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唐朝好医生 > 分节阅读 471

分节阅读 47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更加没财力去修了。

这个和地方官有直接的关系,兴修水利,可是地方官的重要责任之一啊”邱亭轩却道:“要照这种情况看,赈灾新法倒是有了用武之地,可以由官府出资,百姓出办。

修一修庆州的水渠,只要灌溉方面的问题解决了。

就算天早,百姓也不至于再流离失所了。”

车四通看向他俩。

心想:“纸上谈兵,怪不得朝廷从不让新科进士出来当县令,那是有道理的呀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可惜却是不可能被执行出来的”官员们谁也没吱声,可心里想的和车四通一样。

大道理谁都会讲,谁也都明白,可问题是知道了大道理,可却不一定能当真解决得了啊王平安嘿嘿干笑两声,摇头道:“你们说的其实是一回事,那就是百姓无力修建水渠,所以应当由官府出资,修出水渠来,以利一方百姓,对吧”秋仁杰和邱亭轩一起点头,齐声道:“对,就应该这样,这是为官者,不可推辞的责任”王平安笑了笑,道:“你们有当好官的心愿,有造福百姓的志向,这很好。

诸位大人,你们呢,也是这样认为的吗”鸦雀无声,官员们谁也没说话,车四通也是沉吟半晌,这才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没有说错。

但具体办起来,并非是光有心愿和志向,就能办得好的呀”官员们这才一起点头,纷纷表态,他们不是不赞同秋仁杰和邱亭轩的意见,也不是他们当官这么多年尽白吃饭了,实在是有心无力。

说,谁都会说;做,可不见得和说一样简单了。

王平安又问两人,道:“你们估算一下。

要是把庆州这里农田都修上水渠,得用多少钱”邱亭轩书得多,父亲又是一代大儒,可书上都是只讲道理,就算举实例。

也没有举得太具体的,要说修水渠,他当然会说,可要算需花多少钱。

那他就半点想法都没有了,他哪知道该花多少钱秋仁杰算是比他了解民间,他道:“光修合水县的水渠,那就是大工程了,至少得两万贯往上吧,要是把庆州各县都修了,得十万贯往上了。

恐怕还不止呀”王平安嗯了声,道:“要是在长安,修个宅子就得万八千贯的,普通的也得千来贯。

要修整个庆州的水渠,只用十万贯,那也不算贵。

车大人,你说呢”与刀通慢慢地摇了摇头,没有回答。

他不好得罪秋仁杰一洲呼轩。

这两个新贵前途无限,以后没准就能当自己的上司,现在反对他们,不就等于日后自己给自己穿小鞋呢么,犯不上呀官员们也都默不作声,只要不问到他们个人的头上,那就都闷声大发财偏巧,这时那个崔大为跑来了,他已经写好了给吏部的信件,找到城外这里,将信交给了王平安。

王平安看过之后,当即用印。

让人将信送去长安。

处理好信的事。

王平安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问崔大为如修全州的水渠,十万贯够不够崔大为是敢说话的主儿,他可不会玩沉思。

他摇头道:“咱们庆州不比长安,人力不值多少钱的小贵的是材料钱。

要修整个庆州都收益的水渠,那是绝对的大工程,官府要存钱。

存个十年都是不一定能修上,光提前做的准备就要这么久的,而且修的当年,还要忍受一年的欠收,要养大半州百姓整整一年的时间啊十万贯听起来不少,可真要是花出去,那禁不住花的,极有可能不够”。

有了第一个敢说的,后面的人就都敢说了,有一就有二,有二就连串。

车四通道:。

平常百姓家,打口井也要十几贯的费用呢,何况修渠呢”邱亭轩皱眉道:“修水渠要准备这么长的时间呢吗。

秋仁杰却道:。

钱的方面,倒是不必费心,只是要养大半州一年”哦,明白了。

百姓要是被服了继役。

那么自必耽误农活,田里光靠老弱妇孺是不行的,而且就算是老弱妇孺也要被征调一批,负责修渠时壮丁的饮食崔大为道:“三个大人说得对极。

要修水渠,不但要先存钱。

而且要存粮。

可庆州哪有余粮,平常还要从外州调粮来救济呢。

怎么可能存得下粮呀,没有钱粮,说修水渠,也不过是空口白牙的说说罢了”邱亭轩和秋仁杰同时脸上一红,他俩考虑事情不够周全,意见却发表得挺快,这下子可丢人了。

完全暴露出他俩经验不足的缺点,让别人看笑话了。

秋仁杰道:“大哥”刺史大人,要不然你出钱”邱亭轩摇头道:”由刺史大人出钱,似乎不妥,十万贯加上百姓们所需的粮食,怕是就连刺史大人。

也是很吃力的啊”。

王平安拍干净手上的尘土,道:“就算我出着不吃力,我也不会出这笔钱的秋仁杰问道:“那是要再搞一次募捐,或是让长安的大商人来庆州开办买卖,让他们出钱。

邱亭轩也想起来了,当初大商人们曾和王平安说过,他们就算是用钱砸。

也要给王平安砸出政绩来,现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