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乌纱 > 分节阅读 232

分节阅读 23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那官员便继续解释道:“凌阳君于两月前纠集西人党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别墅内会合,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然后李倧即位于庆云宫之别堂前国王光海君的亲信大北派的李尔瞻、郑仁弘等被赐死,光海君和家人被流放到乔桐岛。”

这时吏部尚书崔景荣新浙党大员抱拳道:“张阁老,下官认为既然朝鲜政权交替已经完成,我大明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承认其地位,反正他们都是李家一脉相承的。”

受崔景荣提拔的户部左侍郎,沈碧瑶的伯父沈光祚立刻声援崔景荣的主张,沈光祚是个清瘦的老头,须发飘逸倒也有几分风采,他说道:“此事应该从我大明朝的大政刚略上考虑,年前廷议三年内的朝廷政略是援助西北、增兵武备;对建虏的方略是三面封锁,即从朝鲜、辽西、山西三面:辽西固守重镇,山西方面军屯、同时打击向北私运盐茶铁粮食等物资的晋商,朝鲜方面固守藩国、禁止向建虏流通粮食。

在这样的大政纲略下,支持朝廷新政权,可以更好地让朝鲜国配合我大明的方略,对我们实现海陆布局相当有利”

就在沈光祚侃侃而谈的时候,孙承宗突然跳了起来,他忍无可忍,满脸怒气道:“我说你在放屁”

众人顿时愕然,沈光祚尴尬地说道:“孙大人,我等商议国事,你何必出口便伤人”

孙承宗哼了一声,说道:“这事儿有什么好商量的,不是明摆着吗光海君是我大明朝承认的合法国王,名义上是受大明王朝赐封的藩属,就是天子之臣,而朝鲜人擅自发动政变废除一个合法且与大明有世交的君主,绝对是一件忤逆不道的事。如此显而易见的道理,你们不明白

老臣认为,接待朝鲜使臣后,应该立刻斥责李倧不忠不孝的卑劣行径,勒令其立刻接回光海军恢复王位,否则我大明绝不轻饶”

沈光祚冷冷道:“孙大人,您说得真是轻巧啊,敢情您是把军国大事当儿戏看,说恢复就恢复,说派兵就派兵李倧既然敢政变,他会轻易放弃王位束手就擒朝鲜本是我属国,难道为了他们自个内部争王位咱们大明就要调兵去弹压逼急了万一朝鲜投降了建虏,对咱们的大局影响该多大建虏心腹大患尚且没有平定,现在去管朝鲜的事儿,不是吃饱撑的”

孙承宗指着沈光祚的鼻子骂道:“满身铜臭,只顾眼前实用我大明朝为何能长治久安,为何能让万邦来服靠的就是儒家普世道德观。儒家一整套体系已深得人心,普天之下,万邦以我汉家为尊,奉为上国。大道才是国之根本,千秋之道,岂能为了眼前小利,便颠倒是非

尔等一党皆沾染商贾恶习,绝非国家之福”

孙承宗最后一句话,是骂了整个新浙党,许多官员十分不服,还顾什么颠不颠倒是非,纷纷群起而攻之。沈光祚冷哼了一声:“汉家被奉为万国上榜,我看不是什么子虚乌有的道理吧,如果我大明没有万里疆土、没有亿兆人口、没有百万甲士、没有数不尽的财富,谁奉你为上邦实力才是王道,威慑决定地位”

两边争吵不休,张问一直没有说话。在张问的心里,他其实更赞同新浙党的观点,朝鲜谁当国王关咱们鸟事,只要他们的国王还承认自己是大明的臣子、还会叫爹就行。根本没有必要影响整个战略布局去管朝鲜的屁事儿。

但是张问这次却不能明目张胆地支持新浙党的主张,因为孙承宗说得对,大明王朝的普世价值观很重要,而且这种价值观是大明的统治者自己提出来的东西,作为国家中枢,不能自己扇自己的耳光,颠倒是非,否则国家信誉何在、如何聚拢人心

张问的想法是:既不承认李倧的合法地位,又不实质干预他们的内政,还要利用他们来牵制建虏。

这事儿还得慢慢来,张问想罢便说道:“此事应该奏明太后和皇上,请宫里定夺。”

段十九 使团

因为明廷还未就朝鲜政变一事表态,所以对朝鲜国的使节是要接待的。于是朝廷下达了公文,放朝鲜使团进京。

使团这帮人心里是战战兢兢,因为这次进京可不比以往来朝贡,往常一般都要被“礼遇之”,然后赚一笔钱;这次来京,万一明廷不承认他们的合法性,他们就极可能被问罪。

整个使团有一支朝鲜卫队保护,一个人高马大的壮汉骑马走在最前面,身披盔甲,他便是负责保护使者的将军金顺臣,他们护卫着中间的几辆马车,使臣都是文官,坐在马车里面。

正使叫李宬,是个须发花白的老头,阔脸方正、身材适中,形象较佳,像个饱学的君子鸿儒,他们派过来的正使,长相还是挑选过的;副使叫朴敏孝,这家伙形象就不是那么好了,长得跟一头猪似的,但是人不可貌相,他会说汉语,而且对明朝十分了解。

除了正副使,还有一干文吏,负责记录经过,翻译等工作。

最奇怪的是中间有一辆车里装着两个女人,是朝鲜新国王李倧的亲妹妹李淑贞和她的贴身侍女。

副使朴敏孝正在给正使讲解一些明朝现今的状况,朴敏孝说道:“天朝明朝的皇帝是个小孩子,掌权的是皇太后和她的姐夫张问,张问是天朝太师、内阁次辅,咱们必须要过了张问那一关。如果张问能喜欢公主殿下,让公主殿下在张问身边说一两句好话,这事就好办了。

正使李宬道:“他为什么不是首辅”

朴敏孝伸出手捏成一个拳头,“职位只是一个虚衔,关键还是手里面的权力。首辅都得听从于张问,他光凭和太后的关系,就不是首辅能够比拟的”朴敏孝在正使耳边低声笑道,“听说太师张问风流成性,和皇太后也有一腿。”

李宬听罢和朴敏孝相视而笑,心照不宣。

笑完之后,李宬又无比担忧地叹了一气:“天朝就是我们的父亲,只要他们承认我王是儿子就好了。”

走在前头的将军金顺臣一脸不爽,憋屈得慌,因为他暗恋公主李淑贞许多年了,年少时就发誓要一辈子保护公主,但是现在李淑贞要远嫁明朝,他如何爽得起来不过金顺臣没有任何办法,他一个宫廷武士,不可能有资格娶到公主。

他们一行队伍走到朝阳门口时,只见一队骑兵从城门里鱼贯而出,那些骑兵身披黑甲,一个个人高马大、昂首挺胸、气宇不凡,头盔上插着高高的羽毛,迎风飘扬,看起来十分雄壮。朝鲜侍卫见状顿时自惭形秽。

明朝骑兵排成两列,后面两个文官骑马奔了出来,一个身穿绯袍,一个身穿青袍,他们奔到朝鲜使团队伍的前面,勒马停下,红袍官员大声道:“圣旨”

一众使团人员急忙下马的下马,下车的下车,都跪倒在那明朝文官的前面。

明朝官员扫视了一下跪着的众人,居然还有女人,不知干什么的,不过他也管不着,只管展开圣旨,高声道:“制曰:夷狄奉中国,礼之常经;以小事大,古今一理。朕虽德薄,为天下主”

大部分使团人员不知道圣旨说些啥,只管跪着,他们只懂一些简单有用的词汇,如“钦此”等到明朝官员说道钦此时,他们便叩头高呼万岁。喊完谢恩万岁,地上跪着的一个文吏低声问旁边的人:“你听明白说的什么了”旁边那人眼神无辜地摇摇头。

明朝官员将圣旨交到正使李宬的手里,李宬点头哈腰地说了一堆什么唧唧巴巴的斯密达,明朝官员听不懂,便挥了挥手道:“文武分开,使节及文吏随本官来,到会同馆休息;武将侍卫交出兵器,随这位赵大人,自有安排款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