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唐朝好医生 > 分节阅读 287

分节阅读 28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她和史忠臣,在对待别人的心态上,是一模一样的

武媚娘答应一声,跟在史忠臣的后面。回甘露殿了。

禁卫们将小宦官和宫女尽皆按翻在地,狠狠地打了起来。禁卫将军笑道:“各位,可不要叫出声啊。免得我们麻烦。挨打是皮肉荐儿。可打人却是力气活儿,我们可不想累着”

禁卫们才不管史忠臣为啥打人呢。他们只管挥舞棍子。可小宦官和宫女们却是“明白”自己为啥要挨打,还不是因为武媚娘么

他们在甘露殿时,并没有人听到史忠臣说皇帝大小便的事情,那只是史忠臣自己认为的,可他们却都知道。正是因为那宫女哼了声,而哼的这声,是对着武媚娘出的。结果那宫女估计活不过今晚了,他们也都一起跟着到霉

武媚娘的后台真够硬啊,连对她哼一声都不行

棍子打在身上,没有一个小宦官和宫女敢叫出声来,深怕再被加罚。可武媚娘是得罪不起的,却深玄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当中,对武媚娘也更加仇恨了

武媚娘跟在史忠臣的后面,听到后面传来棍击皮肉之声,心想:“我总算和他们不一样了”心中对受罚的人,并无同情,只是开心自己有可能不会再做一名宫女了。

两人回到了甘露殿,武媚娘没有再被派到外面侍立,而是进了一步。进到殿内伺候了。

史忠臣见李世民已经醒了,正在看奏章。他忙来到龙书案的旁边,轻声道:“皇上,太子已经批好了奏章,刚刚让人送来,老奴见皇上正在小憩,便没打扰。”

李世民嗯了声,翻了几道奏章,道:“治儿这段时间定是没有勤练书法,字写的不如从前了。”他看的都是王平安临摹的,现临出来的,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史忠臣忙道:“这几天不是忙嘛。过段时间就好了。”

李世民翻到那道鸡毛信,道:“嗯,这份批复上的字还好,看来写的多,练得多才行啊”奏章上的批复正好是李治亲自抄写的,是他的原笔迹。只看了几眼,李世民脸上便露出惊喜之色。道:“治儿在军国大事上,很有见解啊,这个批复很是详细。甚至比联还想得周全,好。好啊”

李世民大喜,万没想到,儿子竟有决胜千里之外的本事,这个批复正好是对自己批复的补充,而且补充得有理有据,连具体步骤都说了出来,这可是大大的进步

看着奏章,李世民忽然又道:“不会是听了王平安的建议,他才这么写的吧”

第三百八十七章 据说

皇帝技么问,史忠臣一愣,心想“没准儿太子对与甲口大事。网址向来一窍不通,可现在批复起奏章来,却头头是道,还能得到皇上的夸奖。这是什么样的进步这是一步到位啊。估计肯定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心里这么想,史忠臣却道:“不会是听了王平安的建议。皇上您想啊。王平安就是一个乡下孩子罢了。这辈子都没见过大军征战,他怎么可能会对军国大事有了解呢”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你说的也算是有些道理,王平安不可能对军国大事,有太深了解的。”迟疑了一下,他又道:“可治儿也”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太子也没见过大军征战啊,除了几本兵书,还从没通过,要让他写出这样的批复,似乎也不太可能。

史忠臣眨巴眨巴眼睛,感觉一味的替太子说好话,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军国大事,毕竟不是李治的能力所及,太吹捧着来,万一皇上叫太子过来。考校一番,那太子会更下不来台的,最终在皇上的追问下,他仍旧会说实话。

史忠臣道:“太子的兵书不少,但尚在学习之中,似乎不能写出如此完善的批复,会不会是马师傅教他写的呢”

他说的马师父,是太子李治的授业师傅,中书令马周。

李世民当即释然,笑道:“如是马周教治儿写的,那就说得通了,马周是非常人,本事了得,他教治儿,联当然放心。”

史忠臣忙陪笑道:“马师傅自然是让皇上放心的。”

李世民又看了看奏章,道:“去把马周传来,联要问一问他,在教治儿时,治儿是如何的反应。有没有真正的理解,什么叫做军国大事。”

史忠臣答应一声,出了大殿。叫过一名小宦官,让他去传中书令马周到来

马周就在西台之中,前几天由于赛跑大会的事,他没怎么来中书省。公文积压了不少,今天便一直待在中书省,哪也没去,专心处理公务。小宦官来到西台,传马周去甘露殿。马周心中纳闷儿,今天早朝不是见过了,如有要事,为什么当时不说,现在却要传他

放下手中公务,马周赶到了甘露殿。进得殿来,李世民没说别的。含笑将一道插着鸡毛的奏章,斗史忠臣给了马周。

这道奏章马周是看过的,心中确是有些想法,但做为臣子,有想法归有想法,要将想法说出来,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不能张嘴就来,尤其他是中书令,如此身份,已经是为臣子的顶峰,更加不能信口雌黄了。

将奏章打开,马周扫了一眼内容,直接翻到最后,去看批语。他先看了皇帝的批语,重重地点了下头,心想:“不错,就该如此,对付游散牧民,和对付突厥正规军队,用的方法当然不能一样。”

再往下看,字迹变成了太子李治的,马周身为太子的师父,他岂有看不出字迹的道理,微微点头,心想:“太子的批复有理有据”

中书省本就是做策出的地方。而马周身为中书令,一个策划好不好。他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当他看完李治的批复,心中就有数了,太子的批复实际上是对皇帝批复的补充,可以说是同根同源,皇帝肯定会非常赞同的,而且太子的批复又很好执行,只需因势利导,就可以达到最大的效力,是非常好的一行军事行动策利

但是,身为太子的恩师,马周太了解李治了,李世民是父亲,父亲爱儿子是没有理由的,带有盲目性。可师傅对于弟子的评价,却要理智的多,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奏章上的批复,肯定不是太子自己的主意,定是有人教他了

马周将奏章送还给史忠臣,他道:“皇上,您可是想让臣说说太子的批复,是否是他亲自做出的”

做大臣能做到宰相,能做到升无可升的地步,那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马周只一句话,就问到关键之处了

李世民徽微一怔,马周这么个问法,那就证明,并不是他教的了,否则他会直接点头,说这个批复很好,顺嘴再夸夸李治,说他如何聪明。如何好学,让他这个当师傅的老怀大慰了

叹了口气,李世民慢慢靠向椅背,道:“如不是马爱卿教他的,那么会是谁”说完,又叹了一口气,不会真的又是王平安吧

马周并没有往王平安的身上想。

他对王平安没有那么高的评价,王舍人在中书令当差,属于三天打汪。两天晒网的作派,或者干脆说他是个连网都懒得晒的人,更别提打渔了。对于王平安这个人,他很是欣赏,但对于王平安这个下属,他不可能有多么的欣赏,总共都没见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