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乌纱 > 分节阅读 251

分节阅读 25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候竟然是如此简单。

张问一边走一边看,他觉得市井生活很有意思这样的感受让他不由得再次想起天启皇帝朱由校来了,朱由校也同样兴趣广泛,要不是因为争权夺利,张问觉得自己和他也许可以成为玩伴。

他们一路走到外城的一家织造作坊才停了下来,作坊大门口有个牌子沈氏商行京师织造。因为前段时间张问在沈碧瑶那里看到以汽御动机的模型,觉得十分神奇,便来了兴致,正巧这两天有空,他便来看看那汽机是怎么带动纺车的。

刚走到门口,张问便看见一面石台上放着一个小模型,他立刻踱了过去,观察着那东西。这个模型很简单,下面烧着一盏灯,上面有个封闭的小铁桶,一根管子从铁桶里连出来,正喷着白汽,白汽吹在最上面的圆球上,那圆球就滴溜溜地直转。

真是个新奇的玩具,不过它就是汽机的玄妙所在吧

就在这时,一个小厮走到门口问道:几位是因为张问等人穿的都是布衣,这些人自然不认识。

张问身边的一个侍卫道:这位也是你们家的东家,不认识了

小厮打量了一下张问,心道我们家东家不是女的么,他转念一想,愕然道:您不会是张大人吧

张问笑道:不是我是谁叫你们管事儿的出来,我要看看汽机玄月,给个印信,他们又没见过我,别难为他们。

您稍等,小的马上去通报。小厮也不多管,既然来的是大人物,只需要禀报上边的人就行了。

不一会,在一个身宽体胖的老头带领下,出来了一大群人。老头见了张问,躬身说道:老奴沈青松恭迎东家,礼数不周怠慢之处请东家责罚。

这些管事的很多姓沈,并不是真姓沈,不过因为是忠仆,赐了姓名。

张问挥了挥手道:免礼了,你瞧我今天穿了这身来,就不会有什么正事,我只是想亲眼看看你们的以汽御动机。

东家来的真是时候,咱们这间织造坊,前月才开张,纺车全部使用汽机带动东家里面请。沈青松恭敬地说道。

这时张问发现旁边有一个色目人,大概四五十岁,一身明朝文士的打扮。色目人见到张问的目光,弯腰抱拳作了一揖,姿势十分到位。

大明礼仪之邦,既然是远道的客人向自己行礼,张问也要讲究一点礼数,他马上也拱手回礼道:这位客人是

我叫马丁。色目人居然会说汉语,虽然有些生涩,但却很容易听懂,我来自意大利马尔凯州,是一名天主教信徒,来到大明朝传播上帝的光明万历年间来到大明朝的利玛窦,和我的父亲是好朋友。

哦,利玛窦大师我倒是听说过。张问恍然道,他是你的世伯万历时很多士大夫和他都是好朋友,大家都很尊重他。

马丁高兴地说道:大明朝的人热情好客,愿上帝保佑。

张问笑道:希望你能为大明百姓祈福,让天下风调雨顺西城那边有利玛窦大师的老宅,回去我让有司拨银修缮一下,给马大师居住。

听到马大师,周围一些人不觉莞尔,张问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了。

马丁倒不以为意,他已经觉察到张问是一个很有权势的人,对他传教可能很有帮助,这时便客气地说道:张大人叫我马丁就行。

张问道:在咱们大明朝直呼姓名就是骂人。

马丁道:我的号是东江。

东江先生和我一起看以汽御动机吧。张问微笑着说道,请。

张大人请。马丁走在张问后面,一面走一面说道,我已经看到汽机了,大明朝真是个神奇的国度,竟然造出了如此精妙的东西。

段四九 道法

一行人走进织造坊时,带路的沈青松向一个小厮吩咐道:“去请宋先生过来。”

汽机就是宋应星设计出来的,今天他正好在咱们这里调试新汽机,让他为大人解说最是恰当。

张问听罢立刻来了兴致:“宋应星设计的汽机那这个人定然很有才华。”

沈青松道:“东家说的是,听说他在写一本名为天工开物的书呢,能著书立说的人,自然和开宗立派的人一样能耐。”

张问等人走到院子里的一个敞厅内坐下喝茶,没过一会,就见一个四十余岁的人走了过来,他中等身材,浓眉大眼大眼、相貌方正,竟一脸的官相,他应该就是宋应星。

“这位便是张大人。”沈青松说道。

宋应星看向张问,立刻躬身揖道:“学生江西奉新举人宋应星,拜见张阁老。”

本来张问还怕有才能的人清高孤傲,却听宋应星见面就自称学生,当下就对他的态度十分满意,张问是进士,他是举人,自称学生并无不妥。

可见宋应星是有进取之心的,如果他真的心如止水,何苦去考功名,还中了举人如今他能有机会和朝廷一权臣相交,正是上进的绝好机会啊。

张问满意地回礼道:“听说以汽御动机是宋先生设计的,让我好生佩服,宋先生不必多礼,请坐下说话。”

宋应星抱拳道:“张阁老日理万机,却未看轻这等雕虫小技,学生荣幸之至。”

张问想起沈碧瑶说的那个观点,便抛将出来:“士大夫不事生产,光谈道德;但如衣食不足,谈何礼仪廉耻是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非妄言也。”

宋应星听罢眼睛一亮。他发现张问的观念和自己竟有相似之处,顿时一阵惊喜,忙说道:“上古之时,百姓以石为刀,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生计何其艰难后有青铜器,再有铁器,工具的改良始有中国人口兴旺、繁华城乡;工、农、畜等技术的提高,对百姓温饱尤其重要。假如我大明朝还用石头做刀,要修建宫阙城池,需要耗费几多民力”

见张问不住地点头,赞同自己的观点,宋应星十分高兴,汽机带动纺车,节省了人畜之力,依靠机器技术,一个人可以纺出更多的纱、织出更多的布,节省下来的人力又可以从事其他生产,种出更多的粮食物足,则民不饥不寒。

“宋先生格物明理,堪称大才。”张问赞了一句,“我对汽机很有兴趣,还请宋先生解说其中玄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