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乌纱 > 分节阅读 273

分节阅读 27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以后后宫佳丽三千,没两日就忘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理是这么个理儿”黄仁直突然揶揄地笑道,“对了,听说老弟新纳了个小的看不出老弟还老当益壮啊。”

沈敬老脸一红,“咱们谁也别说谁。”

黄仁直笑道:“咱们从小玩到大,你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家里有两个姿色不错的,要不咱们换换”

既然找到了张问在哪里,他们心里也不急了,有说有笑地走到张家老宅门口,黄仁直回头对跟班道:“敲门。”

生锈的铜环“哐哐”响了几声,没过一会,角门就开了,竟然是曹安亲自开门。虽然曹安只是张家的奴仆,可他是看着张问长大的人,张问心腹中的心腹。黄仁直等人心里清楚得紧,比较客气地说道:“哟,怎么是曹总管亲自开门”

曹安笑道:“黄大人沈大人大驾光临,老朽自然要亲自开门。”

其实是张问没有带别的奴仆回老宅,曹安也不说破,继续笑着脸道:“咱们少爷这几天心情不大好,正在静养,所以招呼不周,请二位不要见怪。”

“没事,咱们就不进去了。”黄仁直一挥手道,“不过朝里有一件要紧的事,必须要大人拿主意,你看能不能问问大人的态度”

曹安道:“方便对老朽说么老朽进去帮二位问问。”

黄仁直遂屏退左右,将小官冯西上书请张问登基的事儿说了,又说道:“冯西是蓟辽督师熊廷弼的同乡。就这么对大人说,其他也不用多说,大人会明白的。”

“好,老朽这就去问,请你们稍等,怠慢怠慢。”

曹安说罢便转身走进院子,老宅的院子很小,就是个二进的四合院,从北角的一个月洞门进去就是内院,整个地方一目了然。

只见张问正坐在院子中间那口枯井旁边的青石板上,手里拿着一个瓷罐,正慢腾腾地抓起瓷罐里白灰忘枯井里面扔。听见曹安的脚步声,张问头也不抬地问道:“曹安,来的人是谁”

那口枯井深不见底,黑漆漆的死寂洞口就像人的心这种意象还让人不禁联想到女人的阴部。

“礼部尚书尚书黄大人,还有沈大人,他们说有个小官冯西上书言登基事冯西是蓟辽督师熊廷弼的同乡。想听听大人的态度,怎么处理”

“熊廷弼”张问一面抓起一把白灰丢进井里去,一面沉吟道,“他们都找到这里来了,这事儿确实挺重要的以内阁的名义斥责冯西,让黄仁直知会吏部尚书崔景荣,让崔景荣亲自过问,过段时间找个理由升冯西一级,调到京师来做京官。”

因为是朝廷大事,曹安谨慎地在张问面前复述了一遍刚才的话,确认并无差错,这才出去给黄仁直和沈敬传话。

张问伸长脖子,向井里看了一眼,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他心里冒出一股莫名的好奇,又仔细往里面看了许久,这才作罢。

他呆坐了许久,然后把手里的瓷罐直接丢进井里,片刻之后,听得里面“哐”地一声闷响,又看了一眼手上的白灰,拍了拍手,大喊道:“打盆水来。”

不一会吴氏便端着一盆温水走过来。如今张问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叫了曹安和吴氏两个人来,都是以前住在这里的人,仿佛一切都不曾改变。

这时候他觉得住在这里还舒坦些,不过他是回不到以前了,这皇帝他不当也得当,不当他甚至有性命之忧

要么虎视天下,看谁不顺眼就杀谁;要么成为新贵势力的共同敌人被抛弃他要怎么选择完全没有悬念。

张问把手伸向井口,让吴氏倒水冲手,将手上沾的白灰都洗进枯井里。不经意间,他的目光从吴氏身上扫过,忽然觉得她十分性感。

已经三十出头的吴氏韵味犹在,更别说当初和张问住在这院子里的时候她才二十来岁。这么一个丰腴的女人和张问住在一起,让他心猿意马也是人之常情。

张问总觉得今天吴氏特别诱人,可细看之下,她的衣着举止一如往常并无什么不同,只是领口有两粒纽扣没扣,露出一点空隙,可以看见锁骨之处的肌肤,还有上襦里面露出了一点白色亵衣的下摆大概是干活的时候不注意,这才导致衣服细节上不太严整,不过这样倒是更有韵味

段八四 小雪

旁晚时分光线渐渐暗淡下来,青石胡同里十分安静,此时万籁俱寂,纷扰的俗事仿佛都远去了,让张问感觉十分惬意。木窗开着,他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冰凉如水的空气,充分享受着此刻的宁静。可谁又能完全避免俗事的烦扰呢

外面那口枯井里的两个女人就完全不用烦恼了,可她们已是死人。先前张问手里端的那个瓷罐,装的就是朱徽婧的骨灰。明朝公主下葬有一定的礼制规格,不过朱徽婧的墓里只有几件她平时穿过的衣服,而她的身体已经被张问下令烧掉,骨灰刚刚让他洒进了老宅的枯井里。但张问不想死,他如果那么容易就放弃生,这么多年来他可能已经死上了好几十遍,死了又死。世上大多数人都在艰难地求生,可见活着确实是一件好事。

外面的枯井里埋着他喜欢的两个女人,他也没觉得伤感,实际上他心如磐石,一点感觉都没有了。不过他喜欢老宅这个地方,来到这里仿佛回到了最初。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一切都十分宁静,时间仿佛已经停止了,弱肉强食的争斗也仿佛远到天边,这样他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人有时候需要孤独。

夜幕快要降临,张问关上窗户挡住寒风,掌起了油灯,从袖子里摸出一册太祖实录,慢慢读起书来,另一本大明日记也在旁边的桌子上。要是在平时,太祖实录这样的资料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不过现在张问想看什么书都可以,只要是世上存在的书。

他一边看一边寻思,开国之后如何控制局面历史上开国之君的事迹并不少见,朱元璋就是最近的一个。但是张问觉得不能完全借鉴朱元璋的干法,否则可能天下大乱。

明朝开国之初的状况其实很好,首先是从鞑子手里夺得的江山,皇朝更加名正言顺。天下初经大乱,一统天下之后更容易进入治世。

张问现在面对的状况却不同,天下并未大乱,而且是在一个汉人王朝的基础上建立另一个汉人王朝,在儒家普世道德观上这是以臣谋君,名不正言不顺要是一不小心,可能导致国家分裂,进入军阀混战时期;也可能变成五代时期那样政权频繁更替,因为中央政权无法得到天下的认同:你可以当皇帝,我为什么不可以

他想来想去,觉得必须要依靠已有的功臣集团。明太祖可以把厉害的功臣都除掉,因为当时明朝在天下人心中已是正统;如果张问也依样画瓢把自己的功臣除掉,极可能就会给其他人可趁之机,趁机摘桃子。

不知过了多久,张问只觉得身上一冷,这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寒风从窗户缝隙里灌进屋子,外面的风好像吹得更大了。

他打开木窗时,外面的情景给了他一阵惊喜,只见昏暗的空中飘起了小雪。雪片就像活物一样在空中胡乱飞舞,这该是今冬的第一场雪。

这时只见窗外雪花飘荡中吴氏正抱着一床被子向这边走来,张问遂起身打开房门。

吴氏走近说道:“今晚又是风又是雪的,我给你添床被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