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乱明天下一根钉 > 分节阅读 94

分节阅读 9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的家人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能相之家竟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而且,不仅如此,张居正这才不过死了几十年,其人就已经被伟大的读书人编排的声名狼藉。这要是再过几十年,那扣在张居正头上的屎盆子是谁也摘不下去了。

反之,韩一良呢,尽管犯了错,但头脑始终清醒,所以虽然丢了官,但却可以保得自己和家人平安。

经过这几年跟陈海平刻苦学习,孙传庭现在毫不怀,如果韩一良当初敢指出,哪怕只是指出一个贪官来,韩一良或许能风光一段时日,但早早晚晚,也得落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还能说什么老实儿吃梨。

崇祯二年三甲午。

正是春光明的好时光,但在文华殿内,却丝毫也不见一丝春日的气息,这里有的只是压抑,有的只是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死气沉沉的压抑。

登基的这一年半,几乎有一件顺心事,天灾一个接着一个。大旱就说了,那个年年都有,平常事。八月丁巳即位,十一月癸丑,南京就地震,死人数千;来年七月壬午,浙江风雨,海潮倒灌,漂没数万人;甲申,宁远兵变,巡抚都御史毕自肃自杀;九月丁卯,京师也地震,死伤数百人;年底,陕西流贼大起,分掠州、延安;今年三月戊寅,蓟州也跟着兵变。

崇祯今年刚十九岁,但却常常呆,动不动就望着个地方出神,眼睛就跟凝住了似的。这会儿,崇祯又是这幅样子,颓然地坐在龙椅上,呆呆地凝望着左侧一个红漆明柱雕刻的栩栩如生的龙头。

王承恩轻手轻地走了进来,他的手里拿着一份奏折。

看见崇祯的模样,王承恩的眼泪差点掉下来,主子真是太不容易了,这才多点的年纪,就整天这幅样子。在人前,主子总是硬撑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但在人后,主子真是要多可怜,就有多可怜。

过了大约有半个时辰,崇祯的眼睛动了,他看到了王承恩。

见崇祯缓过神来,王承恩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走上前来,躬身道:“皇上,蓟辽总督喻安性的奏疏到了。”

前几天,蓟州兵变的消息传来,崇祯一直为此寝食难安,他正等着结果呢。

“拿过来。”

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自然看过奏疏,把奏疏呈给崇祯后,他退后两步,在一旁侍立。

王承恩担忧地看着崇祯,果然,没看几眼,崇祯愤怒地猛地站起身来,刺啦、刺啦三把两把,他就把喻安性的奏疏撕了个粉碎。

蓟州兵变自然也是因为欠饷,这一方面是朝廷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顺天巡抚王应豸。粮饷本来就缺,再加上王应豸又从中克扣,兵变因而生。兵变生后,有官员好不容易暂时说服了众人,但这位王应王大人却在饭中下毒,想毒死哗叛,于是诸军复又大乱。注:终崇祯一世,死总督督师1,巡抚11人,这个王应是开张的第一人。

看到这样的结果,崇祯想不怒都难。

怒火渐渐平息下来后,崇祯想到了袁崇焕,他现在已经意识到,皇恩浩荡什么的不管用,要人干活,就得给钱。

或许,袁崇焕火也不是没有道理。

三天后,内阁把票拟送了上来。顺天巡抚王应豸论死,蓟辽总督喻安性致仕,回家养老去吧。继任顺天巡抚是王元雅,继任蓟辽总督是刘策。

宁远,大帅府。

兵备副史郭广进入帅厅时,袁崇焕正跟何可刚商议部队整编训练的事儿。

由于在宁远兵变中的表现,郭广这个外来户深得袁崇焕器重,也与其他的辽东将领相处的很融洽。

见郭广进来,袁崇焕立刻问道:“有消息了吗”

蓟州生兵变后,袁崇焕一直就很忧虑,但让他忧虑的不是兵变这件事本身,而是蓟辽总督喻安性。

喻安性是一个很务实也很有才能的人,和袁崇焕的关系也不错,现在由于崇祯对塞外诸部的错误政策,对袁崇焕而言,喻安性这个人的重要性便猛然增加。喻安性在,他说的话便极可能管用,喻安性极可能听得进去,所以兵变的事情生后,袁崇焕就开始担心喻安性受到牵连,被免除蓟辽总督的职务。

像喻安性这种人是不多的,如果喻性走了,那再来一个喻安性的可能,袁崇焕认为基本没有。

朝夕跟袁崇焕在一起,郭广对边事的认识不知不觉也深入了许多,他也知道喻安性的重要性。沉吟了一下,郭广简洁地回道:“大帅,王应死,喻大人致仕,继任的顺天巡抚是王元雅,继任的蓟辽总督是刘策。”

一听到是这个结果,袁崇焕的神色立时就凝重起来,真是太糟糕了。

因为这件事,袁崇焕一整天的心情都很不好,晚上,他又开始给崇祯写奏疏。关于喻安性的部分,袁崇焕写道:“即如蓟督喻安性,清而有执,虚而能定遵化之事,有非安性所尽得。为春秋责备贤,今不得不为法受议。使乞饷而得,何至有是”

第二天一早,袁崇焕把奏疏了出去。

接到袁崇焕的奏疏,崇祯原本就很恶的心情又再恶三分。

“使乞饷而得,何至有是”,这不是指着鼻子说都是他的责任吗

袁崇焕想让喻安性回去,偏不

奏章送走了,袁崇焕开始有点后悔,火气干麻那么大

除了在粮饷的问题上,崇祯支持的力度不够,但其他方面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的,尤其是在人事的安排上。前些日子,登莱巡抚孙国祯致仕,他又提请撤销此建制,崇祯也没什么废话,照准了。

崇祯能做到这种地步已经很不错了,但人就是奇怪,像魏忠贤那套号的,无论怎么胡作非为,虽然生气,却不会真的来火,可对崇祯不行。

袁崇焕心里明白,崇祯对他寄以厚望,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否则又哪来那么大的火气这是不对的,前请内帑,现在为喻安性鸣不平,都是很不理智的行为,但他就这么个性子,一遇到事情头上,就收不住。

一连三天,消息全无,袁崇焕知道没有希望了。

又过了几天,三月甲午,袁崇焕从城外兵回来,到了帅府,兵备副使郭广迎上前来,对袁崇帅,束不的的使来了。”

束不的是部落领,在哈剌慎三十六家中很有威信,一般和明廷谈什么,都是由束不的出头。年初的时候,就是这个束不的给朝廷上疏,要求崇祯皇帝要“爱养边民,体恤属国”。

听说束不的的使来了,袁崇焕的眉头不觉皱了起来,现在这个问题越来越麻烦。皇上年轻识浅,不明白这其中的关键还情有可原,最可恨的那些大臣,一味迎合皇帝自大的心理,而一意鼓噪。

袁崇焕问道:“来干什么”

郭广道:“束不的求大帅开于前屯之南台堡,互市参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