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极品少帅 > 分节阅读 185

分节阅读 18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平旁边的司马玮却忽然上前一步,用仆从礼朝云铮和宁鹏轩施了一礼,道:“司马玮见过少庄主、表少爷。”

云铮愣了一愣,拿眼去看宁鹏轩。宁鹏轩微微一笑,小声对云铮道:“司马玮,我们听水山庄的苏州堂堂主。”

云铮哦了一声,朝司马玮微微点头:“司马堂主不必客气。”转了转眼珠,又问:“司马堂主和这位武总捕头很熟”

司马玮心里一咯噔,但面色还稳得住,微微躬身:“武总捕头的伯父,乃是在下义父。”

云铮微微有些惊讶,宁鹏轩在一边解释道:“司马堂主小时双亲早逝,是武总捕头的伯父救了他,并且抚养长大的。”

云铮这才了然,点点头:“原来如此。”却也没有发表多余的看法的意思。正要转过头去跟萧芷琼说话,眼角的余光却发现先前一直在旁边看戏的那位龙公子不知什么时候起身,正悄然从一个不容易注意到的角落朝云铮等人相反的方向溜去。

云铮心中一动,忽然开口:“这位兄台,既然相遇,便是有缘,怎么连个招呼都不打就要走呢”

卷二 坐看长空飘乱雪 第139章 利弊难料变法路

在苏州再次见到萧芷琼的云铮,此刻绝对无法料到,远在洛阳朝廷中枢,一场席卷天下的飓风已经在第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之后开始形成。

万昌皇帝林宥今日来到内阁之中,正垂着眼帘,面无表情地听着秋临江和顾恒为新法的事情反复争论。

春雨贵如油,但今年天下却有大旱之兆,尤以山东、江淮一带为甚。

方才早朝时,沈相上言“山东灾伤,国用不足,乞今岁亲郊皇帝郊祀,京官不赐金帛”。对此,右相顾恒表示同意,认为救灾节用,应从贵官近臣开始,可听京官分别辞赐。

但秋临江当时便表示了不屑,道:“国用不足,非当今之急务”。

顾恒虽然不愿在他风头最劲的时候与他争胜,但身为右相,竟然被秋临江这个新起的阁老当面顶撞,心中自然羞恼,便问:“国用不足,如何不是真急务秋大人这话倒是奇怪了。”

秋临江并不惊慌,不紧不慢地道:“国用所以不足,是由于没有善于理财的人。”

顾恒对此不屑一顾:“秋大人所谓善理财的人,不过是聚敛以尽民财罢了,而民穷则为盗起义,如此岂是好事”

秋临江摇了摇头,道:“这却不然。有善理财者,可使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顾恒听了,觉得有些好笑,挑了挑眉:“天下哪里有这个道理天地所生的钱财万物,不在民,就在官。设法从百姓处巧取豪夺,比增加捐税还坏。这实际上就是当年桑弘羊之流蒙骗汉武帝的那套说辞。”

两个人争来争去,可谓精彩,不过真正明白朝廷景况的人却都一声不吭。为什么因为这些都不是关键,要说关键,还得从朝廷“国用不足”的原因说起。

大魏朝富裕不富裕,有没有钱答案肯定是富裕的,钱也是有的。问题在于这个钱在谁手里,又花在何处。

大魏建立之初,太祖曰:“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意思是说,遇到灾荒年景,将饥民招募为兵,可以避免饥民作乱;正常年份,即便有军队作乱,而百姓也不会参加。于是,建立了由国家财政养兵的制度。被养的这批人,后来便被称为军户。

这套制度短期来看的确不错,但时间一长,就一塌糊涂了。百姓一旦应募为兵,便被输入官府军籍。这些入了军籍的人们,行不得经商,居不得为农,生老病死皆不许脱籍为民,妻子儿女全部都要仰食于官府。于是,兵营里便到处都是老弱病残之兵。这种兵,一旦开战,如何上得了战场于是,再大量招募精壮之兵。就这样,从开国到如今接近两百年,按今日的大魏朝兵力来算,全国一共正式编制有210个卫,117000人。嗯,还要外加新成立的三十六卫新军,20100人。全国正规军接近一百四十万人。

这些正规军要养着,自然是要花钱的,其士兵每年的军饷军粮,折合合计为每人三十贯钱。以云铮计算出的“购买力”折算,三十贯大约不到今天的两万元人民币,供养全家一年的花销,不算富裕。就不算新军吧,原有的正规军那一百二十万人,每年就要花费三千五百万贯的巨额军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