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官途 > 分节阅读 141

分节阅读 1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力尽。但堆积如小山般的奏折仍然让他不敢有半,懈怠。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没有一副强健的身体。如果来应付繁重的政务。其实让长子退出东宫。也是为了他好。

朱元璋随手又从案头拿过一本奏折。这是今天兵部刚刚呈上的折子。是李维正在小琉球岛的战报。全歼倭寇一千五百余人。大半葬身海底。另斩首四百余人。首级已送至兵部。而兵部尚书孙家泰在奏折上的批注只有八个字:“据不足。尚待核查”。

轻描淡写的八个字便将李维正的功劳抹杀了。兵部的潜台词无非是说李维正报的人数不知是否有假。送来的首级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倭寇。也不能说兵部的说法不对。歼灭一千五百余倭寇确实有造假的可能。可要核查也无从着手。也就是说最后的结果十之是不了了之。李维正的功劳将不被兵承认。

朱元璋不由轻轻摇了摇头。他知道李维正因有在锦衣卫任职的经历以及他资历太浅便的升高位两件事。使的他始终被大部分朝臣敌视轻视。他的功劳被人漠视。他的过失被人盯住。从这次小琉球群岛歼灭大量倭寇上便可看出这一点。送来了四百多首级还说证据不足。兵部是有点鸡蛋里面挑骨头了。

朱元璋心里很清楚。维正不敢作假。这次确实是他立下了大功。可若表彰了他。那几十名官员联名弹劾他滥用“临机决策权”一案又怎么服众还有琉球三国之事。他对海国策的挑衅。虽然自己的怒气是消了。但并不代表他朱元璋就可以网开一面。饶过李维正在海禁上的挑衅。

朱元半天沉思不语。明天就要见李维正了。可该怎么处理他。他一时还拿不定主意。朱元璋沉思了片刻。便随手拉了一下身旁的细。细绳是连接隔壁的内阁学士房间今天当值的是文渊阁大学士宋纳。很快。宋纳从隔壁匆匆赶来。躬身了一礼道:“请陛下吩咐”

卷一 卷进大案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初次述职

阁学士是朱元璋的私人秘书,他们自古就是中国官场人物,今天则叫做智囊或专家一类,南北朝时称为翰林学士,一直便是皇帝的幕僚,到中唐玄宗时代时翰林学士的权力曾达到了顶峰,他们被李隆基利用,成为了他对付强大相权的一种手段,分去了中书省的部分草诏之权,使皇帝终于有了直接下旨的权力,但这是不合法理的,所以翰林学士的权力很快又衰落了,在宋时最为势微,仅有虚名。

到了明朝,翰林学士演变为内阁学士,这才真正迎来了它的春天,朱元璋一脚踢开了中国自隋唐后逐渐形成的权力制衡原则,废除了相国,所以明清无相国,只有君权独裁,中明的皇帝吃不了先祖那份苦,只得将朝务托付于私人,内阁学士便以皇帝私人秘书的身份渐渐掌握了大权,尽管看似相国,但本质上还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皇帝不放心秘书独掌大权,又让阉奴来加以制衡,这就是终明一朝宦官猖獗的根本原因,所以满清皇帝便能轻而易举地取消内阁学士的权力,将大权独揽,就像私自搭建的房子被拆迁一样,尽管心中不服,可又能去哪里申冤

这也是中国近代逐渐走向腐朽黑暗的根源,失去几千年形成的君相制衡,就俨如血液中失去了白细胞,以一人之独裁,最后焉能不走向灭亡。

朱元璋是个事事亲为的君主,所以这个时代的内阁学士还仅仅只是一个秘书然替朱元璋做决策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多时候也只是装点一下门面,而像今天朱元璋让宋纳替他做参考,就属于很少见的现象了。

朱元璋便将李维正的事情给他讲述了一遍,最后道:“他打击倭寇和护卫货船有功,朕承认,他教训高丽人,朕窃以为也可行,但他滥用临机决策权,这已是群臣的共识,尤其是他主张移民于海外海禁,这是朕决不能容忍,所以朕对怎么处置他,心中还一时拿不定主意问问先生,你认为朕最后该怎么处置此人”

内阁学士的学虽好对帝王之术都不擅长,一般都要从书本典籍里找答案,可宋纳却是内阁学士中的异类,不仅学问好,也善于变通,能出主意因此朱元璋总喜欢让他跟在身旁,宋纳思索了半天便道:“陛下臣以为所谓滥用临机决策权不过是种不满的说辞,权就是权既然给了,又何谈滥用二字李维正可是忠实地执行了陛下赋予他的权力,如果以它为发落借口,于情理不符;其次是移民有违海禁,臣听陛下的说法仅仅是他向陛下建议或者请示能不能做臣以为关键是究竟有没有做违禁之事,如果做了,陛下可正大光明处罚他,如果他并没有做,仅仅只是个想法,陛下就不必把此事放在心上了,直接否决了就是,再好好警告他,别让他再触犯了陛下的底线。”

说到这里,宋纳深深向朱璋躬身行一礼,婉转地劝他道:“陛下,臣一直听陛下说此人是个难得人材,所以几次破格提拔他,他既屡受圣恩,那当然会遭人妒忌,如果陛下觉得他风头太健,那就适当打压打压他,不给他封赏便是了,以上是臣的愚见,请陛下自酌。”

朱元璋点了头,宋纳说得很有道理,即使想处罚李维正,也不能用滥用权力的罪名,他心里有数了,便对宋纳笑道:“时辰已经不早,先生就回府休息吧朕再批完几本奏折也要休息了。”

“请陛下保重龙体,微臣退了。”宋纳行一礼,便慢慢地退了下去。

朱璋将李维正地几本奏折放在一起。他又提笔开始了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地奏折批阅。

次日早。李维正并没有去参加朝会。他是地方武官。不经特别诏宣可以不用上早朝。但今天早朝后皇上要召见他。所以李维正还是一早便出门了。进了紫禁城。在午门前等候。

朱元璋地早朝并不冗长。不到两时辰后便结束了。随即又侍卫来宣李维正觐见。李维正整理了一下朝服。便匆匆跟随侍卫向位于中和殿地朱元璋御书房走去。

走到中和殿台阶前时。李维正却迎面遇见吏部尚书詹徽。詹徽本来是要面见朱元璋。汇报几名官员地左迁之事。却被告之皇上要接见其他大臣。让他下午再来。詹徽只得怏怏退出。不料却一眼看见了正随侍卫而来地李维正。

他先是一怔。随即向李维正笑着拱手道:“李大人是几时进京地。我竟然不知”

李维正也回礼道:“我是昨天刚刚京,尚不及去拜访尚书大人。”

“李大人客气了”詹维干笑一声,他忽然向两边看了看,压低声音道:“李大人可要当心了,皇上对大人在高丽炮轰釜山一事极为不满,若今天再激怒皇上,恐怕我等只能替大人收尸了。”

说罢他哈哈大笑,转身而去,李维正冷笑一声道:“那就看最后谁替谁收尸吧”

他不再理睬詹徽,快步向朱元璋的御书房而去,李维正在门口略等了片刻,一名太监出来道:“皇上命威海指挥使李维正觐见。”

李维正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一关能否过得去,就看现在了,他快步走进御书房,恭恭敬敬地跪下磕了一个头道:“臣李维正参见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

“李维正,你起来吧”朱元璋的声音异常冷淡,他放下笔,打量了一眼李维正,见他和年初相比变得又黑又瘦,忽然想起他出使日本的辛苦微微和缓了一下口气道:“你去看过太子了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