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倾雪成烬 > 分节阅读 31

分节阅读 3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澹台澈目不斜视,徐徐步至那张只属于他的九龙鎏金御座上。方一揽襟落座,便听四起的朝贺之声顿时响彻整个昭寰殿。

“愿皇上洪福齐天、恩泽永治愿吾朝国祚永延、万世无疆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澹台澈右手虚抬,沉声道:“众卿请起。”

他注视着这满殿效忠于大胤皇室的权臣们,朗声道:“朕荒误朝政已有多时,诸卿多次求见朕也一概未允朕感谢且诚心佩服朕的臣子们,并未就此一蹶不振、放弃我大胤的内政;而朕这些时日以来的失职之过,亦在此向诸位卿家谢罪。”

他言罢便长身而起,竟面朝满殿文武官员,深深一拜。群臣见状,尽皆惊惶不已,慌不迭地下跪叩首。

“众卿不必多礼。眼下天下间大国相煎,至于兴黄之事,日后还要多劳诸位商榷。”帝王静静坐回御座上,继而转首看向伴于身侧的青衣男子,目中神光微微闪动,“今日得闻柳先生一席话,朕感之肺腑,特拜先生为国师,日后振兴我大胤之事,还望国师多加提点。”

柳千寒微亦不客气,当即俯首应道,“臣定当尽心竭力,以报皇恩。”

满殿文臣武将们闻言抬起头,这时,才注意到那个萧然立在御座之侧的青衣男子。

诸人这一望之下,便不由得顿时垂下眼眸,竟是不敢再谛视那男子的脸。

让众人不敢谛视的,并非那男子那张宛如冰般清冷、玉般温润的面容,也并非他那双清涵空澈的眸子。而是从那男子身上遥遥散发开去的、那犹如仙人般清逸潇散的气质。

仙人的双眸仿佛隐没在层层雾霭之中,垂目注视着满殿的朝臣们,目光却是清虚而淡漠的,仿佛此刻身在这座富丽奢华的大殿里的,只不过是一个空荡荡的身躯,而他的灵魂却正在千万里之外、某个不染俗世尘埃的仙域里打坐静修。

殿内诸人静默了片刻后,就见文臣范逸率先越众而出,朝柳千寒拱手一拜道:“柳先生先知之名,传响于世多年矣,永安城上至天子、下至平民,人莫不知、无人不晓。在此,微臣恭贺皇上,喜得柳先生之鼎力协助,从此我胤室大业,复兴有望也”

澹台澈在高高的御座上,看着这位素来为己倍加信任的上丞史,听言不禁动容微笑道:“范大人此言,想必已道出了众位爱卿的心意,朕也就不多加赘述了。”他顿了顿,转而看向此刻藏身于大殿内的武官末尾、那个未着官服的白衣少年,悦然一笑道:“封将军,可知朕宣你上殿的用意”

这名白衣少年,正是侍郎封尚青之子、天山天玄门传人,封无痕那位在平野之战中,一剑斩杀离国主帅姬上朔、一战而扬名天下的白衣剑侠,令如今帝都之内的贵族和平民们口耳传颂的、令深闺小姐们暗自倾慕有加的,帝都内最年轻的少将。

却见这位如今倍受万人瞩目的年轻少将此刻却是垂眸不语,径自盯着脚下白玉石雕砌的地面,对帝王的问语仿若未闻。

见此情状,他的父亲、侍郎封尚青禁不住又羞又窘,想要出声提点一下这个素来不服礼教的儿子,然而,碍于父子二人一文一武、相距太远,大殿之上又不便行动,此时只能在一旁空自着急、偷偷抹汗。

怎料,澹台澈却并不以为意,仍旧淡淡微笑道:“这殿前将军一职,乃是朕当年随口开出的一句玩笑话也算是朕强行推给你的官职;然朕昔日却并未允诺给你任何军队与实权。而今日情况又当别论:在帝都面临存亡的危难关头,你竟愿主动请缨、远赴沙场此等忠心,不啻为百官效习之典范,朕当赐予重赏、以垂范天下”

“皇上,”然而,在帝王益发激越高昂的语声里,封无痕只是漠无表情地缓缓出列,目注丹墀尽头、那位高坐于黄金御座上的年轻帝王,面色沉凝如水,淡淡言道:“数月前,我随军出战,原本只是出于父命难违,并非抱有拯救黎民苍生于苦海的慈悲之心、亦非真有为国效力之想如此,皇上倘若真要封赏的话,倒不如赏给家父、以示恩慈。”

澹台澈对他一介少将如此无礼不羁的言行却似乎分毫不以为忤,依旧淡然笑道,“侍郎封尚青为大局着想,虽身为文臣,却宁可忍痛将爱子送上战场,为我军立下一记大功好,从即日起,朕便授命封卿家升为丞史。”

“臣谢恩。”封尚青听言不敢稍有怠慢,当即越众而出,俯首叩谢圣恩。

封无痕却只淡淡一笑,默默退回方才所立位置,心里才暗自舒了口气,且料澹台澈继而又将目光转向他,犀利的双眸里似藏着一抹蛊惑般的狡黠笑意,一字一句道:“而封无痕剑术无双,放目天下,已是罕有其匹,此次平野之战中,不但剑斩敌方主将,更力挫敌军士气,不能不可谓少年英雄、智勇双绝故此,朕决定:从今日起,正式授予封无痕大将军之职,即刻去陈司马处领将军令至于军权、粮饷,与楚大将军等同。”

闻听此言,封无痕面色即是一惊,方待开口回绝,然而余光瞬地瞥见、此刻立于文官之列的父亲那微含怒意的责备目光,终究还是生生按捺住了拒绝的意图,当即出列叩首道:“臣谢主隆恩。”

澹台澈见他今日竟难得如此安分领命,嘴角顿时不自觉地微微上扬,一缕略有些得意的笑弧自他唇际一纵即逝。顿了顿后,就听这位帝王又清了清嗓子,肃容沉声宣布道:“今日召众卿上朝,朕,其实还有一事要宣布。”

他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官员立时肃容凝听,整个昭寰殿内,一瞬寂静得连微尘落地声都清晰可闻。

在这犹似永夜般刹那的静默之中,唯有帝王低沉而肃穆的声音,一字一顿、清晰响彻大殿,令满朝文官武将在一瞬间都俱皆变了脸色。

就听他缓缓道:“国师今日执修罗令朝见,朕三思之后决定:两个月后,于天仪台开办展令大会,由朕亲自主持,召请各国代表上台公平比武竞争;并公示天下:修罗令,有能者尽可得之。”他略略停顿了一下,唇际忽地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当然,朕相信,以国师之能,定必不会致令修罗令被他国取得这样一来,才可谓真正的名至实归、扬我天朝威严。”

闻听此言,静默如死的大殿上立即如沸锅般炸开一片惊哗之声千百年来,修罗令象征着什么、又意味着什么,这些帝都的将臣们又怎会不清楚

“皇上请三思。”就听一直沉默的柳千寒突然开口,稽首劝求道,“照目下情况看来,修罗令一出,诸国猛将定将齐涌至帝都、往来争逐。所谓明刀易躲、暗箭难防,届时帝都内,怕是将会引起混乱。”

然而,他话音才落,丹墀之下的大殿内,便立即响起反对的声浪。

“臣以为,皇上此议可行。”就见一位文臣出列谏言道,“我大胤这些年来,备受四方诸侯国的鄙薄、轻贱、甚至欺压和挑衅,日前平野一战,我天朝将士虽大捷而归,然经此一役,我大胤几乎早已丧失了身为宗主国的尊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