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官途 > 分节阅读 243

分节阅读 24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其实臣也没什么好说了,臣想提两个建议,希望陛下能够同意,一是开放海禁,给沿海渔民一条生路,其次是开放言禁,希望我大明能继承唐宋遗风,不以言获罪,臣允许高丽民间办报,以开启民智,颇有启示,臣也知道陛下是开明君主,一定会赞成臣的意见,臣愿意辅佐陛下,将建文新政实实在在地延续下去。”

病榻上的朱允炆不由愣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李维正这种大军阀居然会支持他的新政,而且比他更务实,这一瞬间朱允炆有点恍惚了,他竟产生一种错觉,李维正似乎不是独裁揽权的野心家,而是他新政的坚决支持者,这时他又听李维正道:“陛下,臣也承认罢免黄子澄是有臣的一点私心,臣和他矛盾极深,他不能容臣,臣也不能容他,不过国事不能为私情所乱,臣推荐黄子澄为河南布政使,让他能为陛下继续效力。”

李维正这句话让朱允炆喜出望外,虚弱无神地眼睛里竟然闪过了一丝光彩,道:“李爱卿这句话可当真”

李维城郑重地点了点头,“臣绝不敢欺君。”

李维正推荐黄子澄为河南布政使一事就仿佛是一剂最强烈的迷幻药,年轻而缺乏政治经验的朱允炆终于被错觉蒙住了眼睛,他欣然点头道:“朕万万没有想到李都督居然也支持朕的新政,让朕欣慰之极,爱卿建议开放海禁是为民谋利,这就是朕的一贯宗旨,朕完全赞成,第二个建议不以言获罪,这也是朕登基后所倡导的朝政风气,朕也绝对赞成,至于允许民间办报一事,朕了解不多,不过朕知道这是宋风遗下,可以尝试,开海禁和办报纸两件事朕就交给爱卿全权负责。”

李维正跪下谢恩道:“臣愿尽心竭力辅佐陛下”

此时的朱允炆已经完全被已经收回利爪的李维正迷惑住了,他精神也好了很多,又笑道:“朕现在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很多事情需要彼此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到问题的真相,比如黄子澄反复对朕说,李爱卿会阻挠反对朕的新政,朕便信以为真,没想到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朕确实要多和李爱卿多交流沟通才对。”

李维正也惭愧地道:“陛下说得对,其实臣今天来也是想向陛下说明一事,蜀王和张翼确实是臣所杀,只是臣怕陛下责怪,才隐瞒了真相,实际上臣完全是为了陛下才杀了他们,臣如果早点告诉陛下真相,也不至于发生早朝的不愉快。”

“为了朕杀他们”朱允炆一愣,他连忙问道:“爱卿能不能说明白一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维正叹了一口气道:“臣在和张翼商量削蜀王藩时,遭到了张翼的坚决反对,当天晚上,张翼便派人向蜀王报信了,臣就怀疑张翼在汉中时已经和蜀王结盟了,他要拥立蜀王,因为臣带进四川的兵力不多,又和蓝玉打了一场恶战,损失惨重,而张翼拥有二十万大军,一旦发难,后果不堪设想,当臣得知张翼秘密去德阳会晤了蜀王,便先下了手,只是因为这件事臣没有证据,所以不敢说实话,结果天下都以为臣是为了私夺张翼之兵,让臣背了恶名,要知道张翼的二十万大军臣部署在了河南一线,是为抵御燕军南下,这何谈一个私字”

说完,李维正长长的叹了口气,从怀中掏出了张翼的虎符,放在朱允炆面前,“这就是调动那二十万大军的虎符,陛下可以随时调动这支军队,这是朝廷之军,臣完璧归赵,以示臣的清白。”

朱允炆有些感动了,他拿起了面前的虎符,看了半晌,他点了点头道:“朕不会让爱卿背恶名,朕会正式向天下宣布,削蜀王藩。”

“臣谢陛下厚恩”

李维正恭恭敬敬磕了一个头,又道:“另外,为了更有效地对付燕军,臣建议成立一个临时军务参议堂,专门讨论协调对燕军的作战事宜,由兵部主导,朝廷六部和各个职能部门派主事级别的官员参与,这样有什么困难可以当面提出来,可以防止各部之间推诿扯皮,以利于大家众志成城对抚燕军,陛下以为如何”

朱允炆沉思了片刻,便道: “朕准了”

李维正和朱允炆之间的一番深谈,似乎有了实质性的效果,当然,朱允炆病体依旧,没有什么明显起色,但他和李维正会晤之后,却发出一连串的旨意,重新启用叶天明为户部右侍郎,任命黄子澄为河南布政使;正式下旨开放海禁,并宣布大明王朝从此不以言获罪,允许民间办报、正式削蜀王藩和剥夺张翼的爵位等等一系列重大事宜。

这几件事俨如重磅炸弹般在朝野上下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不以言获罪,这是宋朝才有的开明制度,竟然在大明王朝重新出现了,这令刚刚经历了朱元樟强权压制后的士人们无不欢呼雀跃,纷纷相约,共饮一醉。

由于这条措施是与开放海禁同时颁布,而人人都知道开放海禁必然是李维正的决定,由此许多人都猜测,“不以言获罪”或许就是李维正提出来的。

就仿佛要解释这件事情一样,李维正又正式宣布了不以言获罪的前提,那就是不得在公开场合攻击和用言语羞辱皇帝陛下,这就更加证实了这条重大措施是皇上和李维正共同决定,也正是这件事彻底扭转了李维正在士人心目中的军阀形象。

另外,正式削蜀王藩和剥夺张翼的爵位两件事连在一起,便使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他们二人被杀恐怕是和削藩有关,看来其实是李维正奉旨行事。

但还有一条消息却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那就是成立临时军务参议堂,由各部各寺派主事以上级别的官员参加,由兵部主导,协调对燕军的作战事宜,这份奏折也是李维正所提出,但朱允炆在批准这份奏折时却发现到了一个细微的变化,和李维正当时和他说起的时候相比,奏折上似乎多了以上两个宇,由各部各寺派主事以上级别的官员参加,不过心情愉快的朱允炆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这件事他也没有和不以言获罪的重大决策并列,而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政令发出。

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有猜测

夜幕初降,府东街上的几家大酒家早已是热闹非常、顾客盈门,本来在李景隆大败后,京城一度物价飞涨,粮食奇缺,但随着李维正入京和四川平叛蓝玉结束,以及燕军撤回了黄河以北,局势开始一天天的平静下来,米价也开始回落,人心思定,曾经一度冷清的各大酒楼也再度热闹起来。

位于府东街的凤西酒楼就是其中之一,它的生意尤其火爆,这家酒楼的东主是凤阳人,有一定的官府背景,人脉极广,因此来这里吃饭的官员也特别多,渐渐地,这家酒楼也就成了一处官员们的交际场所。

今天也不例外,天还没有黑,几伙官员便相邀来这里吃饭了,在三楼一间靠窗的雅室里就坐着几名官员,他们年纪都不大,也就是三十余岁,大多任郎中、主事,都是各部的年轻骨干官员,大家喝酒吃菜,话题总是离不开官场之事。

“你们知不知道,这次朝中的重大变革,好像都和李维正有关。”说话是刑部郎中崔光清,科班出身,在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中,他最支持的就是不以言或罪这一条。

他话音刚落,旁边的兵部郎中裘海正便道:“崔兄说这话实在是没水平,这个谁不知道,大明最强烈要求放海禁的,除了李维正还有谁再者鼓励民间办报,这不就是他在高丽的翻版吗”

裘海正喝了口酒又道:“其实呢海禁和咱们没关系,主要有关系的就是不以言或罪和民间办报,这两件事看似没关系,其实是一件事,我估摸着李维正的意思就是鼓励大家有什么话就在报纸上公开说,所以就有了不以言获罪。”

裘海正的这句话说得很有点深度,众人都连连点头,大理寺寺承王帆也接口道:“我赞成裘兄的想法,李维正不以言获罪的意思恐怕不仅仅指官员,还指在野的文人,鼓励办报就是给他们一个言论的渠道,不以言获罪则是鼓励他们批评朝政,或者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以后大明的读书人可就热闹了。”

“对极以后给报馆写几篇文章,还能赚点润笔酒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