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乱明天下一根钉 > 分节阅读 169

分节阅读 16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坚持,只要坚持下去,等稳定下来就好了,周皇后自己给自己打气。渐渐地,精神头又回来了,周皇后开始思索怎么办。

思来想去,老爹也靠不住,看来还是得靠内廷,靠太监,但这次大变把整个内廷都给打散了,现在她能信得过的就只有一个刘旺。

刘旺有几斤几两,这个周皇后还是清楚的,这种事根本指望不上。忽然,周皇后心里一动,她想起了一个人。

又稍稍犹豫了一下,周皇后道:“刘旺。”

刘旺赶紧躬身道:“皇后。”

周皇后道:“去把王承恩叫来。”

一听周皇后要见王承恩,刘旺这心里就是一哆嗦,现在他可是满心都想当这个司礼监的秉笔大太监,这要是周皇后看上王承恩,那就不危险了吗

心里虽然跟电闪似的,但嘴里一刻都不敢耽误,刘旺立刻道:“皇后,奴才这就吩咐人去。”

周皇后打断了刘旺,吩咐道:“你亲自去。”

刘旺心里更哆嗦了,躬身道:“是,怒这就去。”

崇祯死了,最悲伤的人不是崇祯的后妃,更不是哪个大臣,而是大太监王承恩。从崇祯服毒自尽的那一刻起,一直到下葬,王承恩就没有离开过崇祯的尸身。

不一会儿,刘旺领着王承恩来了。

王承恩老了,腰也弯了,人更是有些发乜。一见王承恩这个样子,周皇后的心立刻就酸了。

见到周皇后,和任何一个太监都不一样,王承恩没有丝毫的诚惶诚恐,他从容地给周皇后行礼,然后又从容地站在周皇后面前。

这个王承恩,一个已经没有丝毫权势的太监,竟然给了周皇后莫名的压力。

不自觉地晃了晃头,似乎要把那股莫名的压力驱散,然后看着王承恩,周皇后道:“王承恩,你是先皇最信任的人,现在先皇去了,你愿不愿意辅助太子和哀家”

王承恩的眼眶红了,躬身道:“皇后,陛下去了,奴才现在是苟活于世间,您有什么吩咐尽管说。”

周皇后忽然明白了,一个无权无势的太监为什么会给她这么大的压力。王承恩在她面前,原本该诚惶诚恐才是,但王承恩对生死都已经漠然,又怎会在她面前诚惶诚恐。正是这种反常,所以王承恩才给了她这么大的压力。

想通了这个,周皇后不觉松了口气。

轻轻叹了口气,周皇后道:“哀家和太子孤儿寡母,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现在国事纷繁,哀家想听听你的意见。”

一过监国皇后对一个太监说这种话,那真是无上的殊荣了,一旁的刘旺嫉妒的心都在滴血,但王承恩还是那副样子,对这份无上的殊荣似乎毫无感觉。

王承恩躬身道:“皇后,奴才对军国大事是不懂的,不敢妄言。”

周皇后道:“你说,是对是错都没关系的,哀家不怪。”

王承恩道:“皇后,古语说疾风识劲草,国难见忠臣,此番逆贼暴,全赖孙阁老孙大人和秦良玉秦将军,皇后和太子才能安然来到南京安国。”

“大胆奴才,闭嘴”忽然,周皇后断喝一声。

周皇后脸色气的煞白,但对周皇后的雷霆震怒,王承恩神色依旧,他缓缓跪倒在地,叩首道:“皇后,奴才愚钝,孙阁老和秦将军都对先皇对大明社稷忠心耿耿,如果皇后弃他们而不用,非是社稷之福。”

“够了,下去”周皇后气的浑身颤栗,双拳紧握,骨头节尽是一个个的白点。

轻轻叹息一声,王承恩站起身来,身上的最后一点生机似乎也消失了,他对周皇后又一躬身,然后转身踉跄地去了。

“该死的奴才”王承恩已经看不见了,周皇后依然气的浑身直打哆嗦。

第二百一十一章 哀求

第二百一十一章哀求

从紫园出来后,周延儒没有回家,他径直去了南唐宫旁的藤辉园。

藤辉园是南京城著名的私家园林,周延儒到时,正有二十余人聚集一堂,高谈阔论,张溥、张采、陈子龙、冒辟疆、方以智、陈贞慧、夏允彝等人都在。

张溥、张采这些人都是复社中人。

复社是继东林党之后,江南人创立的最大的社团。

大明朝以八股文取士,读书士人为砥砺文章,求取功名,因而尊师交友,结社成风,而以江浙一带尤其,复社就是一些小社团结合在一起而组成的大社团。

复社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是张溥张采两兄弟。

张溥,万历三十年生人,今年二十八岁,字天如,号西铭,江苏苏州太仓人。张溥幼年时,家中财产被身为工部尚书的兄长张辅之凌夺、讼争,父亲张虚宇郁郁而死。

张溥因为是庶出,家族中人都看不起他,连家中的奴仆也讥笑他“塌蒲屦儿何能为”。张溥不妄自菲薄,幼时即洒血书壁,日夜苦读,对经典文章一遍又一遍抄录、默诵,直到能够流利背诵为止。

张溥抄录文章,默诵之后即焚烧,然后再抄录,再默诵,再焚烧,一般七次而止,因而他的读书室被称为七录斋。

张溥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两人相互砥砺,切磋文理,情同手足。天启四年,张溥张采与江南文人在苏州创立应社,人员有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后来又发展夏允彝、陈子龙、吴应箕等人加入,他们以文会友,兼议朝政。

张溥才华横溢,一时无两,又壮怀激烈,忧国忧民,每每激于大义,蹈死不顾。天启六年,周顺昌被捕,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人奋起于草野之间,为周顺昌鸣不平,不屈而死。张溥在五人墓前,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哀痛五人墓只是块无字石,便写下了著名的五人墓碑记。

崇祯二年,张溥在江苏吴江尹山召开大会,联合云间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阳社、云簪社、吴门羽朋社、吴门匡社、武林读书社、山左朋大社、中州端社、莱阳邑社、浙东超社、浙西庄社、黄州质社与江南应社,组成了继东林之后最大的民间社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