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极品少帅 > 分节阅读 344

分节阅读 3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镜南道首府咸兴府的郡守了鹏轩,派人去整编金士觉大人的军队吧。”

金士觉先是大喜过望,平白无故一句话就捞到一个郡守,当真是天上掉馅饼了。再一听要收掉兵权,不禁有些肉疼,不过转念一想,兵权肯定是要交的,交就交吧,总比被砍了头要强。

他连忙千恩万谢的叩头谢恩,他身边的一群将领羡慕万分,金士觉的实力在他们中间属于偏下的,现在却一下子就捞到如此大一个肥差,当真是走了狗屎运了。不过这一来,众人往向云铮的目光可就便得更那啥了,很像那种小动物收养院的饲养员喂狗的时候,一群狗冲过来讨食物的模样。

云铮这次却不是随便封官了,他让下面的人陪这些人整理了自己的部下,清点了人数,然后再按照顺位顺序一个个的安排,只留下西京没有安排。西京作为高丽北部最大的城市,云铮是打算安排真正的自己人来掌控的,毕竟这里日后会成为云家军的一个主要驻地,肯定要存放不少军用物资的。

他并不担心这批人没有本事治理地方,实际上他自然知道这批人根本不是治理地方的材料。不过现在为了安抚这些小军阀,一点点好处还是要给的。虽说打败他们不难,可要是他们真的分散了到处躲,云家军现在可没时间去跑到那老山林里找他们。

至于会不会害了高丽的老百姓,这一点几乎是肯定的,但云铮却是故意如此。就是要先用一批高丽人来治理,结果治理得一塌糊涂。于是云铮就可以说,看看,看看你们高丽人,水平就是差,素质就是低,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然后再换上一批有经验有能力的北疆派来治理,用一点怀柔手段,赋税轻一点这个时候高丽百姓会念谁的好谁还记得什么狗屁朝廷老百姓的认识是简单的,谁对他们好,谁让他们能够吃饱穿暖,谁就好他们就听谁的

等打发走了这批被解除兵权的高丽将领,云铮就命云卫离和宁鹏轩将那十多万残兵全部打散,然后整编起来,按照云家军的编制,每五千六百人一个卫,编成十八个“治安军”卫,分别部属了下去,只不过军队长官全部暂时换成了白衣卫里的人,云铮倒是舍不得把白衣卫的人丢出去管这些兵,他只是手头没有军官,打算等这一批雏鹰学院里的家族学员毕业,把他们分配到这里来掌握一下

然后,军事会议再次召开了,商讨的事情很简单,显然只有一件事:南下开京,结束庆大升的统治。

卷四 海雨天风独往来 第59章 高丽之主三

云铮之所以有些着急地要立即进攻庆大升,一则是战略战术上的“宜将剩勇追穷寇”,让庆大升和其余诸义军势力根本没工夫缓过气来;二则是出于对历史惯性的担心。

在原先的历史上,庆大升掌权高丽之后,建立都房以对抗重房,同时也架空朝廷,很快大权就被庆大升独揽。

很快,信忠、蔡仁靖、朴敦纯等武官不满庆大升独裁统治,起兵叛乱。庆大升的都房特务很快就得知消息。庆大升于是派军镇压,将三人擒获后,流放到了海岛。

知御史台事大将军朴齐俭的儿子朴葆光,得罪了李绍膺的妻子。李绍膺是第一次武臣之乱时的老将了,此刻已然过世。他的妻子独守空房,生活寂寞可怜。朴葆光欺负寡妇,被庆大升得知。庆大升的弟弟是李绍膺的女婿。由于这层亲戚关系,庆大升出面惩治了朴葆光。朴齐俭担心儿子的生死,以自己大将军的身份恳求庆大升饶命。庆大升不肯,而且也罢免了朴齐俭。朴齐俭是重房的要员,他的下台引来了重房对都房的抗议。庆大升则狠狠打击了重房,又一次削弱了重房的影响力。

又过不久,全州的官奴竹同,不满长官陈大有的严苛暴行,率领士兵们犯上作乱,起兵造反。不久,竹同控制了全州,有进攻京城的态势。庆大升调派大军前往镇压。官军破城之后,除了杀死了竹同等首脑,又在城内展开屠杀行动。

庆大升的铁腕手段获得了成功,不但朝廷内没有其他武官再敢与他作对,而且外地的将领农民也不敢随便叛乱。不过高丽人民恐怕做梦都没想到,自以为掌握整个高丽的庆大升,竟然会突然死亡。庆大升去世时,年仅三十岁。传说是郑仲夫的鬼魂在夜晚夺走了庆大升的性命。郑仲夫毕竟是提拔庆大升的人,而且对他很赏识。庆大升杀害了郑仲夫,也算是违背了知遇之恩。

一代英杰庆大升死后,朝中诸将马上就暗杀了与庆大升交厚的元敬国师冲曦。恭睿太后看到自己的爱子被杀,一气之下病倒,于年底去世。明宗大王为了平衡朝中势力,起用了李光挺、韩文俊、文克谦、文章弼、杜景升、廉信若、曹元正等文武官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

就是如此,庆大升的突然死亡给高丽朝廷带来了一段时期的权力真空。不要说武臣之间互相争权夺利了,就是文臣也设法卷土重来压制武臣。作为高丽国王的明宗,一方面忙着处理恭睿太后的丧葬,另一方面又想趁机抓住权力,排除武臣的势力。不过,武臣势力牢固,朝中唯一能够镇住他们的人,就是杜景升了。杜景升当年就反对李义方和郑仲夫搞集权,又在一系列平乱过程中立下战功,是个对君主忠心耿耿的优秀将领。此时由他出面掌握政权的呼声很高,明宗也想依靠杜景升。可是,当初明宗就是太相信庆大升才会让他集权的。为免重蹈覆辙,明宗在提拔杜景升的同时,试图再找一个人来压制杜景升。这样,李义旻出现在明宗的视野里了。

李义旻在李义方死后,遭到了郑仲夫和庆大升的通缉。好在李义旻正巧率领军队在外平乱,所以有了缓冲的机会。期间,李义旻招兵买马编收降军,实力大大提高。明宗几次希望召他回来对抗庆大升,但李义旻考虑到自己的实力可能还不如庆大升,不想回京和他硬拼。现在庆大升死了,李义旻手握重兵驻扎在京城外,大有鲸吞京城之势。明宗担心他会趁机作乱威胁到自己,所以再次下诏请他回京。

其实李义旻就是在等这个机会。在他看来,杜景升过分忠君、为人刻板、不知变通,根本就威胁不到自己。1184年南宋淳煕十一年,金大定二十四年旧历二月,李义旻接到明宗诏命,率军回京。在皇宫便殿,明宗接见了李义旻。凶暴的李义旻丝毫没把国王放在眼里,其威势直冲霄汉,吓得明宗连连称好。在场群臣敢怒不敢言,并且叹息明宗的无能。

返回京城的李义旻开始要实行他的集权政策。他接管了重房,废弃了庆大升设立的都房,并起用了许多当年李义方的部下和自己的亲信。接着,李义旻要来打击文臣。当时有些术士预言武官会有厄运。李义旻抓住了这个机会,派将军李时用等人,进宫面见明宗,诬告文臣利用术士妖言要来打击武臣。在李时用等人的威胁下,明宗流放了宋詝、崔基厚、王许召等文臣到边境小岛。

庆大升的部将金子格,当年跟随庆大升一起讨伐郑仲夫,进宫平乱,后来得到庆大升的重用。李义旻为了将金子格除去,竟然称金子格当年平乱入宫是扰乱皇室的行为,逼迫明宗将金子格流放。

而后,李义旻渐渐大权在握,并且靠着连续的镇压起义,不仅掌握了高丽军权,而且也拥有了较大的威望。自以为牢牢掌握政权的李义旻,气焰越发不可一世起来。不过,接连不断的叛乱总有成功的一日。某年夏天,将军崔忠献发动叛乱,从李义旻手中夺取了政权。

云铮比较担心的就是这个崔忠献,在他之前的武将政权,都只知道一味的打压文官,却不知道治理天下还得靠这些文臣,结果总是弄得天下大乱,民变四起。直到崔忠献出山掌握高丽,武将政权才将文臣纳入其中,真正算是建立了实体政权。崔忠献是武人当权之后第一个没有意外暴死的,其崔家政权也一直延续到蒙古攻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