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乱明天下一根钉 > 分节阅读 242

分节阅读 2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孔衍植愕然。

不紧不慢喝了一口茶水,徐从治道:“领政大人的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三个孩子一边大,都是七岁。”

猛地咽了一口吐沫,孔衍植道:“是让孩子们和领政大人的孩子一起读书”

徐从治道:“不仅是领政大人的孩子,还有其他大人的孩子。”

孔衍植搓着双手,脸兴奋的通红,一时都不知说什么好了。

徐从治笑道:“我说圣公。你可不要重男轻女啊。”

“哪能呢。”孔衍植嘴里说着,心里却在盘算着那个女孩最最漂亮,最是聪明伶俐。

当晚,孔衍植和徐从治一番痛饮,大醉。

----

最近两个月,三爷陈海廷脸上的花儿就没败过,而且越开是越艳丽。

三爷脸上之所以花儿朵朵,那是因为京城的房价又再度暴涨。

本来,京城的房价始终都在涨,可最近这两个月,又足足涨了三成,而且还在继续看涨。

三成,那是多少钱啊

内城的土地房屋全在三爷手里握着,外城的商铺宅院,也握了有将近三成之多。

外城的商铺宅院大部分都是从那些皇亲国戚手里没收来的,还有一小部分是三爷私自购买的,是他的私产。

实际上,三爷早已经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但就是忍不住。

这一轮房价暴涨,是因为有越来越多来的财主到京城来了。

这些财主大都是朝鲜人,他们是避难来的。

在华夏文化圈中。要说学习中华文明最像的,那就是朝鲜了,甚者都可以说,有很多东西,朝鲜要比正宗的还要正宗。

对于这个新建的中国,很多朝鲜人是瞧不上的,甚至是极为愤怒,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亵渎他们心中最为敬仰的伟大文明。

很多人本来没打算到北京去,他们最终的目的地是南京,但在登州登岸之后的所见所闻,改变了很多人的想法。

从汉阳附近出海,可以有三个落脚点:天津、登州和南京,但去天津和南京这两条路都太远,以他们的船只和逃难的状况,根本去不了,所以只能在登州登岸。

登州属山东,现在归中国管辖,所以很多人登岸后都战战兢兢的,但登岸之后,所有人都越来越吃惊。

一开始吃惊,是因为那些官员的态度。

那些官员的态度很明确,所有人来去自由,而且,只要是在中国管辖的境内,绝对保障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不会受到丝毫伤害。

一开始当然会有疑虑,但试过之后,发现还真是这样。而且,随后。他们又发现这里的百姓竟然是如此的安居乐业。

这里的富足不是没有亲自看过的朝鲜人所可以想象的,仅仅登州府,繁华程度就不比他们的王京汉阳差,所以很多来这儿的朝鲜人就留了下来。

到这儿的朝鲜人自然会聚堆儿,所以那些后来的朝鲜人很快就会安下心来,慢慢想他们到底该去哪儿

当然,关于北京的事儿,在朝鲜人当中流传极广,把北京说成了人间天堂,简直就没有那么好的:北京的园林、北京的夜市、北京的御酒、北京的

人嘴两张皮,全在怎么说。所以这么一来,要是不去看看,那今后真是睡不着觉。最后,即便是那些决定去南京的人,也都拐了个弯,先去北京见识见识。

于是,也就可想而知,到了北京之后,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改变了注意。

这些人着实不少,所以,京城的房价想不涨也难。于是,自然而然的,北京城的气象就更红火了。

对这些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那些有能力在京城生活的朝鲜人,陈海平下令全部给予户籍,而且不仅不歧视,甚至还予以了一定的有待。

八月十三日,最大的一股朝鲜人到了,仁祖李倧带着他的妃嫔、儿女、宗亲,以及一些亲信大臣和他们的家属到了北京。

----

仁祖李倧是靠发动政变,推翻叔叔光海君李琿上台的。

实际上,光海君李琿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

内政上,光海君颁布了大同法。免除了无地农民纳粮的旧法,规定今后只有地主纳粮;外交上,光海君实行的策略是要在大明朝廷和女真人之间左右逢源,尽量两边都不得罪。

不论内政,还是在外交方面,光海君的做法无疑都是极为明智的,但是,这在政治上却是一种自杀的行为。

侵犯地主利益的危害已然极大,在大明朝廷和女真人之间首鼠两端,光海君则彻底把自己给葬送了。

朝鲜王室和大儒受到大明儒家忠君的思想影响极深,他们对万历皇帝抗击倭寇的义举感念至深,光海君对大明朝廷阳奉阴违极大地激怒了他们。

因而,仁祖李倧才能发动政变,推翻光海君。

李倧如此上台,自然对大明朝廷的感情极深,因为北京大变、崇祯皇帝被逼死的消息传来,仁祖李倧极为愤怒,也极为伤心。

其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四方巨头聚会北京,议定的通商协议公布之后,一些大臣如洪冀夫、尹吉、吴达济、金自立等人渐渐看出了他们面临了巨大的危险。

中原的形势复杂之极。

首先,除非袁崇焕投靠了陈海平,否则,袁崇焕绝对不会和皇太极开战。如此一来,陈海平也就不会对皇太极用兵,因为显然不可能飞过去。何况,陈海平身后还有懿安皇后虎视眈眈。

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当前的形势下,皇太极、袁崇焕、陈海平和懿安皇后,这四方谁都不会轻起战端。

如此一来,只要给与袁崇焕一些好处,那皇太极就极可能向他们下手。

当陈海平、袁崇焕、皇太极三方合谋,攻击察哈尔部林丹汗的消息传来,任何人都不敢再排除皇太极向他们下手的可能了。

洪冀夫、尹吉、吴达济、金自立四人都是大才,他们为仁祖李倧相当准确地分析了形势,尤其是皇太极面临的局面。

中原的统一之战迟早要爆发。皇太极自然知道他的处境。如今大局已定,暂时谁都无力改变,所以,皇太极一旦对他们下手,那将和以前的战争有根本性的不同。

皇太极绝不会再满足于城下之盟,因为一旦中原的统一之战开启,那他们就会成为悬在皇太极背上的一把刀。

所以,一旦战争爆发,那就是灭国之战而且,他们再也没有可以求援的地方,一切只能靠他们自己。

为此,朝鲜上下一面积极备战,一面做了最坏的准备。但是,他们还是没想到,战争爆发的这么快。

备战,谈何容易,那需要时间,但做最坏的准备,却很容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