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乌纱 > 分节阅读 11

分节阅读 1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信。张问道:“你还不明白”

他自然不会说是因为笛姑长得像一个旧人。没有女人愿意做别人的替身,张问深明其中的道理。他正要靠近笛姑,对笛姑表现出情意,因为笛姑是沈碧瑶身边的人。他要让沈碧瑶看见自己是如何对女人的,惹痒沈碧瑶那个女人的春心。

笛姑用亮晶晶的眼睛看了一眼张问,又低头想了片刻,说道:“大人的意思我不懂。”

张问用专注的目光看着她,说道:“以后你会懂的。”

笛姑嫣然一笑,张问浑身如沐春风,他想起笛姑说的话:褒姒如果常常笑,就值不起烽火戏诸侯了。

仿佛为了她的一笑,冒险是值得的。

张问的心情仿佛也变得轻快起来,便扯开话题说道:“他们说你用的武器是短铳,上次在船上,我也看见了那柄短铳,形状奇特,我一直有个疑惑,它是如何不上药就能发射两次发射声音怎么变小的”

笛姑看了一眼院外,说道:“可惜已经被沉到井里了,不然可以给大人看看。不过现在也没有用了,那种特制铜壳弹药,现在不能做出来。”

张问不解,既然不能做出来,那原来的弹药是哪里来的,那柄短铳又是谁做出来的

笛姑想了想,说道:“大人昨晚救了我的性命,我有一件东西送给大人,聊表谢意。”

张问摆摆手道:“你不必客气。”

“相信大人对这件东西一定感兴趣。”笛姑从怀里摸出一个本子,放到桌子上。

张问拿起那本子,翻开,里面写着蝇头小字,笔画很细,像是硬笔写成,是横着写的字。第一排写着:记日明大。

不通。但张问饱读诗书,很快明白是反着读的,念道:“大明日记这字为何反着写”他看了下面的字,中间很多字造型奇特,他读书不少,却从未见过那些字。

笛姑道:“不是反着写,是这个人来的地方就是这么写字的。”

张问道:“日本国,朝鲜国,写字仿照我大明,未闻反写字的邦国。”

笛姑摇摇头道:“此人也是汉人,不过是从四百年后来的。”

“哦”张问觉得不可思议,人如何跨越年月但看笛姑的神情并没有戏弄之色,而且笛姑也不是个爱顽笑的人,张问便再次埋头看那个本子。

一些字像草书的简写,大概能猜出是什么字,毕竟汉字是象形文字,第二行写着:妈的,老子居然穿越了,是明朝哈哈,老子还带着一把手枪,古代,传说哥来了

张问继续看下去,自然有很多地方不明白,不过大概能看明写了个什么事,前面描述了笔者是来自四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纪,爱好历史等等,后面写了笔者在大明的经历。

经历是一个极其虐主的故事。因为着装奇特言语怪异,村民要抓他去见乡老,他情急之下开枪打死了两人,招来了官府捕快,于是四处逃命,温饱难以解决,危机四伏

旁边的笛姑说道:“当时我们正在庙里休息,那个人想偷我们的马,被我们发现,就用短铳袭击我们,打伤了我们两人,一番打斗之后,被我们捉住,那个人也受了重伤。我从他身上搜出了短统和这本子,还有其他一些东西,觉得很奇怪,便为他抓药疗伤,养了半个月,最后还是死了。”

张问翻看着后面的内容,记录了万历四十五年后的一些大事,张问看到上面说,万历四十八年,皇帝驾崩。

张问看到这里,心道:这本子绝不能让别人看到了,不然光凭这一条就得诛灭九族。

想罢说道:“这个本子除了你,还有谁看到了”

笛姑摇摇头道:“当时的两个同伴不识字,只当那个人是个疯癫之人。只有我看了,见里面有违禁的字,便没有让别人看。”

张问点点头,笛姑倒是个很有嗅觉的人。

后面还记录红丸案,移宫案等事,上位者是泰昌皇帝。张问并不完全相信这个本子写的东西,因为跨越年月这样古怪的事闻所未闻;但张问不是一个古板的人,虽然圣人不语怪神力,他通过了解的线索,也不是完全不信,将信将疑。

按照本子上说的,张问认为他说的泰昌皇帝就是现在的太子朱常洛。因为经过国本之争和梃击案,福王是不可能再上位了。

本子上说泰昌皇帝只做了一个月皇帝就驾崩了,引发红丸案。这又是一条犯禁的东西。这书真是实实在在的禁书。

然后上位者是天启皇帝,是个不识字的木匠,朝政操于同样不识字的知己宦官魏忠贤之手,大势捕杀东林党。天启当了七年皇帝,一次游玩划龙舟落水生病驾崩,魏忠贤欲篡权而不得,上位者是崇祯皇帝,当了十七年皇帝,明亡。换代,建州满洲人建立的清朝,历两百余年,后面还记录了和日本国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等事情

后面还有些记录个人想法和后世的东西,张问一时没有细看,只等以后慢慢研读。

张问看完,看了一眼笛姑,默不作声,沉思许久,心道此书仿佛凭空捏造、玄乎异常,但细想之下,除了穿越年岁这样的事难以想象之外,后面的历史却说得通。如果纯属是笔者虚构的,那么他也一定是个看破当今庙堂玄机的读书人,可这书法实在不像个饱读诗书的人

是不是虚构,只看后面记录的历史是不是能灵验。张问心下想着,如果果真不错,那这书的价值张问作为一个官,自然明白能预算天道的价值

笛姑见张问抬起头来,便说道:“大人觉得这本子记录的东西,可信吗”

张问摇摇头道:“要等以后才知道这件事最好不要说出去。”

张问提醒了一句,不过也没关系,说出去也没人信,说皇帝什么时候死,反而容易惹祸上身。

笛姑点点头:“放心,我不会和别人说。”

张问听罢,又想起了在船上被她看穿,她也是说的这句话,不觉有些感概。

这时笛姑站起身来,说道:“昨夜大人的救命之恩,定不相忘,告辞。”

张问本想问笛姑为什么要去刺杀税使,但转念一想,这种事恐怕事关沈家乃至整体的布局,笛姑不定知道,知道恐怕也不会说,便拱手与之道别。

笛姑走后,张问出了内宅,到签押房处理了一些公务,趁中午吃饭休息的时候,又将曹安叫到内宅,拿出一张纸来,说道:“你去找个人,让他佯装想买刑房书吏的缺,去管之安府上奉承他,并求这纸上的几个字。”

曹安看了一眼那种纸,上面写着:闺范图说。

曹安不明白为何要求这么普通的四个字,但他为张家办了几十年的事,主人吩咐的事,不明白也不问,照办就是,便说道:“是,老奴这就去找人办要是管之安不愿意写怎么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