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乌纱 > 分节阅读 50

分节阅读 5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自己有天也被他整成李选侍那般模样。

在朱由校下令司礼监批准了内阁票拟之后,星出任了吏部尚书。星上台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涉吏部给事中的人选。

科都给事中是科道官中专门负责监督吏部事务的职能部门。吏科给事中的天职就是监视和制衡吏部尚书的,但是到这时候变成吏部尚书自己选择监视制衡自己的人,而吏部又是执掌全天下官吏任免权的天官冢宰,这等于是独霸朝纲。

在这样的局势下,非东林党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哪天乌纱就没了。如果只是没有了乌纱还好说,可人家要弄你常常需要找点借口和把柄,一不留神,就是死罪,脑袋连着乌纱一起玩完。

吏部和内阁连成一气,铁板一块,纷纷磨刀赫赫准备澄清宇内,大干一场。这时内阁又开始讨论辽东方略,认为浙党的熊廷弼靠不住。而且几十万大军囤在辽东,吃饭穿衣还另说,熊廷弼要修堡防御,那可是个吸银子的无底洞。

东林掌内阁和六部之后,才明白前朝的方从哲多么不容易,只有那么点银子,不精打细算朝廷就得破产。让熊廷弼在辽东一个劲地花银子,朝廷是绝对不能承受的。

于是在考虑各种因素后,内阁认为在辽东要采取攻势,尽快解决问题,才能让财政喘过气来,才能推行首辅主张的减税爱民政策,赢得百姓称颂。

东林党在内部选了选人,只有袁应泰的资格最适合,便推举调袁应泰入辽东主持大局。袁应泰也积极筹备,上陈方略。时内阁票拟以袁应泰为辽东巡抚,主持各方。

朱由校得到消息之后心中隐隐不安,这时候朝廷已经被东林控制,辽东几十万大军的兵权又交到他们手里。朱由校担心自己可能会一步步变成傀儡,他虽然不识字,但是实在想干点事,不想在宫里混吃等死。这时候还好,起码什么事还得和皇帝说一声,不定什么时候都不需要经过皇帝,他们直接就可以办了。

宫殿的屋檐下有一只雀儿叽叽喳喳地上窜下跳,却被关在精致的笼子毫无办法,朱由校看到那鸟儿,心中冰凉一片。

现在朝廷嚷着要进攻,那就不能用熊廷弼了,只能罢免熊廷弼,启用主张攻略的大员。朱由校这时候寻思了一遍,什么众贤盈朝,这时候要用人的时候居然找不到一个好用的人,袁应泰是东林的人,朱由校也不觉得他有多大的能耐,所以不是很想用他。熊廷弼是主张守土的,还有杨镐是浙党的元老人物,东林绝不会允许启用杨镐。

朱由校想来想去,不知道能用谁,张问这样的没有老资历,主持几十万大军的局面恐怕没人会支持。最后朱由校想出了两个办法,也是他防患于未然的后招。

第一个就是以熊廷弼守土有功劳苦劳,现在没有大错,不能直接罢黜,所以皇帝希望能让熊廷弼挂辽东经略的头衔,坐守山海关。熊廷弼不是东林的人,让他守在山海关,起码把住了京师的门户,东面的边军不是想回京勤王就回京勤王的。

第二个就是朱由校想用张问为辽东巡按,检核百官。朱由校认为张问是靠着自己才发家的,肯定会站在皇帝的立场上,让他到辽东做御史,一有什么动静,朱由校可以很快知道真相,不会被把持了上下的朝廷官员蒙蔽。而且巡按是七品官,不需要什么资历,但是权力极大,而且张问是挂着四品御史的身份去巡按辽东的,对辽东的权力制衡很有好处。

于是皇帝以同意让袁应泰出任辽东巡抚的条件和内阁讨价还价,最后内阁是同意了。毕竟现在皇帝还挺支持东林的,东林没必要事事和皇帝对着干。

当张问得知自己将要出任辽东巡按时,略略吃了一惊,他没料到,整来整去,最好还是要去辽东。他急忙找来黄仁直和沈敬商议,做些准备。

那日袁应泰上陈方略,着大臣廷议,张问也参加了的,所以知道了袁应泰的方略。而黄仁直和沈敬是张问的心腹,张问便对他们说出了新的辽东方略:“袁应泰的主张是一部分兵力固守开原、沈阳、辽阳,然后集结优势兵力于沈阳,向东稳打稳扎,收复抚顺城和抚顺关。同时命令东线的川军和朝鲜兵出宽缅,袭扰蛮敌后方,步步蚕食之。”

沈敬听罢说道:“这个办法比以前杨镐上陈的方略要稳靠一些,但是据我所知,袁应泰于兵事不及熊廷弼,熊廷弼尚且不愿进攻,袁应泰去恐怕不定能取得成效。”

张问点点头道:“久闻袁应泰做过的事,此人宽厚有余,杀气不足,在险恶之地能否有所作为,我是不抱多大的希望可照着朝廷的安排,兵权将尽在袁应泰之手,我能做什么,朝廷让我去做什么”

黄仁直半眯着眼睛,摸着胡须道:“启用大人,绝非东林的意思,他们怎么会想到大人呢老夫觉得这是皇上的意思。”

张问听罢往细里一想,顿时恍然大悟,皇上根本就没想要自己去做什么事,作用仅止于牵制东林的势力。张问有些郁闷地说道:“万一应泰事有不济,落了个大败,我这没做什么事没什么责任的人,估计也要受到牵连弹劾;就算想立个功也没有兵权。辽东这差事真的半点好处都没有。”

黄仁直和沈敬都点头赞同张问,确实这趟差事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性质。

第三折 否极泰来

段七 出关

张问得知自己将会被任命为辽东巡按之后,意识到在此多事之秋当官,不懂兵事是不行的。他开始查阅各种资料,又屡次拜访兵部尚书张鹤鸣,讨教兵事,一段时间下来,他突然发现自己对兵事很感兴趣,遂昼夜研读,寝食俱废。

光看书谈论是达不到效果的,他开始期盼早日能去辽东实战场考察了。张问的心境渐渐从暗自郁闷到热血沸腾,读罢大明朝前中期的屡次大胜,犹自拍案叫绝,心情受了影响,一股振兴大明武功的豪情在他的心中不断回荡。

张问读罢武备志中述说的各种阵法,摇摇欲试,但是在京师犬养太多青壮兵丁要被弹劾,张问便叫张盈到处选购了几十个年轻没有缠过足的婢女,在院中操练自娱自乐。由于张盈还要操持家中的事务,没有那么多时间,张问想着沈碧瑶私养了那么多女子侍卫,便让沈家送两个高手过来。

沈碧瑶送来两个近侍,一个就是张问见过的玄月,另一个叫采雪。都是没有姓名的女子,从小就被沈家买来养着的,这样的名字都是沈碧瑶给取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