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乱明天下一根钉 > 分节阅读 205

分节阅读 20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们不能出城去迎接,憋的。

这又是陈海平立的规矩之一。

陈海平明文规定,不论他到什么地方,如果不是有非常特别的原因,任何人都不许出来迎接,至于搞个什么欢迎仪式,那就更是想都不要想。

谁都明白,陈海平这是要破除官场送往迎来的习惯。想想看,陈海平这样,下面还有哪一个官员敢像以前那样但说实话,这也真是够折磨人的。

“大人,您说的那队人马到了。”申时刚过,有人进来躬身禀报。

孙又明可算是松了口气,他不敢把人派出城去,看看陈海平到什么地方了。这要是让陈海平知道了,他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所以他只敢把人派到东城头上去看着。

“孙大人,我们去大门口等着吧。”吴燕松的年纪要比孙又明大的多,但他更沉不住气。

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孙又明从善如流,立刻就和吴燕松向大门快步走去。

两人在门洞里来回踱了一会儿步,忽然,一阵杂沓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他们再也忍不住,同时冲出了大门。

陈海平到了,跟着陈海平的只有三十几个护卫,其他的近卫军都去城北的军营驻扎了。

“领政大人”不能跪倒磕头,孙又明和吴燕松同时一躬到地,但吴燕松却眼圈发红,语带哽咽。

伸出双手把吴燕松扶起来,陈海平也很是感慨,吴燕松勾起了他对那一世的记忆。吴燕松原本就是一个靠手艺吃饭的铁匠,没别的本事。吴燕松对他的感情,就跟那一世无数像吴燕松这样的普通人对伟人的感情一样。

谁都知道,陈海平不喜奢华,所以晚宴很简单,更没有什么多余的人,只有孙元化、吴燕松和孙又明三人作陪。

歇息一晚,第二天一早,陈海平带着孙元化去了火器匠造场。

孙元化在辽东军中多年,又是火器方面的专家,所以他曾多次过来天津的火器匠造衙门。火器匠造衙门原本在城西,这个孙元化绝不会记错,但吴燕松却把他们领出城去了。

从北城出去,走了不一会儿,孙元化就觉出不同来了,是路不同,路上的车辙很浅。如果不留神,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了,但实际上,现在他们走的这条路要比其他的路坚实多了。

平畴如野,一望无际,现在已是暮春时节,大地一片葱绿。

一路上,除了地里的农夫,他们没有遇到什么人。出城将近二十里,他们进了一个看上去极为规整的田庄。

孙元化久在军旅,虽然没有真的看到什么,但他感觉的出来,这一路上戒备森严,不管有意还是无意,看来任何一个外人没有经过允许,想要靠近田庄那都是不可能的。

田庄的面积很大,但显然,田庄还没有建设好,现在除了东北角,其他的地儿都还是大工地,很多工人正进进出出地忙碌着。

看到田庄的规模,孙元化不由吸了口凉气,这里可比原先的火器匠造衙门大了百倍都不止。

已经建好的东北角有十几个大小不一的院子连在一起,极为幽静。里面的人都各自忙着,看到吴燕松陪着他们,也没有人怎么理会,至多是好奇地抬头看看他们,然后就又忙着各自的事了。

孙元化对此不太奇怪,因为他那儿也差不多。在火器局,他虽然是局长,但在品级上,比他高的大有人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评定品级有两个系统,一个是行政系统,一个是技术系统。

陈海平极为重视各种技术,所以普遍的,技术系统的品级要比行政系统高的多,本来孙元化是可以把他放在技术系统的,那样的话他的品级会高很多,但老观念作怪,孙元化还是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放在了行政系统定级。

靠手艺吃饭的人,只要环境许可,本来就很难避免挾技自傲的毛病,而现在的环境让他们可以不怕官了,何况这些人又都是在各自的领域里属于顶尖的人物,所以这种态度也就可想而知,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一开始,孙元化对此很不适应,因为他那时的心态“官”还是绝对的主流,但很快的,孙元化的心态不知不觉就转变了,在他的心里,那些火器方面的知识渐渐压过了诗词歌赋、八股文章。

孙元化本就是这方面最顶尖顶尖的顶尖人物,诗词歌赋、八股文章他有什么可自傲的,这个比他强的人有都是,但火器方面就不一样了,所以很自然的,孙元化很快就完成了自身由“官”向技术权威的转变。

不知不觉,孙元化掉队了,他痴迷在了那一个个的作坊里,没有人打扰他。

陈海平没怎么细看,更没有让这里的人知道他是谁,即使有些认识他的老人,也都被事先叮嘱过了。

对这里,陈海平很放心,大略地看了一遍就离开了。

等孙元化回过神来,吴燕松告诉他,领政大人已经走了,已经离开天津了。

昨晚吴燕松就已经知道了,今后,火器匠造场就是火器局的下属机构,他自然也就归这位孙元化孙大人领导了。

吴燕松把孙元化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汇报工作。

吴燕松是火器匠造场的场长,是这个田庄的头儿,但孙元化知道,这里的防卫系统和吴燕松是没有丝毫关系的,因为他那儿也一样,所以他不会问这方面的事情一句,那不是他该问的。

听着吴燕松的介绍,印证着自己刚刚看到的,孙元化感受到的震撼依旧,他现在才算是看清楚了陈海平真正的布局。

火器局成立之初,陈海平交给他的任务就是研究,而且方向也很明确,就是研究开花弹和铸造火炮。

开花弹有三种,一种埋在地下的地雷,一种用手投掷的手雷,还有一种就是炮弹。地雷相对要简单的多,需要改进的就是增加品种和威力,但手雷和炮弹就要困难多了。

实际上,像地雷一样,手雷和开花炮弹也早就有人研究了,但问题是极不稳定,所以还根本无法应用。

研制开花弹,火器局还可以独立支撑,但铸造火炮,光靠一个火器局就不行了,因为铸造火炮是极为复杂的工艺,需要很多专门的器械和人才。

孙元化跟陈海平提过,但陈海平却只是告诉他不急。现在,孙元化终于知道陈海平说的不急是什么意思了。

这个火器匠造场现在的任务不是制造火器,而是为了制造火器在做各种准备。具体地说,这个火器匠造场的任务主要有三个,一个是训练人手,一个是研究制造将来用于制造火器的各种器械,三是研究新式火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