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乱明天下一根钉 > 分节阅读 58

分节阅读 5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格区分开来的两码事。”

虽然一时还很难转过这个弯来,但众人都还是相信陈海平的话的,所以尽管凭空少了五成的份子,大家却也没什么不满,何况这本就是天外飞来的大肥肉。

“诸位,我们要把所有需要的力量整合在一起,今后将逐步成立一个个小组,专门负责处理一项项的事情。比如如何构建国家行库、培训将来所需的人才,以及如何制造纸币,防止假冒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陈海平继续道:“还有,我们将来需要大量各方面的人才,如种植、养殖、冶铁、造船、火器等等,总之,我们现在就要从全国各地收罗各种各样的人才到我们山西来,为此,不管花多少钱,下多少努力都要做好这件事。但是,所有的这些事都有一个宗旨,就是要低调,不能张扬,要悄悄地做。”

“诸位,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我们想要实现这一切,没有比拳头更重要的了,所以这第三件事就是要练兵。”

众人虽然都是商人,但也几乎都是饱读诗书的,一听陈海平说的“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立刻就觉如饮纯酿,妙不可言。

这两句诗都是出自杜甫,上句出自偶题中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下句出自重经昭陵中的“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陈海平把这两句放在一起,立成千古佳句,妙不可言。

陈海平没有注意到这些,他继续道:“练兵是同样的宗旨,也要低调,但怎么做呢一句话,就是把我在这里做的复制到各位的地方去。我会派人到各地去全权负责这件事,大家只要配合就好,所有的花费全都算到总的支出当中。”

“诸位,现在我要说最后一件事,这件事就是粮食。天大地大,没有粮食大。近二十几年来,天候一直极为反常,长江以北灾情不断。如果持续下去,如果江南同样爆发大灾荒,到时的情形将不堪设想。但是,坏事有时候也是好事,我们爆发大灾荒,那塞外草原的情形只有更加不堪,而这将大大加速我们对草原各部的影响力度。”

静默片刻,陈海平手一挥,肃声道:“我们要储粮,大规模地储粮。诸位,这也许是上天给我们的机会。我们山西产粮虽少,但我们却有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的得天独厚之处。我们有储粮之地,也有买粮之钱。”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土层密实,非常干燥,储物不腐,非常坚固,挖地窖不会崩塌。因为这两点,山西最适合存储粮食,能够历久弥新。山西的大商户家家储粮,多者达百万石。每有大商家开窖之日,商贩云集,热闹如集市。

“少爷,要储多少”有人问道。

“能储多少,就储多少。”手一挥,陈海平不容置疑地说道。

众人还在消化陈海平的话。显然,今后他们的土地、粮储、店铺等等的主导权都要交出去。虽然这已经无可避免,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他们都无法拒绝,但一切来得太快,他们都还需要一个适应接受的过程。

“大家饿了吗”就在众人消化吸收的时候,陈海平忽然笑着来了这么一句。

众人都不明所以地看着陈海平。

抬起双手,陈海平轻轻击了三掌。随着掌声,门开了,走进来了一排的漂亮姑娘。每个姑娘手里都托着一个方盘,方盘里放着一小碗米饭、一碗猪肉顿粉条和一杯清水。

姑娘们大方礼貌地把方盘放在众人面前,然后躬了躬身,转身离开了屋子。

这时,陈海平也坐下了,他拿起筷子,端起碗,然后对众人道:“大家尝尝,看看味道如何”

众人不解,但都知道陈海平这么做必有深意,随后他们就惊奇地发现,碗里是什么菜,他们竟然不认识。

拿起筷子尝了尝,嗯,味道还不错,感觉滑滑的。第一次尝鲜,和陈海平一样,众人很快就把饭菜水全部送进了肚子里。

见众人都吃完了,陈海平又拍了拍手,姑娘们又进来把方盘拿了出去。

“诸位,大家一定奇怪刚才吃的什么,我告诉大家,那叫粉条,是用番薯做的。番薯这东西,大家有人可能知道,有人可能不知道,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番薯可以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生长,产量也高,我在这儿试种了两年,平均亩产都在一千五百斤以上。”

至此,众人都明白了陈海平的意思,这是陈海平送给他们的又一份大礼。

“少爷,这粉条的产量如何”程可望问道。

“一千五百斤番薯可以产三百斤粉条。”

有人忍不住“哇”了一声,这真是一份了不得的大礼。

“诸位,今后的事情非常庞杂,难免有磕磕绊绊的事发生,如果发生了这样那样不愉快的事,如果不太严重,我希望大家相互体谅。而且,今后不明的花销会越来越多,大家心头也难免会有所疑虑。我刚才请大家吃这顿饭,就是再次向你们表明,我不在乎自己挣多少银子,也不在乎你们挣多少银子,我在乎的是做事。”

做到这个份上,陈海平确实仁至义尽,众人相互看了看,都站起身来,异口同声地表明了态度。

自此,一个庞大的政治、军事、经济集团正式成立。

一百一十八章 上任

会议结束后,陈海平单独宴请了申万雨,王元程作陪。

申万雨自然不是申家的当家人,他是老东家申兴发的四儿子。申家的人丁特别的兴旺,老东家申兴发有亲兄弟总共十一人,而到了申兴发这儿更夸张,他有十九个儿子。

从申兴发这儿就可以想像申家这一代到底有多少后人,如果单论人数,那申家绝对是山西第一的大家族。

申兴发四十七岁,人很瘦小,看上去极干练。

像申家这样的大家族,陈海平不用想都知道,斗争会是如何的激烈。他们之间的争斗虽然不会像帝王家那么残酷,但复杂和激烈的程度却尤有过之,因为他们的天地更小。

申家内部必定分很多派,而申万雨又必定是主张与他们接触的人。

发展、兴盛、衰败,这是人间铁律,现在申家的势力虽依然庞大,但已经处在了从顶峰向下滑落的阶段。在这一个阶段,整体上,申家人的心态必然是傲慢的,行为必然是保守的,眼光必然是短浅的。但这么多人不会都这样,一定会几个明智的人,只不过他们无法扭转大局,只有跟着一起没落,申万雨应该就是这样的人。

“申东家,你的态度如何”三巡酒过后,陈海平直截了当地问道。

听陈海平问起,申万雨起身离座,躬身肃容道:“少爷,赴汤蹈火,申某万死不辞”

“申东家,坐。”申万雨坐下后,陈海平笑道:“没那么严重,不过是大家一起合作做事罢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