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极品少帅 > 分节阅读 356

分节阅读 3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则这位统帅就只能望兵兴叹了。所以,那个虎型的令符虽然不大,效力却是极大。

兵符之所以造成虎形,与古时人们对虎形象的崇拜有很大关联。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战国、秦、汉。与虎符性质相近的还有节、牌等。

现存最早的虎形符节是战国时期的“辟大夫虎节”和“韩将庶虎节”,其形制、作用与虎符皆同,可视为虎符前身。使用虎符有严格的规定,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大魏时恢复使用虎符。至于云铮原先那个世界的话,因为元朝用虎头牌,后世就演变为铜牌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虎符要与诏书同时使用。而节的使用没有地域限制。羽檄曾一度独立作为发兵信物,表示情况紧迫,请求援助的信物。西汉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强,调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东汉地方统兵权逐渐合一,虎符发兵之制很大程度上被破坏,节不断流行起来。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姐,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的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

民间传说就更厉害了,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则趁南郡空虚,命勇将赵云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

由此可见虎符虽小,威力巨大,半边虎符,就限制了领兵大将的独立作战能力,虽然防止叛乱很有效,但是相应的,其自主能力、随即应变的能力也就下降了不知多少。

秋临江此时听得一脑门子官司,见下面仍然纷纷吵吵,忍不住道:“诸位都是国之重臣,如此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秋临江如今权威极盛,他这番话一出口,下面的人便都闭了嘴,一个个看着他,看他究竟如何取舍。

秋临江却是朝对面站在武将之首、在朝堂上几乎从不发言的云岚拱了拱手道:“太尉大人,您是我大魏名将,家学渊源、精通兵法、久经战阵、绝无败绩,临江请问太尉一句,此三法,哪一法可以成功,清剿叛贼,还江东朗朗晴空”

朝堂之上立即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想听听云岚的高见。

不料云岚淡然道:“为将帅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中央军之实力如何,云岚不知,敌贼军实力如何,云岚亦不知。如此左相大人向我问及剿贼之法,无异于问道于盲云岚虽有报国之心,奈何无报国之能,只怕要叫左相大人失望了。”

满朝文武一起愣住,但转念一想,云岚这番话当真是滴水不漏。一是站在云家的立场表明了作为一个边镇大帅,他是从来不探听中央军实力如何的,此是说他绝无异心的意思。二是作为边镇,他对朝廷剿灭乱党一事的态度十分简单,八个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听着台下的一些窃窃私语之声,秋临江很少见的没有喝斥。而对云岚这番很不给面子的话,他也没有反驳什么,只是微微一笑:“云山帅百战百胜,果有其因,临江受教了。”

他摸了摸手中的芴板,忽然问道:“如此,临江则有一个题外话想请教太尉大人不知太尉大人对于云世子此番出征辽国,是何等态度以云山帅的看法,您觉得云世子此番胜券几许”

云岚呵呵一笑,似乎一点也不觉得这么问题有多么为难,笑着道:“我儿此番出征辽国,实乃本国公多年心愿。此番我儿出战,首先时机挑得甚好,辽国正与女真交战,其军力多半被牵制,我儿此番北伐,面对的辽军必然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少,那么作战的胜率自然也就越大。其次,此番作战我儿已经取得一定战果,这首先要感谢吾皇陛下,若非今年训练出了鹰扬卫新军,此番我儿想来也是不敢轻易出兵的。至于其三,我儿此番有成功练成鹰扬卫之先,乃使我北疆军中,新老将领个个心服,如此新老搭配,上下一心,乃有今日之胜。不过最后战果如何,还要看前线具体情况,我这里纸上谈兵却是有许多不能逆料之处,就不多品议了吧。”

云岚这番话说完,秋临江才第一次感觉到,云岚这个人,以前一定藏拙了就凭他这副口才,就不比他弟弟云岱差啊

卷五 千军万马避白袍 第12章 风云涌六

中京已经攻破,辽国出人意料的没有派出援兵解救中京之围,云铮对于左路军的设置几乎成了摆设。不过云铮倒也不羞不恼,因为辽国的情况他已经料到大半,连三京之一的中京丢失都顾不上,可见辽国腹地已经非常空虚,根本派不出兵来了。

换句话说,此时的上京临潢恐怕也已经没有什么兵力驻守了。

云铮驻兵中京之后,便下令左路军向右转进,准备堵截辽国和女真交战前线可能撤回上京的援兵,然后左右两路军便呈钳形防御状态。

同时云铮的中路军则驻兵不走,不对上京发起进攻。云铮清楚的知道,如果他麾下的中路军要大举北上,做出一举拿下辽国上京的态势,则辽国前线兵马不管多危急,都不得不立刻杀回来。那四十万辽军精锐一旦回头杀来,就算云溪和云坤的两路大军战力不错,也决然挡不住辽军的破釜沉舟之战,届时自己肯定要吃大亏。不论最后是胜是败,北疆和辽国都只能是两败俱伤,而女真倒是白白捡了个便宜,坐收渔利。大魏朝廷说不定也巴不得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而留在中京不走就不同了,辽国虽然急,但他们之中总有聪明人可以看出自己其实要的并不是灭掉辽国。留在中京不走,自然不是因为心存仁慈,只是为了展现自己的诚意罢了。自己前几天送出去的那封信,想必在辽国国内定然已经引起轩然大波了吧。

云铮想到这里,不由得冷笑起来。辽国国内只怕还有不少木头脑袋还没认清形势,自以为还是当年那个压着大魏打的大辽呢。殊不知此时的辽国,早已没有那样的本钱再猖狂,而此时的北疆也更不是当初的北疆辽国,只需要能挡住女真、压制蒙古崛起,就算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南边那许多汉人聚集的地方,自然该收归大魏所有、收归北疆所有、收归云家所有至于芷琼,我云承风看上的女子,岂能嫁与那耶律家的蛮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