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极品少帅 > 分节阅读 127

分节阅读 12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知,这样一种心态立出来的法、设计出来的制度,其漏洞之多了。对人性的认识不够充分,对立法和制度设计出发点,就是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要假定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利用制度漏洞和钻法律空子的认识不到位。一个人不管是官还是民,不管是立法者还是执法者和违法者,不管是官大还是官小,不管是在官场还是商场、赛场,都是法律、制度要防范的对象。

然而云少帅虽然雄心颇大,可惜权力有限,他没本事对大魏朝的“宪法”大魏律唧唧歪歪,他更没有资格去质疑孔圣人的理论。他太清楚自己的分量了,别看他现在才名动天下,他自己并不在乎这些,因为在他看来这都是虚的。传统的力量太强大,绝对不是他这个还没上位的预备大帅能撼动的。所以他顶多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进行一些小幅度的改变或者说实验。

鹰扬卫,就是他实验的对象。这批人原本就有比较好的服从性,也受到过一些挤出的军事训练,加上这个时代的人那普遍拥有的质朴,云铮觉得应该有比较大的可能将大秦那深入骨髓的傲然,大唐那植根血液的博大,和普鲁士军队那种几乎天生的严谨和服从融合在一起。这其中大概需要三个东西,一是荣誉,二是奖励,三是制度。前面两者一是精神需求,一是物质需求,而这两者都应该被制度所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当一个制度形成,然后历经多年成为传统,那么云铮的想法才算成功。

当然,第一步是把这个理论灌输和执行下去。中西方优点能不能合璧共存,就看这次了云铮心情忽然有些激荡,但面色却十分平静,扫了云逸、徐邵扬和身边的亲卫一眼,没有说话。

就从鹰扬卫开始吧

卷二 坐看长空飘乱雪 第69章 云少帅练兵一

明明晴天却气温陡降,大家也要小心着凉哦

营寨扎下,纪律颁布,余下要事就只剩下军械到位了。{

鹰扬卫的营帐、铠甲以及米粮等物资,云铮早在洛阳的时候就已经交给了林东、林南两兄弟,这两兄弟果然是江淮商道的巨无霸,鹰扬卫一到,他们便派人来接洽,商讨物资何时供应过来。

云铮表示立即就要,于是林氏兄弟马上出动门下的各类家丁、帮工等,以最快的速度将鹰扬卫所订下的物资运到孤山脚下。

不过当物资到达的时候,林氏兄弟却有些汗颜地向云铮说起了一件事情,让云铮有些郁闷。就是他们名下的大作坊虽然已经向朝廷申报了制作鹰扬卫所需单边戟的项目,然后拖拖拉拉两个月之后,工部居然驳回了林氏兄弟这一申请,以至于云铮事先预定的三万多把单边戟并没有完成。

云铮很恼火,单边戟是云家军的制式装备,云家军有一套专门为士兵练习单边戟而编成的戟法,这套戟法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云家绝学“化影戟”的简化版的简化版,也就是二次简化版。虽然大幅度简化了两次,招式不再精妙,但对于一个军队来说,简洁有效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云家军制式武器单边戟在这套戟法的配合下,能使云家军拥有较高的战斗效能。

云家军的军士和低级军官、中级将领都是用单边戟,血脉较近的高级将领才得以使用方天戟双边。而说到戟,据说项羽就是用的方天画戟,传说中还有武掉天王,吕布,薛仁贵等长于此兵。其实在云铮前世的史书上真正明确记载的用戟的好手就一个薛仁贵,兵种相克,兵器也是同理。重装甲矛刺不进,则可以用锤之类重兵对付,隔着头盔就能把你打成脑震荡,而驱马冲杀,自然要靠矛、枪之类,马上对马下,刀、斧之类最好用,而两将对战,则变化多端,钩锁之类就很有用。然而一个武将总不能带四五柄长兵上阵,也不可能让他选择会有怎样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方天画戟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它的好处在于,前端可刺,两边可砍,中间可锁,当然这么多部件肯定不轻,那么横过来又完全可以当重兵拍人。只是功能多了,招数的变化也就多了,能用好,自然厉害得很,用不好,还不如用长枪呢。何况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把方天画戟用得象长枪一样灵活的,所以用方天画戟的人很少,敢用它,能用好的,无不是高手。

然而大魏朝开国云国公云峰偏偏就是一个这样的天才,他不仅自创了三十六招化影戟,而且这三十六招的前二十四招是单边双边通用,而后十二招则是方天戟的专用招式。这样一来,便可以血统亲疏来决定后人可以学习多少招式,这一条原则后来成了云家的传统。然后,惊才绝艳的云峰又将化影戟大肆简化,最后只剩下简单而威力不凡的七招:剁、刺、勾、削、探、挂、磕。并且改进了战阵和军士步法,使得这些持戟的士兵能够最好的发挥戟的威力。

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大魏朝朝廷的制式武器是刀,而云家军为何最终选定了用单边戟作为主力兵器呢

这要从朝廷中央军的主力陌刀队说起。陌刀是唐朝的重步兵主战武器,威力巨大,但是价格也十分昂贵。大魏朝是在安史之乱之后经过征战而建立起来的,它的陌刀队直接沿袭了唐朝血统。陌刀军气势雄浑,威力无比,可正面抗击骑兵冲锋,但碍于价格昂贵,即便中央军也只能酌量装备,边军却是没有那个优先权的。

于是作为抵抗辽军的核心主力部队,云家军急需一种价格便宜而又能够对抗辽军骑兵的主战兵器。这时候,云峰想起了自己的兵器戟。普通的单边戟是铁制的戟头,杆身却是硬木的,这样在价格上就比那至少百炼的陌刀便宜了许多,而效果却也不错。

既要对抗骑兵,自然首先要了解骑兵。中国的骑兵历史很长,自从进入战国时代,战争已经从早年的死板的兵车战术的正面战,转向更为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出现了,当时各大国均建立了骑兵部队,如秦、赵等国均号称“车千乘,骑万匹”,军队作战由步骑为主渐渐转变为车骑并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中原各国的骑兵地位日趋提高,并开始出现大规模骑兵作战。赵国以步骑兵攻林胡,楼烦“略地千里”,李牧用万余骑配合步车兵大破匈奴歼敌十余万。秦国也以骑兵精良著称,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用五千精骑截断赵军,对长平一役全歼赵军四十余万起到了关键作用。楚汉战争时项羽曾于彭城之战时用3万骑士大破刘邦与诸侯联军56万,并斩杀了近30万,这次惨败使刘邦认识到了骑兵的战斗力,为了对抗项羽的骑兵而起用秦国降将李必、骆甲为校尉训练骑兵,后韩信在破赵之战就是列背水阵那次中也是用两千轻骑偷袭敌军大营。

战国及秦代的骑兵配有齐全的鞍鞯,但是没有马镫这对马上的格斗战十分不利,所以当时的骑兵主要武器为弓箭,作战以骑射为主,少量的使用青铜剑、戟作战劈砍时剑容易折断,以戟为主。并且这时已有专用的马甲出现用于保护战马的防具。当时秦军已是采用车、步、骑混合编队,鞍马俑以持弓为主,戴小帽,穿紧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装束便于骑射。这一时期兵法中也有了对骑兵使用的论述。孙膑兵法就曾说“险则多其骑”。

进入两汉时代后,中国从此开始与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作战的历史。匈奴是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全族均为能骑善射之士汉初处匈奴已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时刻威胁着汉朝的北部。匈奴人是典型的亚洲式轻骑兵,他们作为游牧民族,从小生长在马背上,长于骑射,他们马术精良,射术奇佳,只穿轻便的皮甲十分灵活。

汉朝骑兵发展壮大,成为军队的主力军种,取代战车的位置。兵种内汉代已经有了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轻骑兵基本无甲,武器以弓箭为主,配备较矮小的战马,重骑兵着甲,武器为戟,矛,环首刀等近战武器,配备高大的马匹用于冲锋陷阵。汉代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出现了更适于马上作战的环柄长铁刀就是环首刀了,刀脊厚,刃锋利适于劈砍,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一般来说汉代的骑兵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张弩等。这一时期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战术也得以发展汉军在与匈奴作战中就大量采用了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作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