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官途 > 分节阅读 99

分节阅读 9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看这个。你有什么建议”

朱标接过奏折翻了一下。其实他已经知道了。关于广东灾粮和秦王走私案的结果李维正都已秘密报告了他。他是除了父皇之外唯一知道这两桩案子真相的。尤其是秦王走私案涉及银数目之大令他膛目结舌。但他也由此对李维正很满意不仅能干。而且没有忘记自己是谁的人。

尽管朱标已经知晓。但他还是装模作的仔细看了一遍。报告中明确指出粮食中的稻是来自军粮。都指挥使同知事都涉案其中。不过对外公布却是南海指挥使虞光清勾结主簿和粮仓千户贪污军粮。事后还毁掉粮仓以掩盖罪行。目前虞光清已经畏罪自杀。从其在东莞的宅子里查抄出的钱粮价值白银近五万。已经全部充`。

朱标当然知道。这是为了掩盖秦王走私案而让虞光清顶罪。不过虞光清此人确实该死。仅助秦王走私白银就罪不容恕。

朱标放下奏折。欠了欠身道:“儿臣以为赈灾粮虽然让人痛心。但广东灾民的赈济却更重要。应广东各级官府快完成灾。恢复灾区生产。至于赈灾粮案可以后慢再细查。”

朱标的意思就是想希望父皇不要把这件事扩大到的方官府。到此为止。朱元璋笑了笑便道:“皇儿心系百姓令朕感到欣慰。不过鹤亭侯张翼已承认广东军粮是历的短少积累所致。和前任朱亮祖有关。只是他疏于管理。去年才发不符。他不向朕禀报。便偷偷掺了稻。不料最后却成了他的罪责。他已表示认罪。愿捐出全部土的来赔偿军粮。朕已经准了。并以失职罪免去他都指挥使一职。贬为庶民。而李千户的正式公告中由光顶罪。这其实是朕的意思。”

说到这里。朱元璋第二本奏折递给了朱标。淡淡道:“至于为什么要用虞光清顶罪。你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朱标慢慢的读这份告。和李维给他的密报相。这份报告写十分详细。足有五千多字。将秦王走私白银案的前因后果。以及他破此案的详细经过都写了。于罗氏家族李维正也没有隐瞒。他的描述罗氏家族是被秦王所逼。不的已而为之。但其在破此案中立下大功。并在抵御倭寇的战役中罗氏家族死伤惨重。最后罗氏家族的老家主罗恒来锦衣卫自首。愿意承担罗家的一切罪责。并将其所有的家产和土的都献给官府用于灾。而李维正则承认自作张将罗氏家族的其他人放走。表示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而在报告的旁边。朱标见父皇用朱笔批示了对罗家的处置:“罗恒斩首。家产没收。余不再追究”。

而报告最后是李维正识破秦王幕僚的金蝉脱壳计。在封川县截获了三十万两白银。父皇的批示却是“智勇有加”四个字。

看完报告。太子朱的心情沉重极。尽管他已经知道了此事。但这份报告细述说还是使他为兄弟的糊涂而感到痛心疾首。

朱元璋收回奏折。叹了一口气:“这次李维正赴广东查秦王走私朕的安排。管秦王是朕的儿子。是你的弟弟。但仅“勾结日本”这个罪名就不可饶恕了。况且还走私三十万两白银。而且不止一次。朕已经对他失望之极。朕已决定将削去他的藩国。命他进京领罪。皇儿的意见如何”

朱标跪了下来。重重的磕了一个头道:“父

弟从小就缺少父的疼爱。儿臣作为兄长。也没有能导他守道德。以致今日之儿臣也有失恳求父皇看在手足情份上。从宽处罚二弟。给他一个洗心革面的机会。”

朱元璋看了他半响。徐徐问道:“是你的心里话吗”

朱标仰头望着父皇。诚恳的说道:“回禀父皇这是儿臣的心里话衣服破尚可补。手足。安可续儿臣愿为二弟承担部分罪责。”

朱元璋背着手走到窗前默默的望着窗外的雪花。良久才声音低沉的说道:“你看重手足之情。朕很高兴。不过事情还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朕已经下诏命秦王进京。等他进后。你就以考察新都的名义去巡抚陕西。好好看一看你兄弟做的好事然后等你回来后朕再听听你的意见。最后再决定怎么处置你二弟。”

“儿臣遵旨。”朱标低低答应了即他又道:“外儿臣想请父皇答应让李维正随儿臣一同前往西安。”

这个要求应该大。标认为父皇肯定会答应。不料朱元璋却摇摇头道:“朕不同意让他再随你前往西安。查完广东之案。他的使命就完成了。”

朱标一惊。难父皇要杀他不成。他连忙道:“。李维正对父皇忠心耿耿。这次查案更是智勇有加。是个难的的人才。父皇怎么能”

他没说完。元璋便笑着打断了他的话。“你以为朕是要杀他吗你想错了。朕当然不会杀他。只是想让他脱离锦衣卫。说实话。朕本来打算广东案后就提升他为锦衣卫事。不过朕看他坦然承认放罗家一条生路。他完全可以隐瞒。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诚实代了。并愿承担责任。朕因此就改变了主意。锦衣卫太黑暗。朕不想让他长期呆在这种的方。所以他回来后。就不会再是锦衣卫千户。”

朱标大喜。便趁机求:“儿臣恳求父皇将他调到东宫。”

朱元并没有立即答他。沉思良久才缓缓问道:“皇儿。你东宫之臣。象方孝孺黄澄齐泰等人会容忍李维正在你身边吗”

朱标沉默了。父皇一话便点中了要害。几个月。李维正进广州的当天便当街剥了南县知县的皮。这件事在东宫引起了方孝孺黄子澄等人的极大愤慨。纷纷痛斥其手狠。劝谏他与此人断绝关系。若李维正再回东宫。恐怕真的不被他们容忍。虽然他知道会有这个结果。但朱标却不想因此去李维正这人才。

想到这。朱标郑的说道:“父皇常常告我。治理江山当文武相济。重文太阴。过武则。虽然方孝孺黄子澄等人都是天下奇才。或气节崇高或有安邦定国之才。但他们都书生气太重。儿臣还是希望手下能有一名务实能干之人。李维正是我在定远县发现的人才。一手栽培起来。儿臣不想放弃他。”

朱元呵呵的笑了。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道:“错。你果然比从前有进步。也知道光仁慈是做不了事情。不错。皇儿真的让朕感到十分高兴。”

朱元璋点点头又道:“朕是打算让李维正将来辅佐你。成为你所依靠的重臣。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广东查处灾粮案手段太狠。已震动朝廷。罗子詹徽等大臣已联袂弹劾于他。可朕又不想把秦王之案公诸于众。所以朕要暂时把李维正雪藏几年。顺便再好好的磨练磨练他。他这次案子办的很漂亮。阴谋阳谋运用的高明之极。朕从别的渠道到了更详细报告。他确实是个不可多的的人才。你就替朕好好的笼络他。让他忠心耿耿替我朱家办事。”

朱标回到东宫。一路上他都在思索父皇会怎么安排李维正。李维正不会久呆锦衣卫。这是他预料之中的事。倒不是因为他不适合锦衣卫。而是锦衣卫本身已经延续不了多久了。父皇不止一次暗示过他锦衣卫并非常态。将很快解散。所以李维正从锦衣卫出来。他也并不奇怪。他关心的是父皇准把李维正安排到哪里去去里磨练

刚回到东宫。侍卫首领杨宁便迎来了上来忧心忡忡的说道:“殿下。大王子好像被师傅重罚。在那里哭呢。殿下快去看看吧。”朱标吓了一跳在记忆中长哭还是很小时之事。现在他都十四岁了。居然还哭了。匆匆忙忙向子书房赶去。杨宁却暗暗叹口气慢慢跟在后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