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官途 > 分节阅读 180

分节阅读 18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析的透彻啊但他眉头又一皱问道:“那我又该怎么救蓝玉呢父皇肯定不会听我的。”

邵闻达呵呵笑了,“殿下只想绳子一头,怎么不想想绳子那一头呢蓝玉现在在贵州屯田,手中有二十万大军,如果殿下以皇长子的身份给他写一封密信,告之他有杀身之祸,那蓝玉肯定会驻兵不动,不肯进京,皇上又投鼠忌器,不敢轻动于他。这样蓝玉的事就拖下来了,一年半载后皇上驾崩,殿下再以皇长子的诏书告之天下,历数朱允炆失德之举,振臂一呼,登高为诸王盟主,届时再邀蓝玉相助,许之以高官重爵,殿下是名正言顺的皇长子。这个拥立之功,蓝玉又怎么会弃之不要呢”

朱樉激动得浑身发抖,他上前一把抱住了邵闻达,无比感激地说道:“先生真是我的恩师也,孤王记下了,他日我登皇位,必封先生为文官之首。”

邵闻达也有点被这套周密的计划迷惑住了,可是这套计划却是李维正的精心布局,他心中长长叹了一口气,天下英雄辈出,将来大明鹿死谁手,还未为可知,他确实该为自己的未来重新好好考虑一下了。

邵闻达所叹英雄辈出,其实是英雄之见略有所同,在即将爆发的蓝玉案这盘大棋局中,三个对弈者都在紧张地进行着自己的布局,朱元璋实力最为雄厚,他已经撒下了大网。设置了诸王演兵这个诱饵,并派出大量的锦衣卫准备随时收网,在这局对弈中,他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可谓步步为营、胜算无遗。

而另一个对弈者李维正却避实就虚。找到了最弱的心脏部位,一剑穿心,在朱元璋的密密大网上,割破了一个小小的口子,这个口子虽然不大,但足以让网中的大鱼脱网而出。

就在这时,第三个对弈者,也走出了自己的棋路。

北平,燕王府,朱棣伏案飞快地写着一封短信,他写完最后一个字,又读了一遍,便将它卷进一只蜡丸中封好,交给他的心腹,密探头子纪纲,并仔细吩咐他道:“你亲自跑一趟,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封信送到贵州,秘密交给吕思远,命他按我信中的指示行事,此事事关重大,信件万万不可遗失。”

纪纲躬身应道:“属下遵命”

他转身离去了,朱棣松了一口气,他背着手走到窗前,望着窗外一株怒放的梅花,他忽然笑了,不由自言自语道:“蓝玉,你若就这么死了,岂不是有点可惜了。”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六章 毒秀士劝

一羽信鸽从天空盘旋而下,准确地落在了总兵府衙门的后院里,一名亲兵早已等候在旁,他熟练地从鸽腿上解下一只红管,撒开脚就跑,衙门外已经有战马在等候,几名亲兵翻身上马,向金山卫城外的码头上疾奔而去。

李维正的办公地点是在宝船上。此时他正在船舱里给朱允炆写述职报告,在投靠了朱棣后,他给朱允炆的述职报告写得更勤更认真了,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做表面工作,更重要是现在已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时刻。是朱元璋正准备清洗军中高官的前夕,他如果不把自己紧紧绑在朱允炆这个战车上,一旦朱元璋杀红了眼,刀光所致,他也不一定能幸免。

李维正刚刚写完他准备在辽东办一百所官学,让所有孩子都能够入学。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有亲兵禀报道:“大人,鸽信送来了。”

“让他们进来”李维正放下了笔。

片刻,一名亲兵走进,半跪行了一个军礼,将鸽信双手呈上道:

“大人,是从西安府发来的信。”

李维正这几天一直不出海,就是在等这封鸽信,他接过鸽信,有些急不可耐地打开,信是孙济亲笔所书。一切顺利,邵闻达愿意投靠辽东。并说服了朱樉,此时朱樉写给蓝玉的亲笔信已经在路上了,同时他已派人去贵州给吕思远送信。

“干得好”李维正心中十分兴奋,他把将信一合,他刻提笔继续将述职信写完,便将信交给一名亲兵,嘱咐他道:“这封信要立刻送往京城,今晚就出发,不要再等明天了。”

“遵命”亲兵接过信,便火速离去。

办完了手中的事情,李维正这才吩咐道:“可以让陈玉来见我了”

片刻,一名身材高大的年轻将领走进房间,躬身道:“末将陈玉,参见总兵大人。”

陈玉是李维正从百户提拔起来的一名年轻千户,是火枪军的统领,他率领三千士兵驻扎在辽东外海的广鹿岛上,这三千人可不是一般的士兵,而是全部配备了新式武器燧发枪的军队,是从辽东各卫火铳手中挑选出来的精锐,他们就在广鹿岛上练习燧发枪的使用,另外,还有一支五百人的队伍驻扎在獐子岛上,他们则训练新式火炮,这两支军队都是绝对保密,与外界完全隔绝了音讯,只是每隔半月,有补给船上岸。

这次千户陈玉就是特地前来述职。李维正见他要向自己汇报,便摆摆手笑道:“不用说了,我现在就要去广鹿岛,我想亲自看一看我的火枪军的威力。”

陈玉连忙答应道:“是属下这就陪同大人前往广鹿岛。”

一刻钟后,李维正的宝船缓缓出发了,驶向南方,它将绕过旅顺港,再调头前往广鹿岛。

船头,李维正身着军服,海风吹拂着他的脸庞,他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一颗心已经飞到了遥远的万里之外。

贵州,这里自古就是流放发配犯人的地方,边远闭塞,千年来都几乎没有得到过朝廷的刻意开发,一直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正式批准了傅友地屯田贵州的奏折,三十万大军就地在贵州屯田,同年,朱元璋送其中二十万大军的家眷前往贵州,随夫长驻贵州屯田,贵州的土地因此出现了一个个的屯堡,延绵六百年。直到今天,他们的后代仍居住在这些保存完好的屯堡之中

洪武二十五年,蓝玉征罕东大胜,朱元璋随即命其赴贵州巡察屯田事宜,次年二月初,朝廷的宣旨官再赴贵州,加封蓝玉为太子太师,命其回凤阳总督诸王大演兵。

三月的春风吹绿了贵州大地。燕子在风中穿梭,山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杜鹃花、桃花、梨花,粉白相间、姹紫嫣红,而泥土的潮气,混合着野草和树叶的清香,又带着一丝茁壮秧苗的青气,弥漫着温暖的南方的空气中,引得人都要醉了。

但就在这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春天里,却有一种紧张和不安在悄悄地躁动着,在贵州中部平坝卫的天龙屯堡中,蓝玉正背着手来回踱步,他在考虑着一个关系到他一生命运的决定。

其实蓝玉只是路过此地,他刚才普定卫巡视归来,准备奉旨前往凤阳。但行至平坝卫,蓝玉突然决定去天龙屯堡拜访一位故人,正好一封紧急信件也赶到了,拦住了他前进的脚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