练兵机会。可是到了第三天,收兵的金军竟然没有进入兵营,就此扬长而去

“我真笨原来他们早就撤走了”,赵抗懊丧道,只见不时有鸟雀落到金营之中寻找食物。要是金军还在,断然不会这样,赵抗经此一役,才开始学会仔细观察战场的细节。赵抗很清楚,虽然金军战局不利,但只要坚持下去,自己是耗不过他们的,在这种情况下金军竟然主动撤退,一定是他们又遇到了别的麻烦,而且比魔军的威胁更加可怕。

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先除内患,赵抗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收回了那一万多精兵的指挥权,从此魔军中的魔门因素已经微乎其微,可以说完全是赵抗的私军了,以后似乎改称赵家军更合适些。收回兵权的行动比赵抗预料中容易得多,早知道这样他就不用等到现在了。

原因则是多方面的:首先,军队的建立初期魔门的力量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若没有赵抗,恐怕再过一百年魔门中人也不会想到组建军队。而训练军队的方法也是赵抗提出的,魔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到如今的规模,赵抗绝对是居功至伟,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底层的士兵对其极其信赖,那些家伙只敢不听命令而从未想过叛乱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其次,没有吴璘的帮助,魔军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强大,而“吴家军”官兵加入后,充实了军队的中低级领导层,大大冲淡了军队的魔门色彩。而若没有赵抗的关系,吴璘别说帮助魔军了,不把你当贼寇剿掉就不错了。至于士兵的两大来源收编的盗匪与强征的壮丁,他们都接受了赵抗的训练,却连魔门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当然,这也是赵抗早就未雨绸缪的。另外,当初这一万多人拒不参战,致使兄弟部队伤亡大增,可以说是犯了众怒,在这种情况下,赵抗的行动得到普遍支持,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虽然魔门现实派的很多人心有不甘,但是眼见大势已去,他们也都乖乖交出了兵权,毕竟在他们心中赵抗还算魔门的人,现在只能说是由长老分权变为赵抗集权罢了。接着赵抗又以便于指挥为由,要求带兵将领必须退出所属的门派,否则就安心去做你的武林人士去。这样一来,不但魔门不久以后彻底成为纯粹的武林门派,那些只是武功高强,却不太会指挥军队的早期将领也被赵抗趁机清除出了军队系统。这样一来,各方面关系都得以理顺,赵军以后都称赵军的实力又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赵抗将精力用于“安内”的时候,兀术他们则忙于“攘外”

白莹钰的计策生效了,西夏军队真的大举侵入金国境内,由于信息不畅外加夏军推进太快,兀术接到密报的时候,整个临洮路都已经落入敌手,兀术自然不可能再和赵抗耐心对峙下去了。不过要不是纥石烈志宁提出“欲退先攻”之计,兀术这七万多人能否全身而退,还真的很难说。

兀术并不怕西夏人,但是金国的西南部被赵抗一路搞来,如今几乎都是真空地带,所以西夏军进军才如此之快,而如果继续放任他们西进拿下潼关,到时候再凭险据守,关中平原将不再归金国所有。一旦出现那种情况,西夏的国力将大大增强,从一个在宋金之间左右摇摆的“墙头草”变为有能力与两国抗衡的第三强国。再考虑到三国鼎立的情况下,两个弱国往往会联合起来对抗强国,就可以想象到兀术心中有多么担心。

可兀术的军队才走了两天,他又接到另一个不妙的军报,登州附近有大批海贼登陆,如今登州一带尽陷贼手。兀术琢磨着海贼再牛,到了陆地上战斗力也有限,便分给纥石烈志宁两万骑兵,令其前去平乱,而兀术自己则前往开封集结军队,准备西征。

内忧解除后,赵军立即向东进发,一路上秋毫无犯。根本没人会想到,他们就是那支抢空了北方十多个州县的强盗军队。但是当他们进入金国东部沿海的海州府时,战刀再次出鞘,在先期入城的江晨星等人的里应外合下,赵军只用了两个多时辰就攻入了海州城。不过还好,这次他们并没像以往那样大肆抢掠。海州靠近宋金边境,又有天然良港,赵抗打算将这里建设成自己的根据地,其实赵抗早就有这一想法了,只不过他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这段时间里,赵抗也反思了这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经验教训,颇有收获。尤其是在攻城上,他提出了与传统兵法大相径庭的思想。中国传统的兵法,如孙子兵法之类,无不强调不战而胜优于野战获胜,野战获胜优于攻城获胜。于是乎,之后的名将几乎没有一个以攻城擅长的,因为他们都认为这是下策,而战争中诱敌离城则成为了常用的计谋,但是世上总有不中计的守将存在,于是围城打消耗战在历史上便屡见不鲜。这样即使获胜,钱粮的消耗也非常巨大,对国家有害无利。

而赵抗强调军队的攻城和巷战能力,使得他的部队成为了一个另类,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战争的格局。其实正是由于赵抗的大军善于攻城,他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使得他能够以步兵打出运动战来。因为如果他们攻城能力不强,那么一旦在坚城下受阻,来援的金军就很容易将他们围歼在城下,那时所谓的运动战便是一个笑话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