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乱明天下一根钉 > 分节阅读 90

分节阅读 9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如网。宁远之战时,努尔哈赤曾派兵马来过,但不得无功而返。

袁崇焕此番重回辽东,他们自然高兴之极,何况现在又升了官,本该更加高兴才是,但这会儿,三人的兴致都不高,尤其是赵率教。

亲自给三人地酒杯斟满了酒,袁崇焕笑着问道:“你们三个这是怎么了怎么没精打采的”

听袁崇焕这一问,三人地情绪愈发的低落,祖大寿和何可刚都向赵率教看了一眼。显然,他们情绪低落,根子一定在赵率教身上。

果然,沉默片刻,赵率教沉声道:“仅凭一诺,皇上便将半壁江山交给大帅,此心何心,大帅定比率教更清楚。倘然真正如此,倘然皇上真正赋予大帅全权,又不吝兵马钱粮,率教以为凭大帅之能,建部定无丝毫可乘之机,大帅定可一举平边患,但实际却不然。大帅于关内并无全权,钱粮充足更是空谈,如此境况,若大帅稍有差池,皇上会如何反应望之深,必责之切,到时,大帅能全身而退吗”

“功高明主卷,心苦后人知。”听赵率教此语,又勾起了心中的忧虑,袁崇焕不由又想起了自己做过的这句诗。

后人真会知道他的心苦吗袁崇焕心中叹息,但他不想说这个,于是道:“到目前,朝廷虽以为建部凶残,却仍认为不过是癣疥之疾,但我等知道建部是多大地祸害,所以为了身后的万千百姓,我们定要担起这个责任。为此,纵然万死也不足惜,崇焕深望诸君助我一臂之力,我们要共同为百姓铲除此大害”

三人肃然,齐声道:“我等愿与大帅共生死”

“好”袁崇焕把酒杯端起,慨然道:“崇焕敬诸君一杯。”

随后,四人边吃边谈,其间,袁崇焕提出了精简军队地问题。

实际上,这个问题只是祖大寿一个人的问题。在辽东地军队中,有一个辽西将门集团,其中以祖大寿为首。因此之故,在辽东没有袁家军,却有祖家军一说。

祖家军地形成,袁崇焕起了极大地作用,因为既然“以辽人,以辽人守辽土”是整个辽东战略的基础,那么将领的势力就是必然的选择。

祖家世居辽东,为当地望族,人丁众多,经过袁崇焕的倾力支持,祖家军已成为辽军的主力。其后,袁崇焕虽罢职离去,但也已无人敢轻动祖家军,即便以王之臣对袁崇焕的仇视,他也不敢如对待赵率教等其他将领一般,将祖大寿调离辽东,自然就更别提拆散祖家军了。

祖家军与宁远十三营兵马不同,推行屯田和以辽人守辽土的政策后,严酷地环境使得辽东汉人与女真人相似,出则为兵,入则为民,上马打仗,下马种地,各家各户聚在一起,既是家庭又是兵营。

这种由屯田和以辽人守辽土的政策演变而来的拖家带口的屯守制度,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好的一面是有利于稳定军心、民心,保家卫国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女真人侵掠家园时,大家生,生在一处,死,也要死在一起,人人都会死战到底,极少有贪生怕死的逃兵;不好的一面是不利于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机动作战,打大仗,打硬仗。

平灭辽东之患,自然要建立一支精锐地野战之师,现在就要开始着手准备,而这也就意味着要改变现行的体制,实行兵归营,民归屯,打仗地专门打仗,种地的专门种地。但这样一来,就要家分两处,妻离子散,士兵们自然不会愿意,抵触的情绪必定难以想象。

见三人的目光都向他看来,祖大寿没有犹豫,他向袁崇焕做了保证。

因为锦州让女真人又给毁了,最后,袁崇焕让祖大寿务必在入冬之前把锦州城建起来,为此,他会想尽一切办法,罄尽全力帮助建城。

都谈好之后,祖大寿和赵率教当晚就都离开了。

第二天,上午巳时,袁崇焕正在府衙里办公,中军来报,说是皇太极的使者求见。

袁崇焕微微愣了一下,然后命中军带来人进来。

来人袁崇焕认识,还是上次和谈时,皇太极派来地那个特使,此人叫纳吉海。

见礼已必,纳吉海恭恭敬敬呈上一封书信,说道:“我家大汗听说大帅复出,特遣小人前来道贺。”

袁崇焕点了点头,而后打开了书信,信中没什么实质内容,无非是些客套话,看来皇太极要说的话都在纳吉海地肚子里。

“我家大汗天心仁厚,一向主张双方罢兵,使百姓免遭涂炭,但贵国能与我家大汗共此盛事的唯大帅一人而已。听说大帅复出,大汗欣喜万分,故遣小地来见大人。”

“大汗天心,圣朝皇帝又何不如此但和亦有道,请你家大汗归还辽阳、沈阳、抚顺、铁岭、开原五镇,本督既罢兵休战,两地百姓即可安居乐业。”袁崇焕淡淡地道。

“大帅所言,正和我家大汗心意。大汗也想划定疆界,但不能按大人说办。合理地疆界应该是天朝以大凌河为界,我朝以上叉河为界。大金取消“天聪”年号,天朝给铸大金国印,天朝给大金讲和的礼物数额也可重新考虑。”纳吉海立即答道。

这都是扯淡,但还是得扯,袁崇焕沉吟片刻,道:“你先下去,我会上禀朝廷,然后再议。”

纳吉海下去后,袁崇焕又思索片刻,然后提笔,开始给皇帝写奏章,禀明此事。

纳吉海的住处自然得由袁崇焕来安排,出了帅府,纳吉海与街上的一个商贩模样的人对视一眼,那个商贩冲纳吉海微微点了点头。

纳吉海的住处离帅府不远,就隔着两条街,当纳吉海进入院中的时候,一个军官从拐角中走出来,向院子里眺望了两眼,然后转身迅即离去。

不多一会儿,那个军官骑着战马,冲出了宁远,向山海关疾驰而去。

水没有喝一口,马没有停一步,天擦黑的时候,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左良玉进了京城。

左良玉,字昆山,山东临清人,幼时父母双亡,由其叔抚养。左良玉身材高大魁梧,力大过人,乡邻都称之为红脸大汉。虽未曾上学,但聪颖过人,自幼习学武艺,尤善弓射,娴熟左右开弓,堪称百发百中。从军后,左良玉不仅勇武,而且多智多谋,现已晋升为辽东车右营都司。

上个月宁远兵变,本没他什么事,却被袁崇焕以没有管好所辖士兵,参与兵变为由给撤职了。

兵变就他妈该兵变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当兵为的是啥还不是为了那几个饷钱,有道是皇帝还不差饿兵呢。管他才不管呢,偷着爽还爽不过来呢。

但谁曾想,就因为这,他一个堂堂地朝廷高级武官,一睁眼就成白人了,这多年拼死拼活的全他奶奶的白忙活了。

左良玉今年才二十九岁,还不到三十,正是年富力强、野心勃勃的年纪,何况官职还比较低,权力不大,所以到现在家业也没有攒下几个,却突然一下子就成了白人,你叫他又如何能甘心

被宣布撤职的那一刻,直如晴天霹雳,清醒过来后,左良玉怒发欲狂,恨死了袁崇焕。

原本,左良玉是很钦佩袁崇焕的,当兵的,不论别人怎么说,打胜仗是唯一的道理,谁能打胜仗,当兵的就愿意跟着谁。但在袁崇焕宣布撤他职地那一刻,一切都变了,左良玉对袁崇焕没别的,只有恨,只有无穷无尽的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