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乱明天下一根钉 > 分节阅读 19

分节阅读 1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你学这本书,然后把你学到的再教给这里的人,你愿不愿意”

傅山迟疑了一下。

陈海平道:“你放心,不会耽误你学医的。”说到这儿,他顿了顿,然后严肃地道:“但那些八股文章,今后就免了。”

不要说傅山,就连焦立衡都愣了一下。

当下,陈海平随即命人回陈家堡,去把一套几何原本取来。

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一种中国从来没有触及过的思维方法。

离家之前,他就让三爷专门派人去北京买书。当然,不只是这本几何原本,还有很多,比如戚继光的练兵纪要。

申时刚过,书就拿来了。

陈海平回到姥爷家,坐在炕上,望着放在眼前的书出神。好一会儿,他把第一卷拿在手中,感觉真是奇怪到了极点。

把序文仔细看了两遍,然后又翻了翻,陈海平让人把傅山叫来。

傅山进来,陈海平让他不要拘束,也脱鞋上炕,坐到自己对面。傅山坐好后,陈海平指着几何原本,对傅山道:“你知道它的重要意义吗”

傅山摇了摇头。

和八股无关的书,傅山小小年纪能知道有这本书就不易了,陈海平道:“徐大人说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徐大人还说,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

这是序文里的话,陈海平现学现卖,这段话意思是说读几何原本的好处在于能去掉浮夸之气,练就精思的习惯,会按一定的法则,培养巧妙的思考,所以全世界人人都要学习几何。

傅山虽然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但徐光启是什么人,又有哪个读书人不知道傅山一听,眼睛就瞪圆了,手一伸就把书拿到了手中,低头看了起来。

果然是牛人,傅山顷刻间就物我两忘。

看了一会儿,陈海平悄悄穿鞋下地,来到外面,他命人守在屋外,不要让人打扰到了傅山。

又静静站了一会儿,陈海平出了院门向训练场走去。

一边走,心里一边感慨:从此以后,这世间可能少了一个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大画家,但一定会多了一个比原本历史上的那个傅山更杰出百倍的大科学家。

中国这样的国度,从来都不缺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大画家,所以没什么可惜的。忽然,陈海平想到了那一世,在那个时代,中国竟然有很长时间没有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大画家。当时,很多人还觉得遗憾,他也一样,但这一刻,他的想法变了。

没有牺牲,哪有收获这是真理,忘记了这个真理而求全责备,那就是

第三十八章 押地

银子始终是个问题,三爷从一开始就知道。事后想想,三爷也不知怎么的,当时就同意了兄弟的想法。实际上,认真不认真地看,这其中都有胡闹的成分,太冒险了。

后来,后来,三爷想到这个牙根就有点痒痒,这个兄弟实在是太阴了点,连他都阴,一开始,兄弟大包大揽说花不了多少银子的,可前些日子把训练营的规划一拿出来,他立刻就傻眼了。

要是照这个规划建,再加上日常所需,光这头一年少说也得三四万两银子。

兄弟总是有法子的,但这个办法让三爷牙疼,因为这个法子是抵押土地借钱。

土地是根本的根本。

不管商业的收入是土地收入的多少倍,至少在人的心里,根深蒂固的观念依旧是土地才是根本,商业是由这个根本派生出来的,是不牢靠的。

这就是所谓的“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抵押土地,抑或更严重点的卖地,那都是穷途末路时的选择,不到万不得已,是没有人肯这么做的。所以,这个败家子弟弟说的轻松,三爷的心却是沉了又沉,何况,他们实际上是没这个权力的。

没权力,虽然不代表不能做,可一旦出了问题,损失那是相当地惨重。

土地是根本,但,不值钱。

陈家有两个举人,大爷苦研八股四十多年,成果就是拿到了举人的身份。陈家的另一个举人是老太爷,只是老太爷这个举人和大爷的举人稍稍有点不同,老太爷这个举人身份是花银子买来的。

老太爷花银子买个举人身份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地,土地,为了免税。

官府有明文规定:县的丞差、知印、吏典等下级官吏可免一石;教官、监生、举人、生员皆免二石,而京官一品可免三十石,二品可免二十四石

照说呢,免二石也不过是六十亩的税项,但正如学问在文章之外,举人的身份实际上就是一张虎皮,至于能把虎皮扯多大,那就端看个人的本事了。

陈家的本事差点,一千顷地才免了八百顷的税。

可想而知,陈家这种人免的税自然要加到普通的百姓身上,何况又是连年荒灾,这个时候,普通人谁会买地在这一带,能够买陈家田地的不超过三家,而这也就是说,三爷要抵押土地借银子也只有这三家。

前面说了,对押地和卖地这种事,不落井下石是要遭报应的。像三爷这种私自押地的行为,不狠狠地压价那更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对押地,三爷还有一个担心,一旦他把地押了,那也就意味着把全家都放到火炉上去了。这等于把一块香喷喷的大肥肉放到了狼嘴边,想要狼不吃嘴边的肉,就太难为狼了,债主必定会千方百计搞垮他们。

这种事虽不常有,可一旦有谁家倒了,那这种事就一定有。这还都用不着商量,相关的人家就都知道怎么办,配合的默契极了。

三爷把这种担心说了,但这个兄弟毫不在意,虽然对兄弟越来越有信心,但这实在是干系太大,动辄就有家破人亡的危险。

三月初二,一大早,三爷又到了新立屯,他要最后一次和兄弟商量押地的事儿,已经拖不下去了。

陈海平耐心地听着,待三爷说完,他站起身来道:“三哥,我们出去走走。”

已经是初春了,地已经开化,远远望去,尚残存点点积雪的大地上笼罩在一片片朦胧的青色里。

训练营的选址已经定了,在村西三里外的丘陵坳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