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乱明天下一根钉 > 分节阅读 239

分节阅读 23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唯一让孙家人担心的,就是怕顾忠清这个人的身份不简单。

他们大开方便之门,不仅让江南士子考取太学,也让江南士子在北方入仕,但这样一来,明朝派士子混入其间就是必然的。

如果这样,那问题可能就很麻烦,一个不好,就会毁了孙娇一生的幸福,所以不得不慎重。

女人们已经一致认可了顾忠清,接下来就得听陈海平的一句话了。

“我看行。”

陈海平这话一说,孙家人的心就都放了下来,但同时心里都有些疑惑,就是孙传庭也是。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孙娇和顾忠清的婚事都是大事儿,陈海平不会不进行调查,但怎么会调查的这么快

不过,他们都相信陈海平,陈海平既然把话说了,那就一定没问题。或许,是在调查别的事的时候,其中就有这个顾忠清也说不定。

“娇儿。”陈海平发话之后,孙传庭想了想,对女儿道。

“是,父亲。“孙娇毕恭毕敬地道,娇纵的神色这会儿一点都没有了。

“既然你姑父说了,那就把事情尽快定下来,然后就要把顾家的人转移到北方来,否则万一出了什么意外,那就不好了。”孙传庭道。

“嗯,女儿一切都听父亲的安排。”孙娇道。

一切都听父亲的安排,说的好听,孙传庭不由轻轻哼了一声,随后就闭口不言了。

孙茜笑道:“娇娇,那就让你蓉姑姑出面好不好”

孙娇不太喜欢戴小蓉,但办这事儿,戴小蓉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孙焦点了点头,同意了姑姑的建议。

戴小蓉出马,一句话,搞定。只不过,顾忠清说还得请示父母之命。

这是自然的,顾忠清也知道其中的利害,于是不等辩经大会召开,第二天就回转江南。

----

归化,这就是归化吗

对归化,所有的喇嘛都已闻名久矣,但真的见着了,还是人人都有目瞪口呆之感,太让人震撼了。

归化,是陈海平倾力打造的塞外灯塔,因为是从头开建,没有任何负担,所以整座城市,要论严正、肃穆,归化都超过了北京城。

如果北京城没有后来的天大园林计划,那整体的气势和景色也会大大不如归化的。

中国的军力之盛,是陈海平给喇嘛们的第一个震撼,归化则是第二个,而这个震撼对喇嘛们的影响更为深远。

罗桑却吉坚赞是佛法修为极其精深的大智者,五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尽管才十五岁,但聪慧之极,他们到了归化,才明白那些归来的喇嘛为什么会如此坚持。

在归化,这个喇嘛参访团受到了盛大的款待。

临别之时,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华丽马车,人人再一次目瞪口呆。

这个参访团里,团员不仅仅是喇嘛,还有很多实际统治藏地各地的贵族首领。

七百年前,吐蕃王朝土崩瓦解,跟着又爆发了奴隶大起义,全藏就分为了许多许多的小部落。

这些小部落各霸一方,此后,不管谁家掌权,这种基本的格局就没有彻底改变过,一直持续到今天。

看到汉人的军队如此强悍,所有人都知道,不管汉人在他们这儿能呆多久,现在就与之做对是不行的。

所以,青藏总督邓玉文组织这个参访团的时候,人人都踊跃报名,即便头领不亲自去,也会把亲信派去,以便好看看风色。

这个参访团规模极大,足足有一千人之多,加上仆从侍卫,总数超过五千之众。

从藏地到归化,很多喇嘛和头人都是骑马来的,坐车的很少,但现在,汉人竟然给他们准备了三百多辆极其华丽的马车。

坐上这些极其舒服的马车,不论喇嘛,还是头人,都决心自己回去也照这样的弄一辆。

这些马车或者没有他们在家的马车奢华,但要论舒服,那是他们的马车远远比不上的。

三百多辆大车,平均一辆坐三个人,就是躺着都行。微风习习,太阳有比马车还大的伞蓬挡着,就别提有多舒服了。

从归化出来,入境山西,每到一地,都早早有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及至进到北京这个天大的大园林境内,所有人再次震惊了。这里是天堂吗怎么可能这么美

到了这儿,很多喇嘛都明白了一件事。

在归化,他们听说很多蒙古王公都去了京城安家,大为不解,还以为是被强迫的,所以听说都是自愿去的,他们还不信,但到了这儿,所有人都信了,因为要是有可能,他们也极想来。

这儿,是和他们那儿完全不同的世界。

----

正当藏地的参访团往北京城赶的时候,另一个代表团也越过了奔腾咆哮的黄河,进入了山东地界。

这个代表团的团长是当今天下第一大儒、也是南明朝廷的刑部尚书刘宗周,副团长分别是监察院都御史黄道周和粮道提督文震孟,他们三位大儒率领三百多大儒和士林青年俊杰,前往北京参加辩经大会。

这次组团去北京,懿安皇后打心底是不愿意的。

过往的经验表明,陈海平只要主动出招,就会无往而不利,每次都逼得她穷于应付。这次也一样,刘宗周这些书呆子又怎会是陈海平的对手

但,和过往一样,这次陈海平出招,她还是不得不接着。

如果不同意,那刘宗周等人一定群情激昂,而更为重要的是,不去也没用,她所担心的、不愿面对的局面一样还是会出现。

如果可能,她一定倾尽全力,阻止有关北方的消息传入江南。但,这是不可能的。她或许能隔绝贫民百姓,不让他们知道北方的消息,可对这些士林中人,则绝对不可能。

何况,即便是贫民百姓,隔绝消息也只能是暂时的,因为要是不能下决心彻底阻断南北商路,那这就是没可能办到的事儿。

既然不能阻止,那就索性大方些,组织士林大儒赴北京参加辩经大会如是,没有阻止陈海平恭请各地大德高僧去北京也如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