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官途 > 分节阅读 238

分节阅读 23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总兵就会趁机占领资阳和眉州,把蓝玉的地盘压缩在成都,半年之内,蓝玉必败。”

“最好是打硬仗”平安低吼一声,他早就想狠狠地打一仗了。

此时,蓝玉的大军已经过了彭山县,他不断接到探马的禀报,辽东军船队已过通元镇,距眉州城约五十里,由于夜间风大,船速明显加快了,蓝玉眉头一皱,他也立刻下令道:“传令大军,不得休息,继续向北进发,在明天中午赶到成都后休息。”

命令一下,士兵们怨声载道,大家都已经疲惫不堪了,原以为要埋锅做饭,没想到还要继续向北,而且到明天中午都不得休息。

副将孙光标担忧地劝道:“大将军这样行军恐怕士兵们受不了,歇息一个时辰,让大家吃点干粮吧”

蓝玉怒道:“我为主帅尚不辞辛劳,他们叫喊什么,兵贵神速,若让李维正先赶到成都,成都不就完了吗”

“可成都不是还有马将军的两万守军吗他应该能抵达一阵。”

“马琳那个笨蛋,李维正有威力强大的火炮,他能守得住城吗”

孙光标默然无语,他感觉到蓝玉其实已经被李维正牵住鼻子了,这个曾经赫赫威风的名将,在享受了几年的穷奢极欲后,军事才能似乎有点退化了,浑然不觉自己已经被敌人牵制住了,他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得督促士兵加速行军。

又行军了两个时辰,士兵们实在是坚持不住了,连军官们也开始抱怨。孙光标终于忍不住再次向蓝玉建议休息,蓝玉见士兵们确实不行了。只得下令道:“全军就地休息半个时辰,不得埋锅做饭,吃点干粮后继续行军。”

“大帅有令,休息半个时辰,不得埋锅做饭”

“大帅有令,休息半个时辰,不得埋锅做饭”

传令兵一声声地将命令传达下去了,尽管只有半个时辰,但筋疲力尽的大军还是欢呼起来,大家纷纷倒地休息,不少人一躺下便立刻呼呼大睡了,实在是疲惫到了极点。

蓝玉坐在一块大石上,一边喝水,一边想着目前大明的局势,辽东军进川确实让他始料不及,他原以为朝廷至少要和燕王打上几年,他正好利用这几年好好地整军发展,拿下汉中,和秦王连成一片,然后他拥秦王在成都称帝,连国号都想好了:西明,立秦王为傀儡,待夺取天下后再废掉他自立为帝,他一定要推翻明朝,以报朱元璋杀自己全家之仇。

但辽东军的突然到来,打断了他的计划,说实话,他是有点瞧不起李维正的,这种瞧不起是一种骨子的蔑视,李维正是临淮县人,他是定远县人,定远县人从来都是瞧不起临淮县人,这是有些地方渊源的。其次李维正的老底他很清楚,一个临淮县的小吏,连秀才都五次考不中的人,当年,就在他的家门口救了太子朱标,从此飞黄腾达,现在好像还不到三十岁,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能和身经百战的蓝大将军抗衡吗

不过蓝玉却有点忌讳李维正的火炮,据说他发明了一种新式虎蹲炮。战马能托行,为此还专门成立了炮骑军,张玉的三万精锐就是饮恨在这种火炮下。

这让蓝玉有点不安,四川不比北方北疆,没有骑兵,基本上是以步兵为主,速度上无法取得优势。一旦两军交战,辽东军的火炮恐怕会给自己以重创。

就在蓝玉的心绪不宁时,忽然一名探子疾速驶来,翻身下马,跪在蓝玉面前禀报道:“大将军,辽东军已经在夜间悄悄上岸了,向东而去,但船队依然继续向北行驶。”

蓝玉霍地站起身,急声问道:“他们多少人上岸”

“黑暗中具体人数不详,但至少应在八万人以上。”

“八万人”蓝玉又呆坐下来,疑惑不已,“他们要干什么”

旁边副将孙光标小声道:“大将军,辽东军会不会是去取资阳”

一句话提醒了蓝玉,他立刻命道:“取地图来。”

几名亲兵把地图在大石上铺开,点燃了火把,蓝玉仔细地看地形,眉州以东皆是平原地带,到资阳约两百里,这种地形有利于北方多马的军队行军,而且眉州到资阳一带是产粮重地,目前资阳城内就还存有百万石粮食,蓝玉忽然发现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如果朝廷的实控地推进到资阳、眉州一线,那么自己就养不活三十万大军了,最多只能维持十几万左右的军队,那么辽东军二十万北上,汉中军二十万南下,这样南北夹击,自己还能抵抗得住吗

汗水从蓝玉的额头上流下,他忽然明白了李维正的战略部署,李维正并不是要取什么成都,而是步步为营。把自己逼死,这个时候,燕王应该正大举进攻秦晋,秦王自顾不暇,不可能再来援助自己了,资阳是自己的粮仓,无论如何不能丢失。

蓝玉猛然站起身大声吼道:“传令全军立即转向东南,明日中午前给我赶到资阳,拖延不行者,立斩”

第二百七十一章 眉资大战中

青梅镇位于眉州以东约六十里处,小镇颇大,约三百余户人家,在小镇周围,分布着十几个村落,一条连接眉州和资阳的主要官道从小镇南面穿过,使青梅镇成为方圆几十里最有名的市镇,但此时,青梅镇里弥漫着一种大战来临前的紧张气氛,一支近十万人的军队就部署在青梅镇以北约三里外的一片森林周围,整整一天,青梅镇以及附近的百姓们都在军队的指挥下向南方的仁寿县逃难而去,方圆五十里内,黑夜中再无一户亮着灯光。

北面的一片森林周围,十万辽东军已经枕戈以待,在森林的最东面是一座小丘,小丘上林木茂密,两三间茅屋分布其中,茅屋的主人已经逃难了,这里便成为辽东军的临时指挥所,其中一间较大的茅屋里隐隐透出灯光,尽管这丝灯光若隐若现,但在漆黑一片的夜里还是那样吸引人的目光。

茅屋里,李维正和十几员指挥使正在一幅地图前小声地讨论着蓝玉军的进军路线,从斥候得到的情报。蓝玉大军已经距青梅镇不足五十里了,仅仅一天一夜,蓝玉便强行军一百二十里,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向东南推移,让所有人都领教到了蓝玉用兵的快,如果是从前,大家或许会发出一片惊叹声,但在场的诸位都是大将,现在已经没有人惊叹了,蓝玉现在的用兵就仿佛一个已经泄密的高明魔术师在同行面前的表演。

他们看到了蓝玉用兵“快”和“奇”的背后一面,这是以牺牲将士体力为代价作战策略,在没有准备的敌军面前,这种策略或许非常有效,但在已经非常了解这种策略,而且已做好准备的敌军面前,它无疑会给自己带来一种灭顶之灾。

从彭山到资阳的官道位于青梅镇以北十五里处,之所以选择青梅镇这个位置驻军,是参谋们根据蓝玉的行兵习惯做出的决策,蓝玉的行军习惯是派出三支斥候队在前面巡查,这三支斥候队间隔二十里,每支斥候队约百人,他们的巡查是一种拉网似的探查,非常细致,所以蓝玉打仗从来都不会遇到埋伏。

但参谋在分析了他大量的行军记录后,便发现了其中的一种规律,也可以说是一种漏洞,那就是蓝玉军行军斥候只会在道路两边十里范围内进行探查,以防止半路的埋伏。应该说针对埋伏来说,这种探查已经充分了,发现了敌情,十里的距离足以让蓝玉军可以迅速集结应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